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辨析

2012-08-15 00:52陶凌荣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衡量标准技击传统武术

陶凌荣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理论与方法探索

我国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关系辨析

陶凌荣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价值,如对大众体育、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医学以及语言、文化艺术等。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武术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且庞大的文化体系,即武术文化。在中国武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学者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评价上是持有褒贬不一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武术的向前发展。基于我国武术发展趋势把握,笔者以辨证的视角论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间的联系,并从文化背景、存在的形式、价值取向以及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从高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武术运动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武术;发展;传统;现代竞技;关系

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之间博弈在武术研究领域中是一个热门话题且一直没有停止过。基于我国武术发展的良好势态,笔者从辨证的视角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背景、存在的形式、价值取向以及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这里我们对研究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研究是基于起源时间、发展背景、支撑理论、内容组成、衡量标准等诸多因素上展开的。我们知道随着两者不断的发展,在比较的指标上也必将有所增加与筛减。

1 从性质上看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

1931年,时任中央国术馆馆长的张之江在馆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对武术的性质有这样的一段论述,他提出:“国术乃是应当整理的科学,是最合体育运动的原则,是人们最需要的自卫武器,是可以达到身心兼修、体魄雄武的希望。”在这段话里面,张馆长对武术的性质界定可谓全面、具体。在随后的1932年当时国民政府所颁布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也对武术进行了论述,其观点为:“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卫功能,一方面可作锻炼体格之工具。”主要强调了武术的自卫和强身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武术界开始进行了反思与探索,在1957年我国的武术界对武术给予了这样的阐述:“武术,民族体育的一种形式,其有健身、技击、艺术的成分,在功能上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思想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而在1988年,武术的概念又重新得到了界定:“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199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武术》教材中将武术界定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等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古代武术最基本功能是技击,而现代的武术其本质已经演变成了体育。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田桂菊老师的论述中得到验证,她认为:“虽然,近现代的武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历史看,决不能因此就否认技击性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这个逻辑前提;攻防技击乃武术的本质或灵魂,套路的编排应以攻防动作为基本特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国际体坛中中国的身影频繁出现,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期,在我们国家体委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武术的发展开始向“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高、难、美、新”以及成为当时武术发展的主流思想,这也促进了现代竞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以上所述,我们从两者性质上的不同看到了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不同。

2 从内容发展上看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在技击这一层面上其积累了几千年的技击经验,其内容发展上丰富到了包括拿法、摔法、打法、踢法等在内的多种技击技巧。而从健身这一层面来看,传统武术除了所要提倡的“手、眼、身法、步”等外形内容之外,又将“精神、气、力、功”等内容也纳入了其主要发展的内容。在从审美的角度加以审视传统武术,其内容的发展主要以淡泊高雅、朴实无华风格内容为主,并对动作的周密和严谨给予了强调。一句话,传统武术在内容上趋向于武术内在美的追求。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现代的竞技武术。笔者认为,其内容上是在传统武术内容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动作向“高、难、美、新”的方向进一步靠拢,也淡化了技击的含义,在演练上更加注重其美观性和的表现外倾性。可以说现代竞技武术的技击特点相对与传统武术已经不是那样的显著了,相反则更多的是追求其运动定型的精确性、运动路线的多变性、节奏的鲜明性等。在另一个方面上,现代竞技武术中套路运动中依然将传统武术的手、眼、步等外形动作予以保留,但是对其进行了规范性与难度性的创新,从而促进了舞台表演和量化评分的可操作性。透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现代竞技武术已经演变成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理的相结合并进行融合后而产生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这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之,笔者认为传统的武术与现代竞技的武术是同属中国武术。在二者的关系上,笔者认为传统武术是现代竞技武术的得以发展的基础,反过来现代竞技武术也是对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3 从理论体系上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是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基础上形成的,其是可以认定是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物。而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现代竞技武术,其是东方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后而所产生的异化之果。透过传统武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存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墨、道、兵等各家的思想。然而,虽然传统武术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但其发展过程中却少一点的理论。传统武术在传承过程中主要是以言传口授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传统武术的训练理论在系统性上较现代竞技武术显得薄弱,并且理论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够科学的成分。我们在分析我国现代竞技武术的训练理论中可以发现,其主要的训练理论中大多是建国后照搬苏联的以及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引进的。从这一对比中笔者认为,现代竞技武术要较之传统武术理论更加系统和充实,更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4 从功利追求上看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

