强化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2-07-26 09:07伍少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11期
关键词:存货职务会计人员

伍少金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其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面临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往往将家庭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混为一谈。一些中小企业主认为企业是自己的,挣钱多少也是自己的,会计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工商、银行、税务部门的检查;对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的监督职能不够重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被弱化或被从属化,财务成为了公司业务成长的一个被动的使用和服务工具;不能主动地参与企业决策、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内部管理基础普遍较弱

中小企业受生产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不懂现金内部控制的作用,出纳插手会计工作,或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这为有关人员贪污创造了条件。

(三)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1.资金管理混乱无序。很多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无计划,造成现金闲置,未能参加生产周转;或是资金不足,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使企业财务陷入困境。

2.信用管理水平低,没有建立严格的信用政策。由于供货企业间的竞争激烈,很多中小企业采取垫资发货的销售方式,但是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却没有具体的鼓励和惩罚及催收措施,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坏账时有发生,影响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提高。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对存货的核算没有采用永续盘存制,而是采用实地盘存制,期末通过实地盘点实物,确定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量。这样就无法及时掌握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容易造成超量采购,占用过多采购资金;或是库存不足,影响生产。仓库管理中多发少发、物资毁损、盗窃、丢失等情况,在账面上均无反映,而全部隐藏在本期的发出数内,不利于检查监督,很容易掩盖存货流失的真正原因。

4.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管理粗放,对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专人管理,也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同时,由于原始记录不清,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按现有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分类折旧;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清理,造成账实不符等一系列问题。

(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核算能力薄弱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不高,员工工资待遇较低、福利差、管理粗放、发展空间不大等原因,难以聘请或挽留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更换频繁,财务移交手续不及时,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档案缺失,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对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企业实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核算准确率差,会计信息“水分”较重。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是由家族作坊发展而来,丈夫是经理,妻子是会计、出纳,造成财务核算和管理由非专业人员掌握,账目较为混乱,财务管理更无从谈起。

二、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监督和控制经济过程,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职能。财务管理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同时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最终体现企业利润的多少和效益的高低。财务管理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财务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财务管理的这些作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加强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不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力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国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中小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在发展经济、促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重点抓好财务管理,以此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二)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从自身内部修内功、夯基础、壮规模、强实力。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就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置适用的控制措施、手段及程序,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1.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对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岗位)分别完成,禁止一人独自处理业务全过程。如: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中小企业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职、权、利相结合。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够实施。在执行授权控制制度时应注意:(1)授权层次。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水平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有利于保证各种管理层和有关人员有权有责。(2)授权责任。被授权者应能够明确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避免授权责任不清。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3)授权批准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避免超级审批和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在实施会计系统控制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对主要的会计凭证特别是与货币资金收支相关的凭证一定要编号,书写错误的凭证不能任意撕毁而仍要保留;第二,做好对账核对控制。对账时不仅总账与明细账要核对,而且会计部门的账要与其他部门的账、本单位的账要与其他单位的账相互核对;第三,会计记录要及时,对于所有的会计事项都需要及时记录。

(三)严格企业资产管理

1.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主线。财务的日常资金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紧密衔接,资金流动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运行。所以,中小企业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及各月资金计划,并严格执行、从严控制,避免财务人员避免资金不足影响生产或是资金过剩造成浪费或被挪用;同时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资金预算管理与财务收支审批办法》。

2.建立严格的信用政策,提高信用管理水平。赊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信用风险控制效果的好坏,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作用政策。中小企业应制订科学的客户信用评评体系,确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信用标准,也可聘请专业的资信评级机构、人员对顾客信用进行评估。同时中小企业还需建立信用审批程序,信用发生后,企业需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务必使信用风险降低至最低;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3.强化存货管理。存货库存过多,占用资金量过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经营业务特点,建立适用的存货信息系统,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存货进行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核算,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公司内部之间共享,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核心,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是逐渐转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的。所以其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按照固定资产类别和用途归口到职能部门、使用部门和个人负责管理,并同岗位职责和经济责任结合起来。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调配、报损,一切资产的进出都要通过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需有实物管理部门出据的手续才能付款和登记台账。定期由使用和保管这些资产以外的人员根据账面记录和其他有关记录来盘查各种固定资产,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四)建设以尊重会计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会计工作质量的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重视会计工作,建设以尊重会计人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

1.加强对会计人员自我发展的重视,定期不定期对表现良好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引入会计人员专业晋升通道,激励和鼓励他们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企业主管人员应经常与会计人员沟通,帮助会计人员解决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尊重他们的人格、利益,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会计人员创造宽松、愉快的的工作环境,使会计人员主动真诚地为企业干好工作,并发挥自己的才智,安心地为企业决策者服务,为企业的管理服务,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

2.中小企业要摒弃“家族式”管理理念,根据《会计法》、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聘用具有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避免企业管理人的内部人雇佣,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3.针对中小企业由于待遇问题和发展问题无法吸引较好的人员进入会计岗位这个事实,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在职教育,培养开发会计人才。加强相关学历的知识教育,让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教育可以自学和辅导相结合,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4.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各种措施,通过鼓励企业采用自身已有的条件让会计人员参与在职教育,达到多形式、多层次发展会计教育的目的。

[1]刘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概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猜你喜欢
存货职务会计人员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政府存货准则与企业存货准则的比较及建议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