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苏联模式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2-08-15 00:52李文超李鸿江郑亚平刘建通靳继成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苏联理论思想

李文超,李鸿江,郑亚平,刘建通,靳继成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简析苏联模式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文超,李鸿江,郑亚平,刘建通,靳继成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苏联曾经是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它在体育方面的全部衣钵,保持着体育强国的风范。历史的分析能够映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与苏联体育相关的外文资料,获取论文所需内容,通过专家访问与逻辑分析,对苏联学校体育思想进行概述并对当时的教育理论特征、学校体育教育方法对我国的体育发展影响进行了阐述。

苏联;学校体育;思想;身体训练

关于苏联体育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在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苏联创造的新文化,应当成为我们建设新文化的范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立了向苏联全面学习的方针。1949年10月,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的讲话中正式提出:“要学习苏联体育方面的好经验。”

1 20世纪50年代期间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20世纪50年代期间,原苏联体育教育理论(以下简称苏联体育教育理论)比二战前有了很大发展与进步。在1948年苏共中央曾就体育问题作出过专门决议,提议内容明确要加强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随后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整套体系,包括体育教育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巴甫洛夫学说的地位,对资产阶级体育进行了批判。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体育理论,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根基,以巴甫洛夫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并引用凯洛夫教育学原理来解释在体育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共性问题。

现将该理论体系中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的特证归纳如下。

1.1 强调体育教育的阶级属性和“工具论”

苏联体育教育理论首先对体育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定义确认,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已经具有了“体育教育的发展是和社会发展并进的,并且在阶级社会中附属其阶级性”的论断,从而“体育教育便被统治阶级用来作为自己的政治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借此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就与“超阶级”和“体育至上”的论点从根本上划清了界限,并由此明确了体育教育必须为阶级需要服务的方向。“体育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是以服从于社会主义建设利益,服从于训练劳动,以保卫本国家安全为主要任务。”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是“培养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对热爱社会主义和保卫祖国有所准备的、自觉的共产主义建设者”。这种既强调为阶级需要服务,又为政治经济服务的观点,是为突出体育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功能与工具价值,也可称为“工具论”。显然,这种价值观与自然体育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从体育教育具有阶级性到具有工具属性,成为了一种逻辑必然,但其中却忽视了体育教育还具有内在本身的相对独立与继承性,忽视了以学生为主进行个性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方面,却忽视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共性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体育教育理论在苏联被视为“不可调和的斗争”,而且对于这些理论采取了全盘否定态度,在以社会制度为前提的条件下进行判断理论先进与否,苏联认为本国体育教育理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体育教育理论则是反动和反科学的。此时的苏联也就断绝了同西方体育强国之间的交流和借鉴的渠道,并使自己处于冰封状态。

1.2 主张体育教育的统一性

由著名体育教育家科里亚科索夫斯基主编的《体育理论》的论述中明确表达了很多内容可以反映“统一”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论断。统一的目的与任务规定了统一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内容,国家体育教育制度包含了教学大纲和对苏联民众达到统一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的要求,确保了体育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统一,教学大纲、劳卫制和全苏运动等级制的统一,对正确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具有深远意义,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方法的严谨性。这一期间不仅具有统一的国家管理和机构设置,而且保障每个公民都可以有统一的体育教育途径。诸多统一涉及到体育教育的各个环节,认为这就是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因此能顺利地解决所提出的要求和下达的任务。

以上所强调的统一性能够促进苏联体育理论更加严谨,体系更趋完善,不仅重视理论的形成,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整体讲,是从体育教育工作的角度来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工作学”特征,从而为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统一的模式。

