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和CBA篮球文化差异的心理学根源
——从需要的视角分析

2012-08-15 00:52杨峻峰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竞技篮球

杨峻峰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理论与方法探索

NBA和CBA篮球文化差异的心理学根源
——从需要的视角分析

杨峻峰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文化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需要不同导致不同主体文化的差异。作为篮球文化的主流文化,NBA和CBA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通过比较NBA和CBA的组织管理者、球员和观众三类主体的不同需要,分析NBA和CBA篮球文化的差异性,进一步丰富对篮球文化差异性的认识。

篮球文化;NBA;CBA;需要

1 前 言

现代篮球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竞技游戏转变为今天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社会亲和力、文化传播力为一体的新型文化载体。美国作为篮球运动的发源地,其篮球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引导着世界篮球的发展。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较美国晚,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差距依然存在。所以,有必要通过比较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寻求其差异的根源,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指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及其成果体现。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关于文化的结构,有“两分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和“六大系统说”等,但其共识的结构之一“物态文化”就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标的。因而,从本质上说,人类的文化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需要不同,也就会造成主体实践活动的目的不同,并继而导致不同主体文化的差异。

篮球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它是指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篮球活动过程,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方法的总称。同样,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也是基于中美两国的篮球运动满足其主体需要的不同所导致的。因此,结合篮球运动中的不同主体,从需要的角度分析当前中美篮球文化差异背后的心理学根源,有助于解读美国篮球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而从某种角度来讲,作为篮球文化的主流文化,NBA和CBA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借助需要的视角分析NBA和CBA篮球文化的差异性,以丰富对篮球文化差异性的认识。

2 NBA和CBA篮球文化的心理学分析(从需要的视角)

NBA和CBA篮球运动的参与主体主要由篮球运动的组织管理者、球员、观众构成,篮球文化也就是这三类主体为满足其需要,在篮球活动过程中围绕篮球的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方法的过程及成果。分析这三类主体的需要,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NBA和CBA篮球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

2.1 NBA和CBA篮球运动组织管理者的需要对中美篮球文化差异的影响

2.1.1NBA组织管理者的需要对美国篮球文化的影响从组织管理体制分析可以看出,NBA采用的是商业化的组织机构,董事会是其最高的权力机构,由30支球队的老板或其代表构成,NBA的所有重大问题都要通过董事会来决定。N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其第一要务是营利,即将篮球所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篮球运动在美国的价值主体就是职业和产业。美国作为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以经济为主导的文化完美的迎合了NBA组织管理者的需要。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虽然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市场经济,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政府干预最少的市场经济。NBA联赛由最初单纯的体育比赛发展成为美国的体育支柱产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NBA建立了一套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管理体制和以商业公司为形式的运行机制。这也使NBA成为世界体育产业中运营最为成功的体育产业之一,其年度产值逾百亿美元,运作之合理、管理之高效、利润之丰厚均堪称世界体育产业之经典。

罗宾·威廉斯在《美国社会:一个社会学的解释》一书中给出了一套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其中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赞扬和奖励那些才艺出众和成就辉煌者,尤其是那些通过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但是,对成就的这种强调,往往是用经济方面的状况来衡量成就。所以,以营利为第一要务的NBA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其组织管理者的成就。NBA各个俱乐部的老板不仅依靠投资球队赚钱,还为其他产业作宣传,也为赞助商做广告,由此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同时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2.1.2CBA组织管理者的需要对中国篮球文化的影响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CBA的最高管理机构,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所属事业单位,其依据篮球运动项目管理的“行政职能”(国家体育总局下放的行政权力)实施行政主导下的协商性管理机制。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接受上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国家体育总局的控制与监督。

中国政府主管全国体育工作的原国家体委(1998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使全运会和奥运会的任务一致起来。夺取奥运金牌是我国篮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所以,中国篮球协会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中国篮球运动,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为国争光。篮球文化在我国要满足的第一需要就是政治需要。在此前提下的中国职业篮球组织存在着追求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2.2 NBA和CBA球员的需要对中美篮球文化差异的影响

2.2.1NBA球员对运动生涯及其结束后社会化的需要完善了美国篮球文化中的教育、体育体制及选秀制度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要求只有较高素质的球员才能把握一些战略战术上的篮球规律,提高技、战术水平,延长球员的运动寿命。美国篮球在中小学中非常普及,有着深厚的篮球基础。虽然NBA只有30支队伍,但它的基础队伍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800个大学篮球队参加NCAA,还有没参加的学校也有篮球队。高中几乎是每个学校至少有一个篮球队,中学、小学的篮球队数量就更多了。同时,美国篮球的选秀制度相当完善,从高中联赛、大学联赛到众多的训练营,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选拔体系。美国未满20岁的队员要通过选秀,强制完成高中学业。20岁以前正处于学文化、长身体的时期,在高中有计划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身体、技术训练是必要的。同时,球员具备了较高的文化水准也为其退役后进一步完成社会化,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 黑人球员生存、发展、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街头篮球成为美国篮球文化的特色街头篮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黑人聚集的街区,成为美国篮球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表现自我、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得到社会的承认是每个美国人的梦想,黑人也不例外。黑人先天素质好,在各项身体指标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同时,由于黑人相对较穷,受教育的机会小,白种人可以占据一些律师、医生和科研领域的职位,这些职业社会地位高,收入也十分丰厚,而黑人的出路就是打球。从1950年,第一位黑人球员进入NBA;20世纪80年代,黑人、白人平分天下;而如今已经是黑人主导NBA了。美国黑人发展了街头篮球,而街头篮球成就了美国黑人的自我实现,并且成为美国篮球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3 NBA球员“个人主义”的需要为美国篮球主导世界篮球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个人主义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求新求变是美国人的人生哲学。对应这种文化特征,NBA球员将篮球竞技场视为自我表现的舞台, 注重个性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球员不喜欢简单的继承和沿袭,而是大胆的创造、推陈出新,使美国篮球技战术不受限于僵化的模式,而是追求一种即兴、随机应变的风格,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技、战术风格,形成多种流派的打法,使美国篮球始终处于世界篮球发展的前沿。

