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扫描技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2012-08-02 09:52章小波范奇文李邦国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遵义563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9期
关键词:坏死性实质差值

章小波 周 松 彭 岚 范奇文 李邦国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 遵义 563003)

为了探讨双源CT(DSCT)扫描技术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对收治的ANP患者行DSCT双能量扫描,并获得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旨为临床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措施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ANP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7~70〔平均(50.25±9.21)〕岁;本研究68例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呈剧烈刀割样腹痛,伴恶心呕吐;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黄疸5例,有休克征象7例。

1.2 方法 扫描前嘱患者去除腹部的金属饰物和药物,扫描前行碘过敏试验。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DSCT机行腹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获得80 kV图像、140 kV图像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1〕。将扫面获得的图像传输到随机工作站的Viewing软件中,计算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三组数据间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和胰腺实质-坏死灶噪声比(CNR)〔2,3〕。图像主观质量评分由两位资深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医师对上述检查获得的图像做出主观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比较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三组间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其中8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最大,其次是加权融合120 kV,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最小的是140 k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3,P <0.05)。见表1,图1。

2.2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NR比较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三组间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NR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其中8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NR最大,其次是加权融合120 kV,胰腺实质-坏死灶CNR最小的是140 k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4,P<0.05)。见表1,图2。

图1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

表1 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80 kV、140kV和加权融合120 kV测量结果比较(,n=68)

表1 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80 kV、140kV和加权融合120 kV测量结果比较(,n=68)

组别 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CNR 图像主观质量评分80 kV 66.76±20.21 8.42±3.15 3.83±0.54 140 kV 42.32±17.63 5.78±2.25 3.27±0.80 120 kV 48.97±15.44 7.68±3.42 3.55±0.54 F值 15.63 4.64 3.47 P值 <0.05 <0.05 <0.05

图2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NR

2.3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 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三组间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80 kV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最高,其次是加权融合120 kV,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最低的是140 k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ANP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危重病症,占急性胰腺炎的10% ~20%,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其病死率高达30% ~60%〔4~6〕。临床表现胰腺出血坏死,胰腺肿大变硬,腺泡及脂肪坏死,血管出血坏死,常伴有腹膜炎、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酶学检查进行诊断存在30%~40%的误诊和漏诊率〔7,8〕。所以早期发现并确诊急性胰腺炎对于 ANP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作为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方法,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方便、快捷的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风险,对胰腺坏死区的发现尤为敏感〔9,10〕。本研究结果显示,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三组间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CNR及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80 kV对坏死灶的显示效果明显好于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的显示效果,这有利于发现ANP患者胰腺实质中的坏死灶,尤其对早期微小坏死灶的发现,更具有临床意义。

1 梁 萍,方华盛.多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对评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严重度的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3):163-5.

2 王凤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9例CT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9-81.

3 王凤志.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价值〔J〕.河北医药,2009;31(21):2873-5.

4 王凤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像学早期诊断〔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247-8.

5 彭顺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诊断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34):63-4.

6 王凤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J〕.河北医药,2010;32(1):47-9.

7 刘在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预后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7):171-2.

8 陈军法,袁建华,蔡学祥,等.多层螺旋CT对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31-4.

9 王静波,向子云,詹 勇,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2):45-8.

10 王卫霞.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和MRI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4):29.

猜你喜欢
坏死性实质差值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关注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