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分析

2012-08-15 00:4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文化产业

李 明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当代社会的文化日益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局面,大众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内含丰富的文化思想,尤其对大众文化有较为精深的研究,所以本文试图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上分析一下我国当代大众文化建设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当代大众文化定位问题

新世纪,随着我国大众文化的兴盛、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更为合理地定位大众文化显得极为重要。后现代主义定位的大众文化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的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当前我国文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主导文化,它指的是体现时代的群体整合、秩序安定、伦理和睦需要的具有教化性的文化形态。第二,精英文化,它主要指的是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体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的文化形式。第三,大众文化,它指的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工业生产方式制作的,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注重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感性愉悦和休闲需要的文化形式。第四,民间文化,[1]它指的是目前流传于民间的,尚未或难以纳入工业生产方式制作的各类传统文化形式。这四个层面的文化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当代大众文化批判问题

大众文化从根本上说是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新的文化形式,是工业文明的必然伴生物。从文化艺术层面上讲,大众文化依然反映了民众普遍的情感需求,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它与工业、市场的结合,只是说明了人类文化生产、流通、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休闲与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将越来越多。大众文化的繁荣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对大众文化我们应该持肯定态度。

但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当前大众文化的确出现了种种不良倾向,批判它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后现代主义给了我们一些启示。第一,批判大众文化的基点应建立在从根本上对大众文化持肯定态度之上。第二,大众文化批判应建立在对当代大众文化分析、梳理、考察与反思的基础上,不能脱离这一基础,单从政治或道德上给予简单的定性,总之,大众文化批判应是从文化视角出发的文化批判。后现代主义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值得注意。例如,詹姆逊的文化逻辑视角、贝尔的文化矛盾视角、博德里亚的文化再循环视角等。第三,后现代主义批判大众文化的一些具体不良方面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无深度性、无历史感、无创造性、媚俗性等,[2]这些不良特征在当前大众文化的确表现明显。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学者不仅要意识到大众文化中存在这些不良症状,而且要比后现代主义者更会诊出 “病因”,开出 “药方”。

在此要注意一点,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大众文化是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我们在批判大众文化时要更多地结合我国大众文化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展开批判,并且要认识到,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是我们从事大众文化批判的指归。

三、提升当代大众文化的文化境界问题

作为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大众文化,目前出现了众多不良状况,的确令人担忧,要改变和消除这种状况,只有想方设法的提升大众文化的文化境界。

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理论中蕴涵着四种提升大众文化的文化境界的方案。詹姆逊的注入“乌托邦”因子,贝尔的走宗教文化的道路,鲍德里亚倡导 “堕落”策略与 “沉默”策略,[3]后结构主义提倡文本深掘。综观这些方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证明绝非可行,但通过研究这些方案,却能给予我们 “拯救”大众文化提供了一些思路。首先,提升大众文化文本本身的文化品位,适当注入理想主义成分,充实其人文精神,使其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其次,注重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重新编创传统文化题材,使大众文化成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重要载体。再次,加强对大众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欣赏水平。受众的趣味直接影响了大众文化的品格,贝尔在论述大众文化兴起与中产阶级文化趣味的关系时已经深刻的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后结构主义宣称读者才是文本意义的真正创造者。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受众的阅读水平、欣赏水平、文化趣味引导着大众文化的文化品格。

四、加强当代大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

现代化不仅标志于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同时也包括文化的现代化。从一定的程度上讲,只有文化的现代化方能实现现代化的指归:人的现代化。毕竟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被文化所塑造着。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后现代主义及其大众文化理论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后现代主义说到底是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的产物,并以反思为基础,试图超越 “旧文化”,建构 “新文化”。且不论后现代主义反思与建构的成效如何,就其这种反思的精神、超越的勇气、建构的胆识还是值得称赞与借鉴的。

众所周知,文化建设是一项包括软硬要素建设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更需要铸造广大民众的文化观念。而先进文化观念的铸造首先要建立在对过去文化的真切的反思之上。这种反思不仅包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包括五四以来所谓的新文化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日趋临近的今天,反思的触角也必须扩展至整个世界文化思潮。只有在这样的广度和高度上切实反思我们过去的文化、人类的文化,我们才可能有勇气去超越它,才可能有力量去重构 “新文化”。若不如此,超越只能是幻想,重构往往变成破坏的代名词。

其次,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多元理念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有一些启示作用。文化是一个多面、多层、多元的构成物。整个文化建设注重的绝非仅仅是某一类文化、某一种文化形式的建设,而是一组文化系列的建设,其中不仅有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也包括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

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到文化的多面性和多层性,重视各类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各类文化多元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时,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稳步推进,应提倡四类文化的多元共存与优化组合 ,并使其各行其道、各负其责,彰显各自的文化个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文化产业很特殊,它既有普通产业所涉及的经济效益问题,同时比其他产业更多的牵涉到社会效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詹姆逊主张第三世界国家为了摆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干扰和文化控制,必须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这一点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无警示作用。只有从根本上肯定大众文化,重视大众文化,创作更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才是最有效的应对与保护。发展好文化产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大体上包括三项主体工程,即优秀大众文化文本的创作工程、文化企业的投资(包括国家、民间两大方式)工程、良性的文化市场的运作工程。除此之外,塑造民众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对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很重要。据博德里亚看来,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理念是影响大众文化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大众文化之际,我们有必要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及其行为,使之健康、科学。

[1]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2]徐海波.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9-142.

[3]李明.消费◦文化◦政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文化产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