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北安市志》有感

2012-08-15 00:46王福臣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8期
关键词:北安志书农机

王福臣

(北安市志办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北安市志》是一部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语言朴实、竖写到位、时代特点鲜明、地方特色突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资料性、著述性、可读性,印刷规范、装帧精美的好志书。《北安市志》全面翔实的记述和反映了改革开放23年来北安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跨越发展的新变化,彰显出经济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沧桑巨变的新面貌。

一、时代特点鲜明

第二轮修志正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续志是记述反映这一时代发展变化的伟大历程。《北安市志》记述的起点就是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起步的,在全志18个篇目中单设了《改革开放》篇,本着“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在《经济体制改革》一章中,集中地记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在《保障制度改革》一章中,集中地记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一章中,集中记述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其他多项改革内容都分散在相关篇章中设节加以详细记述。这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使《北安市志》更加详尽而完善的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北安市志》还单独设置了《精神文明》篇,全面地记述了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乡(镇)村创建和文明小区创建的全过程。详尽地记述了全市各部门、单位和各行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文明环境建设及开展学雷锋活动、军警民共建活动、文明窗口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基本情况。用较大的篇幅收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具有突出和代表性的各类好人好事20余例,展示出社会精神风貌的根本好转和全民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突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地方特色突出

北安是黑龙江北部交通枢纽城市,境内铁、公路四通八达,是建国初期的老工业建设发展重点地区,还是传统的商品集散地,对周邻市县和周边农林牧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北安市志》为充分彰显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流通优势,在《基础设施》篇中,单设了《交通》章,详细的记述了每一条铁路线和公路的建设及升级改造情况,充分显露出北安具有较独特的交通优势的地方特色。在《工业》篇中,单设了《主要工业企业和名优产品》章,详细记述了31个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能力、主要产品和经营管理情况;记述了部分名优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性能、评优获奖和销售情况;列表记述了54种名优产品、获奖产品和知名产品的基本状况。充分反映出北安工业门类齐全、机械制造工业和食品酿造加工业较为发达,军事工业基础雄厚,产品种类繁多和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半工业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商业》篇的《集市贸易》一节中,详述了集市贸易市场建设和交易情况。在其他章节中,详记了凡属商品交易的各行业购销活动和经营管理及市场管理等内容。彰显了北安商业行业众多,集贸市场吸引和辐射周领市县与周边农林牧场的地方特色。

三、资料翔实 内容丰富

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地方志的价值和生命。《北安市志》每个章节的内容资料都详实的反应了从事物的发端、兴衰起伏的变化、到结尾的全过程。不但以丰厚的资料详记了各行业和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的全貌,而且单设机构一节或目记述了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的发展演变过程,还记述了主要企业、学校、医院等一些生产经营、教学、医疗状况,为志书发行,特别是续志用志工作创造了条件,为发挥志书资政、教化、存史的基本作用奠定了基础。

四、横排科学 归类合理

《北安市志》设置了18篇、93章、428节,基本合乎门类合理、内容归属得当的要求。《基础设施》篇基本都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排列归属比较科学。关于金融行业的归属,原篇目把金融归入《商业》篇,笔者认为不科学,货币不属商品范畴,它不可以在流通领域任意买卖交易,商业独指商品交易,是商品买进卖出的过程,所以金融又不宜设在《商业》篇中。《北安市志》改为独设《金融》篇是最科学的。公路交通管理主要是指道路管理、运输管理和交通秩序管理,按社会分工交通秩序管理是归公安交警队负责。北安在市志篇目设置上把交通秩序管理集中归入《基础设施》篇的《公路交通管理》一节是一个独特创举,这样不用把一个整体内容分记在两个不同的篇章内,避免了在记述上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药品生产和农机产品制造皆属工业范畴,而药品经营和农机物资供应又皆属商业范畴。《北安市志》把药品生产和农机产品制造分设在《工业》篇的《医药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节中,把农机物资供应设在《商业》篇中,这是即合理、又科学的。《北安市志》的《附录》收录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而且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如“文献辑存”、“县志修补”、“杂记”、“重大事故”、“专文”、“文记”、“限外辑要”等。

五、结构严谨 竖写到位

《北安市志》单元竖写掌握的比较好,严格地遵循了一事一节目、按事物发展的时序记述的原则。事物记述完整,从发端、发展、转折、到终结,都恰到好处地分清主次、先后和详略的关系,展现出一条历史发展的轨迹。记述事物善于使用背景资料和典型资料表现事物兴衰起伏的变化,避免了流水账式的记法。善于应用客观排比、专门揭示、自然揉合等手法,以线纵述史实,以面横阵现状,以点重彩着笔,线、面、点协调配合,事物记述得清晰明了。

六、有待商榷的问题

(一)农业与乡镇企业合篇不理想

就产业结构说它包括种养业、工业、商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等多门类内容。在篇目设置上,《北安市志》把它与农业合篇是不理想的,因为它不是单纯的种养业,而是自成体系多行业的第二层次企业,所以说它无类可归,只有让它在志书中独立成篇才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排列上它应置于农业、工业、商业篇之后,编辑上应就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经营管理、重点企业和名优产品简介等分章记述。详记企业管理属权、性质、行业、从业人员、生产产品、经营范围、管理措施及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

(二)卫生与医药合篇不科学

这里的医药是指药品经营,药品经营是靠购销活动来完成的,是指商品交易的过程,属商业范畴。药品经营与卫生并非同行业,药品的销售渠道也并非只有医院,所以卫生与医药合篇不科学,药品经营应归入商业篇。卫生只能与医疗合篇,药政管理也可以设在卫生篇。

