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合龙段顶推施工技术

2012-07-26 08:04何财基
铁道建筑 2012年3期
关键词:刚构主墩基准点

何财基

(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连续刚构桥在全桥合龙后,在二期恒载、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的影响下,整体有向中跨跨中移动的趋势,另一方面张拉跨中底板束时主墩会向跨中方向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对桥墩受力较为不利,同时会产生梁体腹板开裂、跨中下挠等问题。为了抵消后期产生的这种水平推力以及给主墩带来的不平衡弯矩,可在合龙前施加一定的水平顶推力,相当于给主墩一个背向跨中的水平位移。顶推力应结合温度变化、收缩、徐变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考虑,类似于桥面设置预拱度的问题。

向莆铁路莆田特大桥有2联连续刚构在中跨合龙前,使用了顶推工艺,实际顶推的效果和理论模型基本吻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结合莆田特大桥实际施工的实例,将顶推工艺和控制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1 工程概况

向莆铁路为国家Ⅰ级铁路,设计行车速度200 km/h。其中,莆田特大桥全长16.99 km,其中含有2联连续刚构桥,均上跨沈海高速公路,左线连续刚构孔跨布置为(81+132+81)m,右线连续刚构孔跨布置为(88+146+88)m,设计均采用挂篮悬臂施工,两桥顶推工艺相同,主要介绍左线连续刚构的合龙施工。

梁体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高度和变截面结构。梁高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宽8.5 m,底宽6.6 m,截面中心处顶板厚度49.5 cm,腹板厚度45~90 cm,底板厚度由跨中50 cm变化到中支点120 cm,中支点处局部加厚到140 cm。全梁共设横隔板7处,在每个中支点处设置两道厚1.6 m的横隔板,梁端支座处设置厚1.6 m的端横隔板,跨中合龙段设置0.8 m的中横隔板。主梁结构主要尺寸见图1。

图1 半中支点半跨中截面(单位:mm)

2 顶推施工

2.1 工艺流程

理论计算→悬臂梁段施工→安装预埋件→浇筑悬臂段混凝土→悬臂段混凝土张拉 →移动挂篮→安装千斤顶→张拉顶推→观测→数据分析

2.2 理论计算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中跨合龙前,在两侧悬臂端的四个角点均匀施加一对3 000 kN的对顶力,但设计中没有给出顶推之后主墩的预偏量。为了更好地控制顶推过程,分析顶推的效果,在顶推前,运用MIDAS软件建立了理论模型,即模拟出顶推后主墩的预偏量,然后测量实际顶推后发生的位移量,就可以比较分析顶推的效果。通过MIDAS软件模拟,按照设计图的要求,在两悬臂端,均匀地施加一对顶推力,见图2,通过图3可以看出顶推后的理论模型,图4可以看出悬臂端的位移量,最大悬臂端施加对顶力后,450#主墩悬臂端位移为11.734 mm,451#主墩悬臂端位移为13.477 mm,共发生位移为25.211 mm。通过图5可以看出,双薄臂墩在3 000 kN的对顶力作用下,450#主墩发生的位移为6.661 mm,451#主墩发生的位移为8.587 mm。

图2 施加对顶力示意

图3 施加对顶力后整体位移示意

图4 中跨对顶位移示意

图5 双薄壁墩位移示意

2.3 顶推前的准备

2.3.1 预埋件的加工及安装

在进行梁段施工时,在4个角点提前预埋顶推用的40 cm×40 cm×2 cm钢板,便于顶推传力型钢的焊接,使千斤顶顶推过程中梁体受力均匀。

由于千斤顶的长度有限,合龙段的长度又为2 m,因此必须加工型钢作为传力设备,根据计算,型钢用I36双拼焊接即可,焊缝≥8 mm,焊缝一定要饱满,并在接触面加焊两块三角筋板,安装时,型钢的轴线和梁体轴线要保持同一方向。

2.3.2 观测点的布置

顶推前在两悬臂段的梁顶面,对称布设好4个用于观测高程变化的基准点1,2,3,4点,并在顶推前测出基准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便观测顶推前后梁体的位移,此两组点距最好取固定值(本梁取2.2 m),便于在顶推过程中能用钢卷尺方便直观量测出梁体位移变化数据。基准点布置见图6所示,千斤顶顶推作用点见图7,千斤顶作用力为3 000 kN。

