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并举为粮食安全提供水利保障: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

2012-08-15 00:51韦凤年
中国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供水用水节水

国家粮食安全是安邦治国之本,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1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本刊以“水·农田水利·粮食安全”为主题,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高俊才司长。

中国水利:粮食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极为密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安邦兴国的头等大事。请您谈谈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和认识,以及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高俊才:水利建设与粮食生产关系极大,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转变灌溉方式,是提高粮食产量、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在改善现有9亿多亩(0.6亿hm2)灌溉面积的同时,按规划再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 000万亩(266.67万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 000万亩(333.33万hm2),须按照开源节流并举、以节水为主的方针,多措并举,多效融合,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长江、珠江、松花江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江河的水资源,总体上说“三江相对有余,四河严重不足”。从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出发,无论“三江”流域还是“四河”流域,无论是已开发的水资源存量,还是今后新增加的水资源增量,都要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农业用水量大,节水潜力也大,而且节水灌溉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效益。今后要推进技术、管理、投入和效益的结合、融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

一是要通过工程和技术措施促进节水。首先要减少灌渠输水环节水的损失。长期以来,灌溉渠系工程配套和维修改造欠账多,老化失修问题很普遍,水资源在输水环节损失的比例很高,相当一部分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率低于50%。输水损失多,既不利于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也不利于工程运行的良性循环。近年,各级政府多渠道安排资金,对干、支、斗、农各级渠道进行了以硬化防渗为主要措施的节水改造,效果很好。从灌溉渠系工程的公益性强、续建配套任务重、节水扩灌潜力大等特点出发,今后公共财政应该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防渗措施的覆盖面并提高工程质量。其次要提高田间用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几千年来,大水漫灌是主要的灌溉方式,辩证地看,虽然这种灌溉方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某些合理性,但近几十年来其弊端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水、肥的利用效率低,不仅浪费水,而且大量未被作物吸收的化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下,污染水环境,造成一些湖泊和海域富营养化,水华频发,影响生产生活。近年,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快,过去用于经济作物的滴灌技术,已在粮食作物大面积推广,发展势头良好。今后,既要加大管道输水灌溉、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也要从节水改造任务重、财力有限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穴灌、沟灌、大畦变小畦、长畦变短畦等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灌溉技术,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地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同时,采取地膜覆盖、作物秸秆覆盖、深松免耕等保水技术和农艺技术,提高灌溉水和天然降水的利用率。田间节水措施的投入主体是农民,考虑到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公共财政应该给予更多的补助,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投入的积极性。

二是要通过提高效益促进节水。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田间节水,其行为主体都是农民,农民最关心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起码要做到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不吃亏。近年,之所以田间节水尤其是高效节水发展快,其原因: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对节本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政府奖补资金、贷款贴息等,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提高了投入效益,增强了实施节水技术的积极性;第三方面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粮食价格和市场销售情况都比较好,种粮农民愿意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设备购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膜下滴灌1000多万亩(66.67万hm2),其资金投入的80%多靠自筹和贷款,其主要动力就是膜下滴灌的效益好。2011年到黑龙江省大庆市调研时了解到,实施膜下滴灌后的玉米,亩产可达到1 t左右,比不用此技术的产量高出约1倍,再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提高了农民发展膜下滴灌的积极性。今后发展节水灌溉,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把国家粮食安全的社会效益建立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实现多赢。

三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促进节水。今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行控制,是严守的“三条红线”之一。现在全国的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 000亿m3,到2030年的近20年中,全国用水总量增量还有1 000亿m3的空间。要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不同地区要确定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统筹水资源利用的存量和增量,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将水权制度具体化,并便于操作,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合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水权确定、水权流转促进节水增效工程建设和管理。近年一些地区在水权有偿转让方面已经做了有益探索,既增加了农业节水投入,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还解决了城市和工业用水指标,一举数得,对其经验应加以总结和推广。

四是要通过水价改革促进节水。一方面,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低,难以承受高水价。另一方面,促进节水需要运用价格杠杆。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就需要在推进水价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一些地区在财政补助的同时实行“按方收费、按亩补贴”,也有些地区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这些办法都取得了好的效果。总之,要按照既促进节约用水、又不增加农民水费支出、还能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发挥好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实现节约用水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统一。

中国水利:根据我国目前的缺水形势,您认为应采取什么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水资源?

高俊才:从整体上说,我国北方的资源性缺水和南方的工程型缺水比较普遍,今后要进一步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和天上水的资源量和可开发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是工程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增加水资源供给。为增加水资源供给,一要尽快完成大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恢复和增加蓄水及其防洪库容。二要在做好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前提下,在水资源较丰富的河流兴建一批大中型水库,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三要科学规划和建设调水工程,通过水源置换、水价以工哺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为农业增加供水。四要支持山丘区建设更多的小水池、小塘坝和田头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率。五要在建设水源工程的同时,同步建设渠系配套工程,防止有水用不上的问题。

建设水资源开发工程要依据规划并严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控制红线,防止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要科学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处理好供水与防洪、发电、水运、生态等用水的关系,处理好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水库的汛限水位和调度方案等,要更科学地考虑动态因素和气象因素,把更多的洪水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

二是发挥好南水北调工程为农业供水的效益。按照规划,一方面,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主要供水对象是城市和工业;另一方面可直接和间接为农业和生态增加供水87亿 m3(为新增调水规模 134亿 m3的 65%),其中:向苏北农业增供16亿m3;向河南刁河灌区增供3亿m3;将沿线受水区多年来被城市挤占的15亿m3偿还于农业;为城市工业增加供水产生的废污水,处理达标后约53亿m3可用于城区外的农业和生态。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通水。受水区一方面要加快为城市和工业供水的配套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应在完善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为农业供水的配套工程建设,并按“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原则,在水量水质保证和水价制定等方面,完善法规并制定相关政策。南水北调工程多种方式为农业供水,既可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也可缓解黄淮海平原农业灌溉严重超采地下水的问题。在保障城市和工业用水的同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为农业供水,可为今后其他大型调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经验。

三是人工增雨大有可为。我国空中云水资源(含水汽)年均达30多万亿t,平均每年的降水量6.2亿t,降水率平均约为20%(西北地区平均不到15%),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我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平均每年增加的降雨量为500亿m3左右,为农业增产和生态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人工增雨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地区虽然火箭炮、高射炮等地面作业设备多,但空中作业的飞机少,性能也较差,如能达到设备和技术先进国家的水平,我国每年的人工增雨量可比现在增长4倍多,达到2800亿t左右。

今后要在总结我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新技术研发和新装备应用,不断提高我国人工增雨的科技水平和作业效率。近年,中国气象局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四省(自治区)积极协商,结合 《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拟建设以人工增雨为重点的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同时,正在推进西北、华北、西南等区域的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前期工作。通过建设区域人工增雨基地,形成跨行政区域的人工增雨作业调度运行决策机制,由区域中心统一协调指挥调度飞机,上下联动,区域联合,可更多地实行跨省增雨作业,增强作业效果。同时还应借鉴泰国等好的经验,积极研究人工增雨(雪)作业由抗旱应急作业向常态化作业转变,多增降雨量,更好地为农业增产增效服务。

猜你喜欢
供水用水节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