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探讨

2012-08-15 00:54李学明
科技视界 2012年24期
关键词:裂缝表面混凝土

李学明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灵州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探讨

李学明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灵州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施工方法包含建设工程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等。施工方法是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施工前,质量监督机构严格监督管理各责任主体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等。

矿建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整体性;结构传力

0 引言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可以通过不定期的抽查、巡回检查等方法对施工方法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并且监督机构应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 “旁站、巡视”等方式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当中混凝土的应用是最广泛的,我们重点是对产生的混凝土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

1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现场常用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硅初凝前浇筑完毕。

4)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积,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设置一定数量测温管,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天每2h测一次,5-7天每4h测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时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做到及时观察,当出现温度超偏时,可通过调整养护方式来降低温差。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加强保温养护措施,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筑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mm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

6)夏季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及侧边,设置专人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有条件的应对基础侧边进行覆土掩盖,避免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区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主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出现附加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叠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些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N/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的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

2 混凝土的早期裂缝的预防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现场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的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该切实重视起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构造缝的目的是容纳结构的各部分之间在各种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减小约束应力的积聚,避免产生间接裂缝。

实际上,混凝土结构中构造缝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膨胀缝(伸缝):由于混凝土结构中某些部分体积膨胀,与其余部分造成变形差。为防止变形差积累过大,设置缝而加以隔离。

2)收缩缝(缩缝):为减小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体积减小或温度下降而造成的约束应力,可设置收缩缝。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收缩有时间性,相对已基本完成收缩的预制构件或叠合结构,收缩缝的要求可适当降低。

3)沉降缝:地基或荷载不均匀造成结构沉降差异难以避免,在沉降差异较大处设沉降缝可以减小因此而引起的约束内力及沉降裂缝。由于基础沉降的时间性,随着沉降渐趋稳定,沉降缝的作用也逐渐减小。

4)抗震缝:为避免建筑物各部分之间在地震作用时互相碰撞而设置的隔离缝,与结构体型、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有关。

5)体型缝:结构体量庞大且形状复杂时,采用体型缝将其分割为形状相对简单、尺度不大的若干区段,以防止在刚度变化较大处引起内力和变形的不协调而产生裂缝。

6)局部缝:在形状突变处或结构的凹角部位,往往因应力集中而引起局部裂缝。主动在此开槽设缝,可以消除裂缝对观感或使用功能的影响。

7)控制缝(引导缝):采用一定的手段(预埋隔离片或削弱截面),引导间接V形裂缝在预定位置出现,并事先采取措施消除对观感和使用功能的影响,可避免无规则开裂引起的不良后果。

8)拼接缝:在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预制构件与支承结构之间,需设置拼接缝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结构传力的连续性及整体性问题,并避免裂缝。

3 预防裂缝的措施和建议

1)搅拌站应该加强原材料质量检测和控制,特别是砂石含水量和含泥量的检测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本身的质量稳定;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对一些必要的试验检测工作应予加强,如混凝土收缩试验等。

2)施工单位应该重视施工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特别是要重视混凝土振捣、养护工作,保证模板的牢固,钢筋保护层的准确等;作好日常的施工记录,包括养护记录、施工异常情况处理记录、施工日志质量检查日志。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特别是要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3)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主动征求其他单位和技术人员的意见,特别是征求施工单位、科研单位的意见;征求材料研究人员、质检人员的意见,以保证所设计的工程既安全、又便于施工。设计单位应该对地下室重要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算,以便及早发现设计不足之处;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验算,以便采取对策。

4 结束语

综上分析,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地基沉降、温度致裂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必正确区分,对缺陷的防治,以防为主。

[1]田月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2]朱洪.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

李学明,男,回族,宁夏灵武人,1995年7月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工程师,现任灵州监理公司矿建副总工程师。

尹雪梅]

猜你喜欢
裂缝表面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地球的裂缝
铝合金表面氧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