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2-08-06 09:52谭世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海口570102
中国药房 2012年4期
关键词:格列美敏感度例数

谭世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海口 570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如何既控制患者的病情又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已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有学者应用磺脲类降糖药联合双胍类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1]。为此,笔者比较了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以为2型糖尿病的更优化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吸收或消化功能不良,有严重的造血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多种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及过敏体质者。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36~72岁,平均(57.5±10.6)岁;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均>7.8 mmol·L-1。将患者按就诊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组(A组,96例)和格列美脲组(B组,10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Tab 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2 groups(±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Tab 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2 groups(±s)

糖化血红蛋白/%9.1±1.7 9.2±0.5组别A组B组病例数/n 96 102年龄/岁59.3±10.4 57.3±9.2性别/n男性54 68女性42 34 BMI/kg·m-2 25.0±2.3 25.2±2.4血糖/mmol·L-1空腹10.6±1.0 10.5±1.5餐后2 h 15.5±3.2 15.0±3.1

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糖及实验室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A组给予格列美脲起始剂量1 mg,qd,早餐服用;二甲双胍0.25 g,tid,三餐前服用。B组给予格列美脲起始剂量2 mg,qd,早餐服用,qd。2组总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BMI,同时观察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分别对FPG与2hPG设立了诊断标准。显效:FPG<7.2 mmol·L-1或 2hPG<8.3 mmol·L-1;有效:7.2 mmol·L-1≤FPG<8.3 mmol·L-1或8.3 mmol·L-1≤2 hPG<11.1 mmol·L-1;无效:FPG或2 hPG无变化或下降值<1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组间采取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index between 2 groups(±s)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index between 2 groups(±s)

由表2可知,2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组别A组B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n 96 96 102 102 FPG/mmol·L-1 10.6±1.0 6.7±1.5 10.5±1.5 6.7±1.4 2hPG/mmol·L-1 15.5±3.2 8.3±2.6 15.0±3.1 8.2±2.8 HbA1c/%9.1±1.7 6.6±1.3 9.2±0.5 6.4±1.2

2.2 2组疗效比较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n)Tab 3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n)

由表3可知,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A组共发生9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乏力、3例头痛、1例头晕、1例腹泻、2例低血糖,但均可耐受;B组共发生8例不良反应,其中4例头晕、1例胃肠胀气、3例低血糖,均可耐受。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成本-效果分析

2.4.1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所消耗的有关资源的总价值,它包含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2]。因此,在计算成本的时候,为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有的费用均以2009年12月的价格计算,并除去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因涉及到住院和门诊患者,本研究成本略去住院、护理、检查等费用,仅观察药品费用。依据本院药品实际零售价格(截止到2009年底)计算药品费用,格列美脲(1 mg×15片/盒)为54.00元,即每片3.60元;格列美脲(2 mg×15片/盒)为89.6元,即每片5.93元;二甲双胍(0.25 g×48片/瓶)为6.8元,即每片0.14元。因此,A组的治疗成本为(3.6+0.14×3)×56=225.12元;B组的治疗成本为5.93×56=332.06元。

2.4.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E)时成本(C)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医疗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代表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以最低成本为参照,其他方案与之对比而得,这一比值越低,则表明增加1个单位效果所需的追加费用较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3]。2组成本-效果分析见表4。

表4 2组成本-效果分析比较Tab 4 Comparison of cost-effectiveness between 2 groups

2.5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较难测量出来,而且每个方案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医疗单位成本也可能不同,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本文假设药价上调10%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敏感度分析Tab 5 Sensitivity analysis

由表5可知,本文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可靠,A组成本-效果比较好。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一类疾病。其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往往也非常关键。

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可知,C/E越小意味着单位效果所需成本越低,该方案实施就越有益[4];ΔC/ΔE越小意味着单位增量效果所需追加的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就越大。由表2、表3可知,A组治疗2型糖尿病与B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由表4可知,若在联合用药方案基础上要多获得1个单位效果,B组方案要比A组方案多花费17.65元或24.30元,即小剂量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要低于单用格列美脲。敏感度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

综上所述,单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疗效相当,但联合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成本低于单用格列美脲。

[1]杨 敏,孙 刚,万 莹.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 153.

[2]赵志刚,李 晔,陈 旭.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1999,49(2):52.

[3]李美英.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8):958.

[4]赵敏毅,李存杰,郭 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J].医药导报,2005,24(9):795.

猜你喜欢
格列美敏感度例数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