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2012-08-09 06:42张胜男李厚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苦苣恩施药用植物

张胜男,李厚聪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分苦苣苔亚科和大岩桐亚科两个亚科,我国分布的种类均属苦苣苔亚科,有58属470种,其中28属375种为中国特产[1]。该科许多种类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传统的民间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平喘、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及除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咳喘、跌打损伤、疮疖、骨折、风湿、蛇虫咬伤、血崩等妇科疾病及小儿疳积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恩施素有“华中药库”、“植物基因库”等美称,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为此,笔者对恩施地区土家族习用苦苣苔科药物资源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同时通过查阅标本,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和归纳,旨在为本地区苦苣苔科药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种类、分布及药用情况

经实地调查、查阅标本,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发现恩施地区共有土家族习用苦苣苔科药物资源14 属 30 种[2-4],占湖北省苦苣苔科种类[2]的 89%。在上述30种植物中,仅少数种类如吊石苣苔、珊瑚苣苔、半蒴苣苔、降龙草等分布相对较广,大多数种类分布区域比较狭窄,且大多数种类生长在岩石上,极易受到人为的影响和破坏。

30种供药用的苦苣苔科植物主要集中在唇柱苣苔属(5种)、蛛毛苣苔属(4种)、旋蒴苣苔属(3种)、粗筒苣苔属(3种)、半蒴苣苔属(3种)、珊瑚苣苔属(2种)、异叶苣苔属(2种)、吊石苣苔属(2种),其他宽萼苣苔属、马铃苣苔属、直瓣苣苔属、石山苣苔属、金盏苣苔属、后蕊苣苔属各一种。在30种药用植物记录中,以全草入药的有28种,占总数的93.3%,根茎入药的2种。恩施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多以全草(株)入药,资源利用率较高。

具体资源分布及功效主治如表1。

续表1:

续表1:

2 讨论

2.1 传统疗效比较专一 通过对以上30种药用植物功效的分析,苦苣苔科植物的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等各类外伤出血,经统计有19种植物有此功效。

(2)治疗咳嗽(血)、哮喘及肺结核等症,有13种有此功效。

(3)治疗疮疡肿毒、痈伤红肿、疥疮、水肿等症,有6种有此功效。

(4)治疗血崩、血淋等妇科病,有9种有此功效。

此外还对小儿疳积、头昏等症有较好疗效[2-7]。但目前国内外对该科药用植物重视不够,尤其是恩施地处边远山区,对其现代研究极少,在这些种类中开发跌打损伤类、止咳化痰类、妇科用药等新药具有广阔的空间。

2.2 “同种异用、异种同用”现象比较普遍 在土家族医药理论中,把作用大致相同的药物按序数分成若干类,在各大类中,把形态特征相似、生境分布特点相同的药物通称一个名字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恩施来自于本科5属7种植物都叫岩白菜,5属7种植物都叫岩青菜等。因此,加强传统药物的系统整理,正本清源,充分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目前土家族等民族医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采用显微鉴定、理化鉴别、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正本清源,如白贞芳等[7]对半蒴苣苔属、唇柱苣苔属、蛛毛苣苔属和吊石苣苔属等4属15种植物的根(或根状茎)及叶采用显微鉴定;对马铃苣苔属、粗筒苣苔属、横蒴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唇柱苣苔属、蛛毛苣苔属、喜鹊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盾座苣苔属等9属22种植物的叶采用分子鉴定。加强药理学及药效学物质基础研究,如康文艺[8]等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愈之杰[9]等对牛耳草开展镇咳、祛痰、抑菌作用的研究等。苦苣苔科植物普遍含有苯乙醇苷类化合物[7],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增强记忆、保肝、强心等作用。

2.3 急需资源保护[10,11]一方面苦苣苔科植物大多分布在狭小而生境特化的区域类,如石灰岩等处,极易受到环境和人为的影响及破坏,如此次新发现的湖北新纪录属、新纪录种——邹叶后蕊苣苔在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内有分布,极易受到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该科植物如唇柱苣苔属、石山苣苔属等都具有红色、黄色、蓝色等花色艳丽的美丽花冠,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因此,极易受到一些花卉经营者的直接采挖,急需开展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刘伟等[12]通过采集种子和活体移植两种方法对吊石苣苔进行成功引种驯化;王莉芳[13]等采用整体移栽将广西唇柱苣苔属20种植物成功引种栽培。苦苣苔科植物可开展叶片扦插、枝条扦插、采集种子、整体移栽等方法进行植物引种、繁殖与驯化,栽培与管理等。

[1]李振宇,王印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5.

[2]湖北省卫生厅.湖北药用植物名录[M].湖北省卫生厅,344-347;504-505.

[3]洪家祥.鹤峰县中草药名录[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209-210.

[4]方志先,廖朝林.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8-357.

[5]方志先,雷永恕,胡淑玲,等.鄂西民族药志[M].1985:146-148.

[6]湖北省卫生局.湖北中草药志·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327-330.

[7]白贞芳.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康文艺,张丽.五种苦苣苔科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122-125.

[9]愈之杰,潘桂兰.中草药牛耳草镇咳、祛痰、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药通报,1984,9(4):38.

[10]肖本见.恩施富硒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1):61-63.

[11]张红武.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民族医药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18(1):34-35;39.

[12]刘伟.云南文山吊石苣苔属植物引种驯化初步研究[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114-116.

[13]王莉芳,黄仕训,周太久,等.广西唇柱苣苔属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09-112.

猜你喜欢
苦苣恩施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苦苣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春季养肝 生食苦苣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