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12-08-15 00:44陈光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陈光军

(四川民族学院 科研处,四川 康定626001)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属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从独立统一走向民主富强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理论宣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就开始了。正如一些学者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个序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准备。”[2]在此过程中,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创办的进步社团与期刊杂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进步社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进步社团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进步社团在当时先进青年组织下,积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社会的改造,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尤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社会主义青年团等为著名。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于1920年3月31日,由李大钊组织发起,设有三个特别研究组和十一个固定研究组,会员共六十余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主要有以下活动:搜集马克思学说的各种外文、中文书籍;编辑、刊印马克思主义论著;组织讨论会;主办演说会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他们进行活动非常有效的形式就是辩论会。尤其是与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开展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辩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新民学会是由湖南青年创建的一个社团。毛泽东、蔡和森是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学会初建时,“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3]3。经毛泽东改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文化书社。文化书社开始营业以后,销售的书报杂志,“曾经严格的选择过,尽是较有价值的新出版物(思想陈旧的都不要)”[3]277。所售的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和报刊中最受欢迎、销售量最大的是以宣传社会主义而著称的《新青年》(月刊)和上海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界》(周刊),售出数分别达到2 000和5 000册[3]293。这样大的销售量在全国是少有的。当新民学会发展到1922年6月底时,其影响已经超出湖南省的其他组织,仅次于上海、广州两地的组织和社团,“成为全党领导得力、组织严密、工作出色的地方组织之一。”[4]371这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是由邓中夏、廖书仓等人于1919年3月组织的一个社会团体。邓中夏等人提出:“顾以吾国平民识字者少,能阅印刷品出版物者只限于少数人,欲期教育之普及与平常,自非从事演讲不为功。北京大学固以平民主义之大学为标准者也!平民主义之大学,注重平民主义之实施,故平民教育尚焉。”[5]因此,他们决心走出校门,向广大贫苦民众传播文化知识和爱国救国的道理。在邓中夏等人的带领下,他们深入街道、矿区等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知识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一些和中国现实密切相关的理论进行宣传。正如一些学者所讲:“中国的先进分子一开始就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单纯的学理来探讨,而是把它看作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加以接受的。尽管理论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一旦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以此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6]正是由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社团的积极宣传,开始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并开始初步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报纸期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些期刊杂志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诸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就是当时著名的期刊。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1919年5月,李大钊帮助《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同时又在他负责的《新青年》6卷5号(1919年5月)上,推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顾兆熊(孟余)的《马克思学说》、周作人译的《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陈溥贤译的《马克思唯物史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上、下篇,下篇载于后期6号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此同时,《新青年》还专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有关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材料,并发表了列宁某些著作和译文、列宁传略和列宁主要著作目录,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由于《新青年》是月刊,主要登载长篇理论,难于发挥及时分析形势和指导运动的作用,因此陈独秀和李大钊又发起和主编了另外一个刊物——《每周评论》。《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这个刊物从创刊起,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德、奥等国的革命斗争和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在当时,《每周评论》确实“是全国革命性和战斗性最强的刊物,在社会上,尤其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很大影响,事实上成了五四爱国运动在思想舆论准备方面的一个指导性刊物。”[4]22

此外,还有许多期刊杂志也都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在1918年7月14日于长沙创刊的《湘江评论》也是一份“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的期刊。《湘江评论》出版后,创刊号当天即告售罄,第二期加印至5 000份。上海出版的《湖南月刊》介绍它“著述选材,皆及精粹,诚吾湘前所未有之佳报,欲知世界趋势及湘中曙光者,不可不阅”。

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在宣传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李大钊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7]34他认为社会主义者“应该细细地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7]711。这里所说的“环绕着他的实境”和“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问题。这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这时还是朦胧的、无意识的。

二、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果说进步社团、报纸期刊与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影响,那么发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它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广泛接受,而且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延安整风运动,可谓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运动,不仅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而且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到延安整风,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但是,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8]811。虽然许多党员也在读马克思主义,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8]797我们必须使全党同志从根本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在此认识基础上,应该大力提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整风运动的重大成果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了空前的弘扬。通过整风,人们认识到应该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更重要的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又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讨论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同时也使人们对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革”结束之后,由于“两个凡是”的困扰,人们的思想依然僵化。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了起来”,“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对立起来。”因此,“如果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9]142-143为了打破束缚在人们心头的精神枷锁,就必须“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9]119。一场判断思想是非、理论是非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不可避免。

1978年5月10日,从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开始,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仅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随之而来的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全面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内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出现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再次被人们广泛认同,并以此来解决在前进道路中遇到的新问题。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曾指出:“1978年,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地位被确立。这一年是带有‘邓小平时代’到来特征的新政策和方针的一年。”在此之后,“邓小平的第一件事是让中国呼吸新鲜空气,清除旧的蜘蛛网,改掉两眼只盯在过去和先辈上的恶习。”[1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走向深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把“左”的思想转变到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轨道上来,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实践中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当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同时,国内外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长期以来的冷战结束了。世界的这种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有些人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了疑虑和动摇,认为改革开放犯了方向性错误;有人甚至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也提出了质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极大的困扰和阻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11]针对一些人不敢迈步、不敢闯的现实,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2]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通过这次谈话,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入,更多的人们从思想迷茫中走了出来,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中。199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通知指出,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关头,我们党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通知要求“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这一要求,不仅是为了提高全党干部的理论水平,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纵深方向推进的动员令,从而使人们更深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之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形势,江泽民于2001年7月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些举措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它给人们昭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深入仍然是我们在新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解放思想,党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精神,党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晶。”[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整个历史过程既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前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思想解放,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新的认识起点上,继续深化和发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2]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2.

[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张允侯.五四时期的社团:第2册[M].北京:三联书店,1979:135.

[6]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20.

[7]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美]索尔兹伯里.索尔兹伯里笔下的邓小平[J].国外中共党史研究,1991(5):21.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12]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N].光明日报,1998-07-01(1).

[13]石仲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历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3):4.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