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012-08-15 00:51高洁蒙山赵爽卢露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理学讲授病理

高洁,蒙山,赵爽,卢露碧

(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jenny8806@sina.com)

基础医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培养医学生成为一名高级临床医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建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引导学生步入临床,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患病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也是医学生理解临床问题,训练临床思维的基础。但由于本课程偏重于内容抽象、复杂、逻辑推理性强知识点的讲解,及教师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一知半解,考试前死记硬背,考完基本忘干净,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搞好病理生理学教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基本原理去解决与临床相关的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摆在病理生理学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病理生理学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采用情景化的模拟教学方法

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医学模拟教学应用于其中,通过设置典型的临床病例和模拟诊疗病历,借助于模拟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无数临床情景,使教与学双方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其特点在于将理论课程教学与临床感受相结合,实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同学们在完成肝性脑病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通过利用技能实验中心的多媒体教室,高端智能模拟人及监护仪来设置肝性脑病的病例,使学生在临床情景下通过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来对该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深入的讨论,以此掌握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生理学知识。例如:某老年肝硬化患者,在大量进食牛肉后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后又因解大便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双手出现扑翼样震颤,而后发生昏迷。体检:血压8.0/5.33kPa,瞳孔散大,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氨105μmol/L,黄疸指数58u。学生通过采集病史,认识该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由此联系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全面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案。

高仿真的模拟系统通过用贴近真实机体构造和临床环境的模型器具,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出符合逻辑的临床体征,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对治疗措施做出相应的反应。采用这样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加上案例讨论模式,使学生对所教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而单纯的基础课教学则显得相对枯燥。通过设置典型的医学案例,巧妙地将各章节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并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基础向临床过渡。

2 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从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和防治原则几方面进行阐述的,其教学离不开疾病,目的主要是认识疾病,因此病例讨论显得十分重要。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病例引入病理生理学课堂,由教师举出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1]。适时联系临床病例,可激发学生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性推理判断,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并可掌握隐含于病例背后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病例运用于教学有三种方式:

2.1 课前病例导入式教学 病理生理学是为临床服务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有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在讲授一个新内容前,将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讲授主题,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某儿童长期服用劣质奶粉后为何出现头大、嘴小、智能低下(俗称大头娃娃)的表现,结合图片及新闻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由此进行“水肿”新课讲授,在讲授中分析该儿童发生水肿的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单纯的理论很枯燥无味了。

2.2 课后展示病例 教师在讲授某一病理过程时,先介绍发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使学生对病理过程有一完整的认识,然后给学生展示病例从而加深理解。在讲授完所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类型后,给同学们提供病例:“某患儿,男,20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7次,水样便,呕吐数次,未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1 000ml,尿量减少,腹胀。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8.2℃(肛),脉搏140次/min,呼吸50次/min,血压10.66/6.67kPa,皮肤弹性差,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低,四肢冰凉,血Na+120mmol/L,血清 K+3.1mmol/L。”提出问题: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通过课后展示让同学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类型并说明诊断依据,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紧,未来得及消化的知识,又可以使同学在课后理清判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3 专题病例讨论 专题病例讨论一般在讲授完所有理论课后进行,从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病例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提供一个典型Ⅲ度烧伤并死亡的病例,患者入院时表情淡漠,呼吸困难,血压10.0/7.3kPa,并有血红蛋白尿。实验室检查:pH 7.312,HCO-315.1mmol/L,PaCO27.33kPa。立即气管切开,给氧,静脉输液及其他急救处理,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入院第28天发生创面感染(绿脓杆菌),血压降至9.3/6.7kPa,出现少尿甚至无尿,pH 7.088,HCO-39.8mmol/L,PaCO24.45kPa, K+5.8mmol/L,Na+132mmol/L,Cl-102mmol/L。虽经积极救治,病情仍无好转,最后死亡。提问该患者发生哪些病理过程,致死的原因。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20min,由小组选一位同学把本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合所学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知识进行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运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不但将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完成其桥梁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内容感性化,对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准备病例问题讨论时,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掌握病例中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这样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3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机能学科,其与生理学紧密相连。在讲解某一疾病时需要复习许多生理活动的动态过程,传统的板书很难将动态过程讲清楚,同时由于其理论性非常强,在教学中涉及较多临床疾病的概念,同学们普遍认为其内容抽象难懂,难以掌握其学习要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一些能紧扣知识点的真实病例、图片、视频来引导学生用病理生理学知识去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多媒体教学具有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采用此种方法可以使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临床症状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内容。如在讲授心力衰竭时将临床上典型的心力衰竭的视频和图片展现给学生,然后根据病例进行引导性提问,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用动画的效果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连续、动态、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为直观、深刻,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吃透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收集各种图片和动画,善于发现和捕捉与病理生理学相关的生活事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

4 结束语

终上所述,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每章的内容和各个专业的特点,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紧密联系临床,有助于学生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打下基础。

[1] 聂珍贵,高春艳,梁翠茵,等.药理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23-924.

[2] 刘莉洁,石丽娟,王莉.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 740-742.

猜你喜欢
生理学讲授病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