2.2.4CBA球员职业化及社会化的需要反映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改革当今篮球运动的发展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球员才能把握一些战略战术上的篮球规律,提高技、战术水平,延长球员的运动寿命。中国篮球后备人才主要来源于业余体校和省市代表队,遵循着业余体校——省级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这种训练体系虽然保证了篮球训练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单一的训练和选拔体系淘汰率较高,不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同时,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在这种体系的冲突导致了球员在知识结构上的薄弱,球员一旦不能晋升到高水平的专业队,这一情况极易造成球员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给社会造成负担。

2.3 NBA和CBA观众的需要对中美篮球文化差异的影响

2.3.1观众对篮球运动观赏的需要使得NBA篮球文化具有的包容性与突出个性的特点NBA商业化运作的前提,是比赛值得消费,观众因其付出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而愿意消费。所以,提高观赏性,是对观众的尊重和负责,这就要求篮球比赛的技战术多样、球员具备表现欲望等。NBA篮球文化具备包容性,即包容产生多种技战术风格、存在多种流派的打法。同时,NBA球员要有个性,极具创新欲望和表现能力。这种丰富的技战术和球员的个性表现能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篮球技艺的观赏需要。

2.3.2 根据替代强化原理,观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强化了NBA的“球星效应”“替代强化”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替代强化论就为榜样作用、从众、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美国是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NBA赛场上由黑人主导的这一现象,有利于黑人观众通过观看黑人球员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来满足其自身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观众对偶像的崇拜需要也使NBA注重对球星的培养,如乔丹、约翰逊、巴克利、奥尼尔等一批球星。

2.3.3 观众的娱乐和心理需要丰富了NBA的篮球赛场文化赛场文化是观众与竞技者、观众与观众之间交流的方式和手段。赛场文化包括标语、旗帜、服饰、口语、动作、表演等多方面内容。现代竞技体育给人们带来一种情绪宣泄渠道,而亲临赛场观赏比赛为自己喜欢的竞技者助威加油是观赏比赛、参与竞技娱乐的重要内容。在观赏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所支持的竞技方作为一个团队,在心理上、情感上、声势上与竞技对方展开较量,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试图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信念、情绪、力量传达给所支持的竞技者,最终通过竞技者赢得比赛,来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和心理需求。

由于NBA赛场具有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交场所和理想的“现场秀”, 吸引着政治、文化、体育名人参与其中。同时,“篮球拉拉队”的表演是NBA赛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并且,一些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表演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NBA的赛场上,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在篮球赛场上的娱乐需要。

2.3.4观众对篮球技艺的观赏需要要求改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篮球竞赛特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定势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作为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篮球中。中国篮球讲究整体配合,注重提高整体实力,这种整体篮球风格与美国明星篮球风格相比,软肋在于比赛的吸引力不强,不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篮球的发展不能没有观众,更不能失去观众。所以,如何提高篮球比赛技战术的观赏性是吸引观众、满足观众观看需要的一个主要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NBA组织管理者的需要突显了NBA篮球文化中的职业和产业价值;CBA组织管理者的需要使CBA篮球文化兼具政治和经济功能。

3.2 NBA球员对运动生涯及其结束后社会化的需要完善了美国篮球文化中的教育、体育体制及选秀制度,黑人球员成就了美国的街头篮球文化,球员“个人主义”的需要为美国篮球主导世界篮球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CBA球员职业化及社会化的需要反映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改革。

3.3 NBA观众对比赛的需要使NBA篮球文化具有包容性和突出个性的特点,并且丰富了赛场文化。

3.4 CBA应进一步完善其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规范市场管理,提高CBA产品的服务质量等,推动我国篮球职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 1 ] 张岱年,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 ] 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 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

[ 3 ] 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

[ 4 ] 马行风.NBA 组织机构运营模式分析[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 5 ] 许永刚,戴永冠.CBA 与NBA 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G841

A

1674-151X(2012)03-03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15

投稿日期:2012-01-15

杨峻峰(1977 ~),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竞技篮球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幼儿篮球运动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花与竞技少女
篮球市场推广对篮球运动的促进作用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