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措施

2012-08-15 00:51梁丽梅黄燕韦莹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血液学血液病形态学

梁丽梅,黄燕,韦莹慧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lianglimei1125@163.com)

近年来,现代血液学检验飞速发展,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大量应用于血液病检验,血液学已被提高到崭新的“分子血液学”时代[1]。但是,作为血液病诊断的基础,骨髓细胞形态学仍然是临床检验血液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然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实践课与其他医学形态学实践课一样主要要求学生抓好“镜下功夫”,学生实验课大部分时间都得面对显微镜,眼睛和身心极易产生疲劳。加上有些同学认为以后出去工作不一定干这行,用不着这些知识,所以学习态度往往比较消极被动,上课时不认真,不认识的细胞不积极问老师,只对显微镜发呆,消磨时间。真正是“老师难讲,学生难学”。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这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在长年的带教过程中不断探索,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教学改革。

1 提高教师素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积极敬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能否完成实践教学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教研室承担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有3人,都曾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过专业进修,具有丰富的临床血液病或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工作经验及教学经验。另一位带教老师来自本单位的附属医院,多年从事骨髓细胞检验工作,临床经验丰富,上课时结合其所积累的临床病例图谱生动形象地讲述骨髓细胞形态变化规律,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现代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科发展新动态,将新知识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我们的教师在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充实及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如定期到临床科室学习,到兄弟院校取经,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等。同时主动自觉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积极学习和普及电脑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创建骨髓细胞形态学资料库,方便学生拓展及更新知识。

2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骨髓细胞有很多种类,每种细胞又分为很多个阶段,而各个阶段的细胞形态又各不一样,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间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细胞形态也是千差万别。刚开始接触骨髓细胞学时,由于学生还没掌握好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一些细胞的辨认难免经常会出现错误,作为带教教师,我们不应该表现出不耐烦情绪,甚至出言不逊责骂学生“:这个细胞你已经问了很多遍了,你真笨!”我们应注重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耐心地诱导学生“你为什么认为是原始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具有哪些特点?……它与另一种形态相近细胞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在哪儿?”对于比较难辨认的细胞,可以请更多的同学加入辨认行列,让每个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问题,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又加强学生的学习热诚,充分调动他们对骨髓细胞的学习积极性。

3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门以形态学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课程,骨髓细胞形态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骨髓细胞形态特点及变化规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给学生每人发一张骨髓片,学生对着显微镜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去辨认各系统各阶段的骨髓细胞形态,对不认识的细胞就举手请教老师,带教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①学生数多,师生比例不足,相同的问题得多次解答,教师上课疲于奔走却效果不佳等。②教师只能机械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适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应用了灵活多样的细胞形态实验教学方法。如在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这一章节中,我们应用了示教式教学法,即上课前老师把每个系统的各个阶段的比较典型的细胞用显微镜摆出来当示教,学生可以对所示教的细胞反复观察并牢记这些细胞的形态特点,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彩笔描绘这些细胞的胞体大小、胞质的量、胞质的颜色、胞核形态大小、核染色质等形态特征,以加深印象。在血液病这些章节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模式[2]。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中,首先设计“什么是巨幼样变?巨幼细胞性贫血与MDS如何鉴别?”等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片,对骨髓片细胞分类计数,然后互相讨论,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并真正掌握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特点及骨髓象特点。PBL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实践脱离理论现象;且以“问题”作为“引子”,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并解决问题,即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诚,使学生从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消化和吸收知识,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4 设置实验考核机制,严格实验考核制度

对实验内容实施考核既可以考察教师是否完成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使其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这些年来,本教研室经过长期的摸索,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考试分三部分,包括临床上常见血液病骨髓象分析、单个细胞辨认(认25个细胞)、平时作业成绩,三部分共占“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这门课程成绩的30%。由于实验考核和作业成绩所占分数比例较高,大大刺激了学生上实验课且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在学习中“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倾向。

5 适时开放实验室,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骨髓细胞种类繁多,形态抽象且千变万化,每种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都不一样。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课的讲解和实验课上有限时间的镜下观察,学生很难加深印象,课后很快就会混淆和遗忘[3]。如今高校日益注重素质教育、提倡减负增效,大多数院校各门学科的学时数不断减少,增加教学学时数不太可能。面对这些矛盾与冲突,本教研室在保证完成该门课程所要求的实践和理论课教学时数情况下,适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时:班干部去值班老师那领骨髓片并负责发给同学,学生可在开放时间内,根据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加强巩固和提高,通过多看、多认、多观察、多体会,尽快地将知识从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升为自己形象的感性认识。实验室的开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某些尚未弄懂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学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各年级的学生认识细胞形态的基础比较好。

总之,实践教学需要不断改进,不断积累。对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我们应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依据课程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应用提问式、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掌握骨髓细胞形态检验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形态学检验工作及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复合型检验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1] 许文荣.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陈文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11(7):55-56.

[3] 张强,李玉云.骨髓细胞形态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67-170.

猜你喜欢
血液学血液病形态学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临床路径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展于血液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复方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混悬液对鸡的安全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