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2012-08-03 08:32郑爱民黄广慧舒晓莉韩明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消融术

杨 霞 叶 欣 郑爱民 黄广慧 舒晓莉 韩明勇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山东 济南 250021)

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常常出现剧烈的疼痛,需要实施术后镇痛术。氟比洛酚酯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我们将氟比洛酚酯作为超前镇痛药在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病人中使用,观察其对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例,均经活检病理或细胞学证实。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 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40~82岁,42个病灶,病灶大小2.5~5.5cm;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9~81岁,39个病灶,病灶大小2.5~6cm。所有患者均无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凝血功能异常、阿司匹林哮喘病史,无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史等。呼吸、循环、肝、肾功能正常,术前未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术前 24h未使用镇痛药。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培训,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微波消融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皮下注射吗啡10mg、静注格拉司琼3mg。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麻醉至肿瘤部位。A组:局部麻醉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50mg 行超前镇痛,术后8h再静注50mg,B组: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进行术后镇痛,术后8h再静注50 mg。术后如患者疼痛不能忍受,则加用吗啡皮下注射,每次10mg。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患者 0、1、4、8、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VAS疼痛评分采用疼痛10分标尺进行评定:0 分为无痛,镇痛效果优;1~3分为轻度疼痛,镇痛效果良好;4~6 分为中度疼痛,镇痛效果一般;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镇痛效果差;10 分为难以耐受的疼痛,镇痛无效。记录A、B组追加镇痛药物剂量。观察和记录BP、 HR、 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和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嗜睡、尿潴留、异常出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病灶大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VAS 各时点B组均高于A组(P<0.05);术后24h总体 VAS B组明显高于A组 (P<0.05);两组比较见表。A组术后无追加辅助镇痛药物的病例;B组有4例于术后 4~6h 内因疼痛难以忍受而追加吗啡,每次10mg。

2.2 两组副作用比较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亦未发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嗜睡、尿潴留、异常出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术后 VAS 各时点A组与B组比较

3 讨 论

超前镇痛 ( Preemp ive analgesia)的概念是指:通过在术前使用镇痛药阻滞伤害性刺激,避免中枢敏化和疼痛上调,防止或减轻术后疼痛的发生,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1,2]。肺癌微波消融术具有疗效确切、损伤小、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在国内主要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施行手术。但术后患者仍不可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疼痛的部位除了在穿刺创口外,还由于微波消融对胸膜的损伤等因素诱发局部疼痛,常常伴有低度发热、乏力等消融后综合症,其发生率可高达60%左右[3]。因此采取适当的镇痛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对于促进术后康复十分必要。

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进行酯化后得到的前体药,具有一定的亲酯性,将其溶于大豆油中制成脂微球载体制剂,它在组织分布上与脂质体相似,可以选择性聚积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达到靶向作用。到达靶向部位的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释放出来后,在羧基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成氟比洛芬,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前列腺素合成细胞中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减少感觉神经纤维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产生镇痛效应,氟比洛芬酯的半衰期与镇痛时间可以分别达到5.8h、8h以上[4]。另外,氟比洛芬酯还可以抑制TNF-α、IL-6等介导的炎性反应[5]。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A组术后在 0、1、2、4、8、12h 各点的 VAS均小于B组(P均<0.05),A组术后24 h总疼痛的VAS也小于B组(P< 0.05),这说明氟比洛酚酯超前应用组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要明显好于术后应用组,这与其他作者的报道相一致[6,7]。出现这种结果的机理与氟比洛芬酯的药理作用是相符合的,即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当组织受损伤后氟比洛芬酯可以靶向到达受损伤组织的部位迅速释放形成氟比洛芬,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合成前列腺素和其它炎性因子,从而减少感觉神经纤维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我们在术后8h再用50 mg氟比洛芬酯,这符合该药的代谢方式,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时间,A组中无1例发生中度以上的疼痛。B组患者中有4例于术后出现了难以忍受疼痛并且追加应用了吗啡。虽然 A、B两组术后8h均了用50 mg氟比洛芬酯,但是A组的效果好于B组,这也说明了超前应用氟比洛酚酯对于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要明显好于术后应用。

在我们的观察的两组患者中生命体征指标平稳,未发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这可能与术前给 予了镇吐药有关)、也未发生异常出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这说明超前应用氟比洛酚酯不良反应少,患者容易接受。

总之,我们采用氟比洛芬酯50mg 单次用于术前进行超前镇痛,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术后应用,而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1]Kaufman E,Epstein JB,Gorsky M,et al.Preemptive analgesia and local anesthesia as a supplement to general anesthesia: a review[J].Anesth Prog,2005,52(1):29-38.

[2]Sandhu T,Paiboonworachat S,Ko-iam W.Effects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urg Endosc,2011,25(1):23-27.

[3]舒晓莉,叶欣.肺癌局部热消融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1,38(4):282-285.

[4]段砾瑕,李晓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851-852.

[5]周小莲,罗颖,习建华,等.氟比洛酚酯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771-773.

[6]卢吉灿,张雪丰,刘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烧伤整形术后镇痛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1255-1256.

[7]顾晓静,钟泰迪.术前应用氟比洛芬对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1):760-762.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消融术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