1.3 秉承“主智主义”流派,重视内在知识和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苏联体育教育理论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受凯洛夫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影响较大。凯洛夫教育思想隶属“主智主义”教育流派,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展了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并形成体系较为完整的主智主义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的重点以传授知识、培养道德为目的,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受其影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逐渐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体育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重视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如何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与此相似的内容较为丰富,例如,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等,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如何体现体育教育是以“发展人的体能”和“保证学生的全面身体训练”这一前提,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观点是:“体育教养(掌握知识、技能)和身体的发展属于同一过程(体育教育)的2方面。”但同时又认为“体育教学的首要和直接任务,就是要学生在从事体操、运动、游戏和旅行等活动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不影响着身体,不可能不影响着健康和身体发育”,学生“从掌握运动技术和策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发展水平”,而且动作技术与实际预期效果有着从属关系。只有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形式完成相应规定的动作,身体组织器官内部才能引起所预期的变化,才能使机体机能得到发展与提高。由此可见,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虽然提出了发展身体的目标,但却未能区分掌握技术与发展身体的本质不同,而是将两者概念相混淆。因此,怎样解决身体自身发展和机能提高方面,苏联体育理论界从业者的能力上略显得薄弱,涉及与之相似的问题基本上是泛泛而谈,至于课外体育锻炼更是一笔带过,没有进一步研究分析。

1.4 强调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对于体育运动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和作用,历史上曾有教育家们都曾有过论述。有所区别的是,苏联体育教育理论鲜明地提出了体育教育的手段是为共产主义教育服务。旨在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劳动态度以及自觉的纪律教育,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贯穿政治思想教育。因此,它成为体育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国家任务”。凯里舍夫的《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和科里亚科索夫斯基《体育理论》教材在论述学校体育任务时,无论是在高校还是中小学,均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要求作为了政治任务,而且设专节阐述方法问题,足以见显现其重视程度。

1.5 主张手段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

与自然体育思想相反,苏联体育的教育理论对体操曾持肯定态度,认为无论哪一项运动都不能与体操相提并论,因为该项目有着惊人的练习次数,体操在苏联体育教育制度地位一直处于“头把交椅”,在其大纲中也是主导地位。体育教育的各种手段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同时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带有普众性,它包括所有的学生”。体育普及化的很重要原因是实施了《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并将它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工作和课外工作的参照准则。

2 20世纪50年代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对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影响

建国初始,我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生健康状况较差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曾2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后在1951年政务院公布《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健康状况的决定》,报告指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重大任务之一。”旧中国时期的学校体育需要改造,这已然成为建国初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鉴于当时国内外社会政治形势,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必然趋势,学校体育当然也不例外。从此,国内开始培养俄语翻译人员,开始整理关于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教科书和专著,并聘请苏联专家来华讲学,传授其思想和教学等经验。在采用了相关措施后,苏联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与推广。其中一项成果是在1953年由教育部组织并成功翻译了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并组织各地体育教师集中学习;第二是聘请了相当一部分苏联体育领域专家,指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体育理论研究生。

苏联体育理论对建国后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国内的相关理论由此逐渐开展起来。首先,我国从苏联体育教育理论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体育是共产主义的教育手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或者可以说在80年代,这个理论观点在我国一直得到沿用,大量存在于各种教科书、专著中,进而唤起了人们重视学校体育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苏联一系列的体育教育手段和多种训练方法现在仍被我国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其次,以“工具论”为模式,并继承1949年前革命根据地的学校体育为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思想,确立了学校体育是为社会主义方向服务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一度成为当时学校体育的口号;第三,引进体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原理等,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重视传授知识、技能,提出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发展基本的身体运动素质,强调体育教学要有计划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性和纪律性。

3 结 语

苏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关于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改革目的为了提高整个民族文化和改善体育运动水平,为巩固在世界体育之巅的地位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举性工作,他们获取成功的很多经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的不足和滞后。苏联和我国在历史前进过程中碰到过许多十分类似的问题,只是在时间、程度上有所差别,因而苏联的学校体育改革经验对我们不仅是一种莫大的财富,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仍旧会影响着我们,因此体育工作者不应忽视苏联时期体育的观点与经验,要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的吸取其中精髓,为我所用。

[ 1 ] (俄)M·P·泽齐娜,Л·B·科什曼,B·C·舒利金.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苏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 2 ] [俄]Л·П·Буева,Ю·М·Климов ,Э·Н·Фетисов,“Почемужев третийразпереиздаюту чебноепособие'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историяисовр еменность'?”Социальногуманитарныезнания№ 5, 2002гисторияисовре менность'?”Социальногуманитарныезнания №5, 2002г·

G807.0

A

1674-151X(2012)09-15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83

投稿日期:2012-07-0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SQSM201210029003)。

李文超(1980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苏联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