另外,在两个主墩的0#段梁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各布设一个观测点来观测顶推后主墩顶部的预偏量,这个点可以利用原来0#段梁顶的水准点(钢筋头上面锯上十字丝便于观测坐标)。

图6 基准点布置

图7 千斤顶作用点布置

2.3.3 顶推机具

顶推所用的主要机具有4台250 t油压千斤顶及配套的4台油泵、水准仪1台,全站仪1台,钢卷尺2把。千斤顶用于顶推,水准仪用于测量观测点的高程,全站仪用于测量观测点的坐标,钢卷尺用于量测观测点间的距离。

2.3.4 顶推

1)安装千斤顶。顶推所用的预埋件安装好后,再安装千斤顶,千斤顶要保持水平,和型钢保持同轴心,然后稍微开动一下油泵,使千斤顶紧紧顶住型钢,测量两个悬臂段观测点的间距,即观测点1至观测点3的间距和观测点2至观测点4的间距,测量各基准点的高程,做好记录。

2)施加20%的力。4个千斤顶全部安装完成后,同时开动油泵,先施加20%的力,持荷约2 min,观察预埋件是否处于最佳的受力状态,受压后各型钢和千斤顶是否同轴心,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再重新安装千斤顶顶推。

3)施加100%的力。施加20%的力后,若没有异常情况就继续施加到100%的力,保持持荷状态,再测量各基准点和两个主墩0#段中心点的高程和坐标,并用钢卷尺量距,做好记录。

4)数据分析。各项数据测量完毕后,马上进行分析,并和理论模型的数据进行比对,若有大的误差则要找明原因进行分析,再进行处理。

本次顶推的数据见表1。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实际顶推后的线型、受力状态和理论模型基本吻合,说明顶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不需要校正二次顶推。

表1 顶推数据记录 mm

5)安装劲性骨架。顶推工艺结束后,立即安装合龙段的劲性骨架。劲性骨架的安装一定牢固可靠,不能有松动现象。

6)拆除顶推设备。劲性骨架安装完毕后,先将千斤顶同时回油、同时收缩,使顶推用的型钢处于松弛状态,再拆除型钢。

7)后续工艺。拆除完顶推的设备后,进行钢筋的绑扎安装,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按照常规工艺施工即可。

3 顶推施工控制要点

1)提前把顶推前的合龙段两悬臂端梁体高程观测点初始高程测量出来,此时水准仪提前架好,最好架设在0#段上,因为顶推过程对0#段高程影响最小。

2)主墩顶的位移观测时,全站仪要选好一个制高点,不能放在该主墩的0#段上面。

3)当4台千斤顶全部就位后,按照各自千斤顶对应的油表标定方程,由每台千斤顶顶推3 000/4=750 kN力,计算出各自油表读数;4台千斤顶需要同步进行顶推,按照设计要求同时启动4台油泵车对梁体进行缓慢均匀顶推至设计值。

4)顶推的型钢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不能在顶推时变形,严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

5)4个角点的顶推要保持同步进行,要在顶推前做好演练,防止受力不均对梁体的线型产生影响。

6)保证4台千斤顶不泄压,不回油状态,及时用体外劲性骨架对梁体重新进行临时锁定,体外劲性骨架锁定一定要牢固可靠,螺栓螺母拧到位,并用钢筋加固焊确保安全。

4 结语

顶推施工直接影响到梁体的线型和受力状态,中跨合龙前的顶推,是为了抵消混凝土箱梁收缩徐变而产生的次内力,可以使主梁在全桥合龙阶段以及未来的运营阶段受力符合设计要求,受力更趋合理化,达到理想状态。通过对观测实测数据和理论数据的比较,以及对全桥的检验结果表明,莆田特大桥跨沈海高速连续刚构的顶推技术应用成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 戴福忠,刘学文,潘家英,等.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跨钢梁合龙调整的过程控制[J].铁道建筑,2011(5):15-18.

[3] 张宁军.客运专线多跨连续梁合龙段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1(7):1-3.

[4] 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5] 沈阳云.高墩大跨连续刚构铁路桥合龙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09(4):25-27.

猜你喜欢
刚构主墩基准点
大跨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主墩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机翼调姿基准点优化布局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桥梁工程中连续刚构挂篮悬浇段的施工技术
解析连续刚构弯桥特殊构造细节设计
GOR.1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抗震设计优化
让跨海大桥主墩损伤“可见”
内荆河特大桥主墩深基坑单层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及方法
论V型刚构墩身的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