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给思想作风作“体检”

2012-08-15 00:51中共方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良
支部建设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检诗刊领导

中共方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建良

常给思想作风作“体检”

中共方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建良

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落马”后写的忏悔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放松思想改造”。从他们的教训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给思想作风作“体检”,才能不断地自我约束,增强免疫力,防止误入歧途。

常给思想作风作“体检”,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1953年2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劳动部《关于检查官僚主义的决议》上批示:“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各部门必须尽速召开会议,发动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揭发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并规定改正的具体办法。”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进一步深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涵,要求“批评或自我批评都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批评,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其实对我们都有极大的帮助。它能够使我们深刻地反省,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以获得更大的进步。如何对待批评,很能体现一个党员干部的品德和胸怀。古代批评的典型表现形式就是进谏,即对君主自身修养和执政行为的指正。唐太宗李世民对朝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唐太宗对待批评的认识十分清醒,成为纳谏的典范人物,创下贞观之治这一历史功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无论什么人都要学会接受批评。毛泽东既是我们党三大作风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三大作风的力行者。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方面,他是我们党的楷模。他撰写的《关于诗的一封信》在《诗刊》上发表不久,北京大学有位学生给他写信,指出那句“遗误青年”的“遗”应该为“贻”。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特地向《诗刊》编辑部负责同志打招呼,请他们照北大这个学生的意见加以改正。伟人尚且能坦然接受批评,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更理应如此!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不足。如何才能做到不断地发现和克服自身的短处,有过必改、从善如流呢?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剂清除思想污垢的“灵丹妙药”,也就是要经常给思想作风作“体检”。对“健康状况”良好的,常打“预防针”,可增强“免疫力”,避免走弯路犯过失;对患有“流行病”等的,认真“会诊”,对症开出处方,防止“病菌”蔓延,使其尽早“康复”;对身患“重病”或“病入膏肓”的,及时采取组织方式和法律手段,实施“手术”,达到严肃党纪政纪、纯洁干部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的目的。

至于“体检”的方法、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一般而言,最常用、最灵验的“体检”渠道有两个。一个是“自查自检”,就是经常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廉政准则》和有关党员干部的标准,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遵纪守法、权力行使、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照整改。另一个是“集体体检”,就是高标准地开好民主生活会,并吸收各层次代表参加评议,班子成员之间扎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一些自己看不到的问题,闻过则喜,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消除隐患,强身健体。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能否经常作好思想作风上的“体检”,既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思想觉悟的基本考验,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要时常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晾晒晾晒”,头脑才不会“发霉”;时常给思想作个“体检”,才能使灵魂远离“病毒”侵蚀,防止思想“感冒发烧”。如果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正确重视“体检”工作,认真解决自身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党的干部队伍就会有一个健康、阳光的“肌体”,进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新的转型跨越发展伟大征途中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猜你喜欢
体检诗刊领导
订阅啦 星星诗刊
诗刊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肚脐到锁骨,中国网民忙“体检”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