七、存在的不足与欠缺

《北安市志》虽然总体编纂印刷出版质量比较好,但由于编纂人员水平所限,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欠缺。

(一)校对不细与排版印刷出现的差错

由于校对不细或排版失误出现的差错大约60余处,主要有整组数字移行、多字、丢字、错别字、丢标点等方面的问题。如:730页正文标题《精神文明》与目录标题《精神文明建设》不一致;618页正文标题《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与目录标题《文学艺术联合会》非但不一致,且“届”字又是错别字;34页篇下序中“全市辖5镇4乡、62个行政村、397个自然屯,”与79页《乡镇及行政村》中“北安市共辖5镇4乡62个行政村339个自然屯,”不一致;78页《行政区划》中“市建成区总面积17.6平方公里”与124页《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规划为建成区占地总面积16.64平方公里,”同为1983年的面积却不一致。又如:通篇中大部分双字单位[如:1230人(次)、98台(件)]都将后面的单位加了括号,而383页、384页、640页和654页等多处却不加括号;有的领导更迭表中已逝人员名字加了黑框(如:),而540页、562页、564页、574页、579页、602页的领导更迭表中均有已逝人员名字却未加黑框。全书中括号和黑框的使用不统一,不规范。还有482页和542页两处整组数字移行。

(二)编辑失误表现在多方面

1.编辑用语产生矛盾,造成志书的硬伤。如:87页“全乡耕地面积115775亩,粮食播种面积129900亩,”粮食播种面积怎么可能大于耕地面积呢?

2.使用数据未经考证出现明显错误。如:48页“2005年,北安市全年总日照时数为518.8小时,”全年平均每天日照不足2小时,怎么可能呢?又如:99页和平办事处“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那么和平办事处辖区面积怎么能占全市区面积的83.3%呢?而其他5个办事处的最大辖区面积才只有4.2平方公里。又如:544页“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71元,”据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表显示:2003年农民人均总收入3894元,剔除人工消耗、种肥投入和各种税费的农业生产成本也不可能人均纯收入只有1971元吧。

3.数据计算错误。如:89页人民生活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年人均纯收入猛增到277元,比上年纯增203元,增长36%。”上年人均纯收入应该是本年的277元减去比上年增加的203元,只有74元,那么比上年纯增203元应该是上年74元的2.74倍才对呀。又如:385页蚕业生产中“总产量2354担,平均单产1509担,”平均单产应该是15.09担。由于编辑的粗心造成数据计算上的错误。

4.个别语言不精练。如:421页乡镇企业主要门类工业企业中的小标题均加“乡村办”字样纯属多余,因为所记述的各类工业企业都是乡镇企业,没有必要再统统加上“乡村办”的字样。又如:554页老干部工作管理一目,连续记述2003年召开推进会,深入机关学校讲党史等内容,反复写“2003年”是多余的,应把后一个“2003年”去掉,接着记述就可以了。又如:592页文件清理一目,“废止180部”和句号纯属多余。又如:606页记述民主同盟一章,关于民主同盟小组和民主同盟委员会的记述名称上出现错误,到底是小组,还是委员会不明确,名称概念不清。又如:613页基层团委一目中“团总(支)部521个。”去掉括号里的支字,变成团总部了,这样记述是错误的,应改为团总支和团支部521个是准确的。

5.缩略语使用不当。如52页温度蒸发一目中“相对温度仅小于夏季,为全年中次大”;既然是仅小于夏季,就已经很清楚了,没有必要再排序了,另外“次大”一词的缩略不恰当,让人很难读得懂。又如:557页党员电化教育一目中“2000年,加大制片、宣传工作、录制组工信息23条、专题片4部。”“组工”一词使用得概念不清,很难理解是何意。

6.有违行文准则之规定。597页、598、601页共7处记述某领导讲话时,姓名后加“同志”称呼。这是《黑龙江省第二届地方志编写行文通则》明确规定不可使用的称谓。

7.记述机构标题名称有误。记述机构标题应记志书下限时的名称,不可记述上限时的原名称。如:387页的农业局、415页的北安农机供应站、632页的北安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777页的北安市技工学校、779页的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都是志书上限时的名称。

8.个别表格设计和使用不合理。595页“1983~2005年信访件数统计表,”表的右上角已注明单位为件,那么表题中的“件数”就不必了。信访合计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在表中看不出来,上级交办的案件应置于立案数的前面,每年的栏目中不应都标上“年”字和百分号。923页“1983~2005年北安籍优秀人才名录”表中的栏目内容混乱,行政职务一栏有的填上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生导师、院士、签约画家等内容是错误的。

9.个别内容交叉处理的不好。468页在工业主要企业简介一节中已经详记了北安市乾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520页在农机供应企业中详记了北安市农机公司和通北农机公司,那么在414页的农机直属企中就不要重复记述北安市农业机械修建一厂、北安农机供应站和通北农机公司了。农机制造已经记入工业篇、农机物资供应已经记入商业篇中,农业篇的农机一章就不能在记述农机直属企业了,以免造成重复交叉记述。

10.彩色图片过多过滥、影响志书质量。彩色图片在志书中可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会产生文字难以达到直观效果。彩色图片是地方志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主要生产项目,主要科技活动、重点建设工程、名优新产品、先进机械、仪器设备引进和投入使用的图片更能反映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对志书的文字记述内容起到衬托和弥补作用。但是,过多过滥的彩照不但起不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还有一些志书为突出地方领导人,把现任领导人的标准像置于突出位置,损害了志书的科学性、历史性、严肃性。”《北安市志》在全书302副彩照中竞选载了断限内历届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的照片28幅,选载了风景照片20余幅。笔者认为,这些照片的刊载是毫无意义的,对志书的质量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北安志书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情系志书藏古今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