我们在研究武术的功利的追求时,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传统武术在其长期的终身修炼的过程中其目的性并不是非常的明确。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传统武学中的高手或大师们,大多数因其当时的历史、社会等原因常常隐没于民间,这样就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把武术作为一种强筋壮骨和提高自身修为的方法与途径,最终形成了一种满足练习者自身精神需要的高级活动。而现代竞技武术在此方面上则表现为不同性,由于是在西方思想的启动下所萌发的一种短期行为,其所追求的更多是对身体、生理上的自我强化与体验。现代竞技武术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实际、功利性较强、目标明确且讲究效率。在修炼的行为上现代竞技武术是一种短期行为,尤其是近年来的现代竞技武术更加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传统武术因舍弃功利思想,较现代竞技武术更能使人体验中国武术的本原,更容易领悟中国武术的深邃奥意。

5 从文化背景上看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在文化背景上有着明显的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痕迹,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我国古代的易学、兵学、医学、美学等东方文化的影响。而现代竞技武术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世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下,依靠今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在借鉴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基础进一步发展的,其继承与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武术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现代竞技武术体系,这与传统武术有着显著的差异性。目前,在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大发展的背景下竞技武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逐渐接受现代竞技体育文化,可以说其在改造传统武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竞技武术,因此现代竞技武术是东方文化在现代竞技体育精神影响下的产物。

6 从存在形式上看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

在分析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的存在形式上,我们发展其是有着显著的差异性。我们看到传统武术的存在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区域性和宗派性上。例如,山东省的查拳与螳螂拳,山西省的形意拳,河北省通臂拳、八极拳和梅花拳,这些都显示出了传统武术发展区域性。不仅如此,传统武术的宗派性也非常明显,可以说传统武术的各门派、各拳种一般都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承传有派,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所独有的特征。而我们看到现代竞技武术一般都存在于各种高等院校、俱乐部以及各级体育运动队之中且都用教练和运动员的称谓,其区域性和宗派性不强。

7 从评价方式和衡量标准上看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

在评价方式和衡量标准上,传统武术更多的是以感性评价为主,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评价方式上体现出了其模糊性。而现代竞技武术就不同了同,其评价方式和衡量标准都较为严格,在比赛规则上具有明确、详细、客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现代竞技武术比赛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所进行比赛,其比赛过程体现出了一种广泛的“公平”和“公正”性,且以合乎规则、对抗优胜为终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评价和衡量标准是一种理性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另一个方面,“武德”修养在传统武术的,中也是衡量习武者的一个重要标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武德胜于武技”。而现代竞技武术在武德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变化,评价中对武德没有将其列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内容,这体现出了现代体育运动的特性和色彩。

综述所述,笔者认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存在并非是相互排斥的,他们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的文化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滋生和表现出的同分异构体,根本无须遭受孰生孰灭的尴尬抉择。

[ 1 ] 田桂菊.从武术的本质特征论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 17-19.

[ 2 ] 陆小黑.传统武术——鉴别中、西体育文化差别的杰出代表[ 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

[ 3 ] 杨建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比较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3).

[ 4 ] 王杰.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 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 5 ] 王岗.顿悟的传统武术[ J ].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 6 ] 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 7 ] 程建平.主体性人格培育论[ J ].思想政治教育,2003(7).

[ 8 ] (比利时)马克·特博姆.亚洲传统武术与西方文化[ J ].体育文史,2004(2).

[ 9 ] 郭志禹.竞技武术国际化综论[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

G852

A

1674-151X(2012)09-04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23

投稿日期:2012-07-22

陶凌荣(1973 ~),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衡量标准技击传统武术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及做法
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