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2012-08-15 00:47汤群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3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心理健康心理

汤群辉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 515000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汤群辉

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汕头 515000

本文就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类型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教师;心理健康

社会在发展,今日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心理压力,不良心理状况有日渐严重的趋势,而从近几年被我国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来看,师生关系紧张占据了其中较为重要的位置,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因素或多或少都跟教师的心理状况有联系。本文的笔者具备多年的从教经验,对此有所体会。

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

1.1 多重角色冲突

在工作生活中,需要教师去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面对自己的学生,首先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管理并指导学生的权威象征,而且还是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直接领导者;其次,教师还扮演者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对学生有着照顾责任;同时,教师还必须担任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需要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平等,与他们交流思想。这也是时代进步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的体现。此外,教师还需要善于“交际”,要学会与自己的领导、学生的家长以及同行等打交道,在应付自己家庭生活的同时,还要应付各种社会生活等,要学会疏通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1.2 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持续开展扩招,一方面,站在学校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各个学校的人数几乎都是一增再增;另一方面,抛开经济利益,学校也逐渐认识到当前的办学规模及发展都是短期的行为,虽然很明白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存在不足,但是仍然不愿意依照学生的比例对教师队伍进行相应的补充。据报告2006年度广东省中等卫生学校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平均为1:32.46,部分学校甚至达到1∶61.36,且呈多层次多专业特点,这也大大加重教师的教学任务,长期超负荷工作对教师的生理心理造成直接间接损害,是显而易见。

1.3 缺乏相关心理知识

据报告2005年度广东省中等卫生学校,约78%的专任教师毕业于医药院校,他们不仅出身于医,同时也从教于医,因而就不具备足够的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自身对这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视而不见,那么,他们将面对无情的挑战或被淘汰的命运,这也是现代的教师最常出现的焦虑反应。

1.4 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不高

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教师待遇还较低。在自身的价值观与现实环境产生了冲突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正视的课题就增加了一个,即经济压力。自然,由经济压力所衍生出来的焦虑感也挥之不去。

2 常见的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类型

教师的心理矛盾以及心理冲突等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之后,笔者发现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下列类型。

2.1 大众心理跟楷模形象之间存在的冲突

“身为正范”,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当是保持自己榜样的姿态,时刻以规范化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具备普通人应该有的喜怒哀乐,甚至对“理想楷模”产生怀疑这一现象客观存在。而强烈的职业道德以及角色意识迫使教师不得不严格自律,不允许他们随意将自己的情感以及思想表达出来,种种不良心理困惑总得不到及时疏导,促使自身的精神长时间处于一个紧张矛盾的状态里。

2.2 重复性实践跟创造性要求之间存在的冲突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并进行精神探索,同时要求自己身先士卒,永葆自己的青春激情,始终富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本身具备重复性、常规性等特点,同一个教学计划很可能要用数年的时间来贯彻,同一门课也很可能会讲上一辈子……这种重复性的、常规性的工作特征,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郁闷、乏味、枯燥、单调的心境及心理状态。

2.3 工作责任与价值实现之间存在的冲突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教师时常与人接触,必须投入大量的情感及心力,而学生成长过程呈现长期性等特点。辛勤工作无法立即被反馈,几乎没办法获得成就感,造成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如果放任这种情况不管,就会出现部分教师怀疑其自身职业价值的现象,因此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埋没自身才华,产生烦闷、压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3 防治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身心,并发展成为未来的好公民,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远大目标。

3.1 自知知人,有自知之明

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都跟自身的观念以及对自己的认知有联系。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论: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傲;不能为了去取悦于其他人而做违心的事,也不能因为其他人的无端评论而影响自身的心境;对自己不能过于苛求,对别人也不能过于妄想;等等。

3.2 乐观视事,积极待人

教师需要善意地对待领导、同行、学生及其家长,要时刻保持一个积极的良好心态……在从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体会快乐,善于从每一节成功的课中体验快乐,要学会为学生所取得的进步感到欣慰。日常生活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心平气和、积极进取并自我鼓励,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

3.3 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

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是否做到了保持人格的完整并承受挫折的打击。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增强自信心,磨砺自己的韧性,持续锻炼并提高自身的挫折承受能力。

3.4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理论水平,防患于未然

工作之余,教师需要把握好时间,积极学习心理问题方面的预防知识,譬如不同类型学生所具备的个体差异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学习新教师的适应期、老教师的更年期等心理保健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预防知识,教师才能够有效把握自己以及学生等对象的心理状态,做到防范于未然,进行适时的、合理的自我调节。

[1]韩颖,张卫星,陈永霞.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如何改善[J].科技信息,2010(35).

R179

A

1672-5654(2012)05(a)-0185-02

2012-03-05)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医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