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司鼓中国戏曲秦腔

秦腔鼓师是秦腔乐队中重要的乐手,承担着全乐队指挥、整个演出节奏的掌握与情感、气氛的烘托等重要作用。

综合修养是秦腔鼓师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为此,本文着重对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谈几点肤浅之见,因为从个人秦腔鼓师的司鼓实践视角出发,所以只能管窥蠡测,不当之处,尚望同行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教。

具体而言,秦腔鼓师的综合修养,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文化修养

“知识经济”的21世纪,文化成为全球各国家、各领域的一个大主题。我国也把文化同经济、政治一起,作为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之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对全国的文化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这都充分证明了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事实上的确如此,文化作为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不仅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智慧凝聚与经验总结,而且对于人们未来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影响、制约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股“文化热”,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要掌握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等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戏曲文化的写意传神、抒情言志、“以歌舞演故事”等文化精神;掌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气韵生动、简约适度、真挚含蓄的内涵。

总而言之,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唯其如此,才能为自己的司鼓工作提供坚实雄厚的智力支撑与动力保证。

二、戏曲修养

包括秦腔在内的中国戏曲,是传统的民族戏剧的艺术宝库,所以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戏曲修养。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重要的戏剧形式之一,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氏体系”,与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氏体系”、德国布莱希特创立的“布氏体系”,并称“世界三大演剧体系”。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据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源》释义:“戏曲自元人院本后,演为曼绰、弦索二种。弦索流行于北部,徽人歌之为枞阳腔,湖广人歌之为襄阳腔,陕西人歌之为秦腔。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弦索,实与昆曲同体,惟用竹木节乐,俗称梆子,与昆曲之止用绰板定眼者少殊。”

秦腔同所有的中国戏曲剧种一样,都以写意化为其基本的美学原则与主要的艺术特征。在这种美学原则与艺术特征的影响下,又派生出虚拟化、夸张化、程式化等重要的表演特点。这正如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戏剧理论史稿》)

秦腔鼓师必须掌握中国戏曲的本体美学特征,具有深厚的戏曲艺术修养。要熟悉本剧种各个剧目、各个行当的唱、念、做、打等“四功”与手、眼、身、法、步“五法”,熟悉每一个戏剧情节、戏剧场面、戏剧冲突、戏剧动作、戏剧语言。好的鼓师,甚至可以为演员“说戏”。并能“说全堂”。

总而言之,秦腔鼓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戏曲修养,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业务修养

秦腔鼓师的业务修养,不仅是其综合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最重要的艺术修养。

一方面,要练司鼓基本功,熟练地运用秦腔的各种“锣鼓经”,起到指挥乐队、为演员表演服务、营造舞台环境、渲染舞台气氛、强化角色情感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要倾情投入,带有饱满的激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奏,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灵活自由地指挥整个乐队,创造出精彩的伴奏效果,为整个剧目的演出,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而言之,秦腔鼓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业务基本功,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鼓师。

猜你喜欢
司鼓中国戏曲秦腔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探讨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