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阳光农廉网』工程 打造特色农廉工作新模式

2012-08-15 00:51中共阳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庆平
支部建设 2012年3期
关键词:流程化三资事项

■ 中共阳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庆平

实施『阳光农廉网』工程 打造特色农廉工作新模式

■ 中共阳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庆平

近年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资金、整体推进、制度创新”的思路,我们不断探索“制度+科技+创新”在农廉工作中的应用新模式。在总结原有农廉网建设特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四个保障、五项机制、六大平台、七大体系”的框架模式,突出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农村事务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化监管,建起了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阳光农廉网”。

强化四个保障 确保网络正常运转

一是财力保障。以县财政为主,由县、乡、村三级筹资1000余万元,建成覆盖18个涉农单位、18个乡镇、467个行政村的“三位一体”农廉服务网络体系。二是场地保障。投资400万元建立县农廉中心,依托中心建立了农廉监管中心、网络监管中心、“三资”管理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纠纷仲裁厅和视频约谈室等,各乡镇、各村利用便民服务中心或村级闲置场所,建起了农廉办公场所。三是人员保障。县纪委监察局整合县农委经管站、县农廉办和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大学生村官的力量,配齐配强了农廉网络管理人员。目前农廉网络维护、管理、服务人员达500人,保证了网络运行的正常化和常态化。四是制度保障。县农廉办坚持高标准和规范化办网,先后出台了4大类50余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农廉网的运行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完善五项机制 做好机制衔接配套

一是完善会计委托代理机制。在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立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实行“村财乡管”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二是完善“三资”管理服务机制。依托县农廉中心成立“三资”监督管理中心,实现了“三资”监管县、乡、村三级联网。三是完善流程化管理机制。形成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议审(批)、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合同签证、验收结算、决算公开、财务“双签双审”等约束制衡机制。四是完善双述双评机制。建立“双述双评基层行、机关行、企业行”电视评议平台,开展“面对面”和“点对点”的评议活动。五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成立“农廉监察110”中心,开通“农廉监察110”投诉电话,实行了基层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行为集中受理直查快办的网络投诉机制。

打造“六大平台” 建立农廉核心板块

一是打造“三务”公开平台。全县467个行政村和集体经济组织均在阳光农廉网搭建“三务”公开平台,开辟三务公开、三资公开、干部评议、制度建设等专栏,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公开,接受群众查询。二是打造政策服务平台。全县18个涉农单位在阳光农廉网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开辟了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最近文件、公告通知四个板块,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实现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工作进展等全部上网公开,接受群众查询。三是打造网上审批平台。全县19个行政审批单位将211个行政许可事项、41个便民服务事项、46个收费项目的事项名称、审核材料、收费标准、办理程序、办结时限等全部在审批平台进行公开,并实行网上预约、网上预审,显著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四是打造网上投诉监察平台。该平台主要受理群众涉农投诉举报,其中网上举报6起,办结率达到100%。五是打造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共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3259条,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咨询771人次,合同鉴证服务393个。六是打造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监督平台。重点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办理。

构建“七大系统”提供农廉核心板块支持

一是构建“三资”管理监控系统,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监管。二是构建视频互动系统,方便群众同乡镇、涉农单位进行网上互动、开展“双述双评”活动。三是构建涉农资金监管系统,对各级涉农资金实施全程监控。四是构建土地流转管理系统。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查询和土地流转信息查询。五是构建纪检监察举报系统,方便群众网上举报党员领导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乃至行政效能、政风行风等方面问题。六是构建农村便民服务管理系统,服务群众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等事项。七是构建重大事项流程化监管系统,对村级重大事项的申报、审核、审批及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阳城县“阳光农廉网”运行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1万余条,网上解答群众咨询3460余次,纠正不规范财务核算568笔。“阳光农廉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民心网”和“连心网”。

猜你喜欢
流程化三资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农村三资管理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