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社会流动新趋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8-15 00:54贺志勇胡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3期
关键词:趋向流动毕业生

贺志勇 胡鹏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东莞市茶山京华学校 长沙 410000)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社会流动新趋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贺志勇 胡鹏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东莞市茶山京华学校 长沙 410000)

社会结构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1]。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全民健身热虽然推动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但体育专业特长与生理机能密切相关,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仍普遍存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专业女学生社会流动新趋向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对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专业 社会流动 新趋向 影响因素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我国高等教育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里,虽历经了较多的挫折和艰辛,却一直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滚滚向前[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现如今,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再次处于风浪尖口,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更是严峻。因此,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社会流动趋势上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

1 社会流动的概念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3]。

2 体育专业女毕业生社会流动新趋向

2.1 呈现由东部流向西部的趋向

我国的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于西部是内陆,东部靠海。这是个极为明显的不平衡,西部人口稀少,东部人口密集,在地图上的表现,也是东部密密麻麻,西部零零星星。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尤其在西部的教育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吸收和引进人才方面不断加大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去西部支教,给予一定的补助政策。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的近几年,刮起了西部支教的旋风,缓解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正是由于东部就业形势险峻,部分体育专业的女毕业生选择了就业机会相对多一点的西部地区。呈现了由东部向西部流动的趋势。

2.2 呈现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或农村的趋向

一直以来,体育专业在各专业中并不是处于“吃香”的地位,纵观现如今的就业形势,无论是哪个专业找工作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各大高校或中小学需求体育人才相当少,而俱乐部却是需要专业技能比较高的人才,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以及健身俱乐部迫切需要通晓体育舞蹈、秧歌、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舍宾等项目的体育人才。可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来说,往往由于身体素质等一些原因,能够将专业技能学得很少的毕竟是少数。而她们又往往希望自己能够留在城市,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也为此,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不少政策。诸如“西部大开发”计划、在高等院校中招收村官、选调生等。因此,退而求其次,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呈现了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或农村的趋势。

2.3 呈现由直接就业转向继续深造的趋向

高校的不断扩招、体育专业女毕业生需求量少,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为了能够获得好的工作,为自己争取竞争机会,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女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二本院校及专科院校的女大学生。就近几年来看,每年考研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给就业一个缓冲期,希望自己晚一点踏入社会。第二,希望通过读研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第三,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让许多本科生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第四,跟趋势,家长的要求。

2.4 呈现由直接就业转向入伍的趋向

从2009年开始,随着鼓励女大学生入伍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入伍当兵,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更不例外。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入伍政策中有一条是当了两年义务兵退役后会退还其大学学费,这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差点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其二,选择体育专业的女学生,一般都有当军人的梦想。其三,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基本都能吃苦耐劳,能接受部队的考验。进入部队,不仅能考验自己,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前几年部队招收的都是男兵,并且大学毕业再去当兵的人寥寥无几,而现在新政策的出台,女兵也有了自己的舞台。因此,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有流向部队的趋势。

3 影响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社会流动趋向的因素

3.1 社会环境因素

人从一出生开始后,就开始接受一系列社会化的过程,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人在社会中占据不同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就会产生社会分层这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过程,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或阶层化[1]。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运动员并不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因此更不用说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了。在人们的眼里,搞体育的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从事的职业就是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体育老师和教练工作。而在东部,对于有关体育的事业单位来说,男性择业者多,而这些辛苦的工作女性也很难承担,因此,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会招女性工作者。所以使得部分体育专业女大学生选择去西部获得工作机会。

3.2 经济发展因素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招收人才。然而尽管如此,女性就业的实现程度仍不容乐观。建国后的前30年,在广就业、低工资、劳动力统筹分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女性就业率是较高的。但是,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妇女就业率受到巨大的冲击,妇女就业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女性就业存在就业人数的比例下降、就业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就业观念相对滞后、社会对从业者性别的看法存在误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现实的问题[4]。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就业就更加显得举步维艰。对于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的改革、工人的下岗、失业以及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他们在择业时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此,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社会流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

3.3 教育因素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就是失业和下岗。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就业压力,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主张和建议。其中期望通过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这一途径,来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张,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伴随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入学人数正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另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高学历人群中失业人数日益增多,出现了莘莘学子苦苦追求高学历与手持高学历者处境尴尬并存的现象[5]。而对于体育专业女学生来说,就业岗位少,而择业人员多,在就业过程中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就要不断深造。因为当今社会,高学历者比比皆是,而且她们中许多从事着过去低学历可以从事的工作。而现实的残酷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总之,教育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社会流动。

3.4 自身因素

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影响、教育的改革,使得以前很了不起的大学生在如今比比皆是。学生的思想也随着残酷的就业形势变化而变化,以前是毕业生挑选就业单位,而近几年来是就业单位挑选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还有,现如今,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压力太大,因此部分体育专业女大学生选择压力相对小一点二线城市或农村就业。因此,个人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4 结语

近几年来,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呈现出的这几个趋向与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改革、和个人自身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总的来说,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将会在社会转型期中持续一段时间,因此,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要看清形势,认准目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彭玉宇.湖南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现状研究[J].2005.

[3]社会流动.辞海一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sew/183609.html.

G80-05

A

2095-2813(2012)05(a)-0095-02

猜你喜欢
趋向流动毕业生
实用趋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流动的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