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晋中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

2012-08-15 00:43中共晋中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晋中现代农业土地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山西晋中030600)

大力推动晋中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晋中市委党校,山西晋中030600)

晋中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农业产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晋中发展农业现代化要把工业化农业作为目标路径,即要用抓工业的思路、方法和力度抓农业;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切入点;把土地流转作为突破点;把制度创新作为关键点。

晋中;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农业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要把“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足见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性。晋中市委、市政府抢抓历史机遇,提出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战略目标,而在这“四化”大盘中,农业现代化最有基础、最有可能、最应该首先实现“率先”发展。

晋中地处三晋腹地,位于太原都市圈“一核一圈三群”的核心圈层,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农业产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率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农业产业化水平居全省领先位置,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重要生产加工基地,蔬菜和畜禽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09年晋中在全省率先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势农产品具有较高集中度,其中酥梨、红枣、蔬菜的集中度达到90%。晋中拥有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牛肉之乡——平遥,红枣之乡——太谷,酥梨之乡——祁县,核桃之乡——左权、灵石,药材之乡——榆社,无公害旱垣甘蓝生产基地——寿阳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基地。晋中农民收入领跑省内,标准化认证、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建设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末晋中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程度为66.5%,高于全国57.95%的平均水平。这些都为晋中农业现代化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目标路径:工业化农业——工程农业、科技农业、资本农业

工业化农业是用现代工业武装起来的农业,是以工程农业为体,以科技农业、资本农业为翼的“一体两翼”架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再造一个新晋中的目标,农业工业化是唯一出路。这条路是以工业化理念布局农业、经营农业、推动农业。工业化社会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工业化农业中的集中表现就是工程农业、科技农业、资本农业。只有通过这条路径,用抓工业的思路、方法和力度来抓农业,晋中的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率先发展。

工程农业是以工业装备为支撑,以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管理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和高效运作,形成具有示范带动、生产加工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农业模式。工程农业使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工业农业,突破了客观自然的限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人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依赖变为主动利用,投入与产出达到最合理配比。工程农业的主要抓手是“农业项目化”——项目建设;主要载体是农业园区、庄园经济、设施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

科技农业是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科技化。现代农业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和灵魂。农业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离开农业科技化,就谈不上农业工业化。一要改革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以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榆次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网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二要建设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通过农业网站开发、农业信息员和农业专家队伍建设、农业信息中心扩建、室外电子显示屏建设、电话语音咨询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推动晋中“数字农业”发展。三要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体系。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统领,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特色精品生产为重点,从选种、耕作、培肥、田间管理、收获到储藏、加工等,全面推广执行技术标准规程,加快推进“太谷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榆次大田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两个省级示范区建设。四是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农业细胞”,因此,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完成农民由自由劳动者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转变显得十分重要。要以县、乡农技培训学校为主体培训机构,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个培训”为平台,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对全市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农民、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带头人。

资本农业是通过高投入实现农业的高产出。资本是现代产业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现代农业是资本高度密集型产业,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城市工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

近年来,在晋中市兴起的庄园经济,是一种较好的模式。目前,晋中生态庄园经营面积达七十多万亩,累计投入二十多亿元,累计造林三十多万亩。特别是榆次庄园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十大魅力生态庄园”是其典型代表,其中丰润泽高科技园区,集工程农业、科技农业、资本农业于一体,是推进现代农业的典范。截至2010年,榆次发展生态庄园106处,利用各类土地近11万亩,实现投资9.64亿元,累计接待游客16.4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57亿元,农民人均直接增收650元。左权县生态庄园达到221处,经营规模34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经济效益三千多万元。

二、切入点:“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区域的重要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一村一品”是适应农村产业发展新形势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与过去一家一户土地高度细碎化的生产模式不同,其主要特征是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标准化。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晋中农业之长在于“特”,晋中现代农业的方向是特色现代农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声誉。这些年晋中孕育出众多的特色农产品,比如祁县酥梨享誉全国,平遥牛肉美名远播,太谷红枣名冠中华,左权核桃传颂三晋。又如2011年10月,晋中市在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博会”上,就有一千多种特色农产品参展,榆次、寿阳的蔬菜,和顺、祁县的肉牛,左权、灵石的核桃,平遥、榆社的鸡蛋,昔阳、介休的杂粮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竞相亮相,受到了参观者的追捧和青睐。此次农博会晋中共“吸金”150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8个,总投资57.8亿元;贸易成交44家,总金额42.1亿元;签约意向合同17家,总金额50.7亿元。但是总体来看,晋中物产丰富的先天优势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市场优势,特色农产品还不够“特、精、专、大、强、亮”。与外乡人谈特产,数量不少,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大块头的“品牌”却为数不多;主导产业占比60%以上的专业村、专业乡还不多,特色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还不高,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多数农村还没有形成足以支撑一方经济的“产业”。

因此,摆在晋中面前的急迫任务,就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多措并举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要围绕粮食优质化、蔬菜设施化、养殖工厂化、林果集约化、加工品牌化、生态产业化六大优势产业,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依据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推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规划区和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提高产业聚集度,提高规模效益,提高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要对优势农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培育,进一步挖掘产品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营销渠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更多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交流和产销对接,带动区域经济合作;围绕优势农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增添活力。例如,榆次区按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商品化”原则,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目前,已建成以设施蔬菜、花卉、水果、杂粮、奶牛、醋业、旅游等产业为主的专业村112个。太谷县积极走园区化、规模化建设道路,把设施蔬菜建设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使全县蔬菜“一村一品”向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迈进,专业村占比40%。“一村一品”成为现代农业的“孵化器”、助农增收的“聚宝盆”。应提倡推广诸如寿阳的做法,2011年8月,中国·寿阳第11届蔬菜节暨招商推介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寿阳利用这一平台,以菜为媒,交流信息,沟通感情,招商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各方开展经贸洽谈,互惠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寿绿”品牌。寿阳是山西省优质杂粮基地县,是全国最大的绿色无公害茴子白集中产区,“寿绿”牌茴子白以低糖多维高钙闻名于世,“寿绿”蔬菜曾获山西果蔬博览会和晋中名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商务部等13部委评为全国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之一,是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产品销往全国19个省市,出口1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次蔬菜节上,寿阳县共展出各类优质农产品100多种,与数百家大型台商企业及全国各大蔬菜市场对接洽谈,共达成蔬菜购销意向4项,成交量6亿公斤,成交额3.5亿元,达成以生态农业为主的项目投资合作意向4项,协议总投资70.7亿元。“寿绿茴子白,好吃又补钙”的产品宣传广告已逐步被广大客户和消费者认可。

放大特色、做大品牌的发力点是做大龙头企业。晋中要围绕“513”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外引内联、贷款担保和贴息、项目补助、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统筹考虑和使用农业资金,用大农业的眼光科学分配资金;担保公司要用好担保资金,集中使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应。

三、突破点:土地流转

如果把三十多年前农村实行以分散化经营为特征的结构模式称为第一次组织变革,那么三十多年后实行以规模化经营为特征的结构模式则称为第二次组织变革。第二次组织变革的显著特征是土地流转,基本目标是组织化、规模化。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过程,是催生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是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客观需要。在耕地总量这个“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种地农民这个“分母”,效益这个“商”就会提高。资料显示:土地平整后,众多田埂被推平,可扩大可耕地面积10%。经营规模扩大,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大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现代化的进程。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组织结构,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土地瓶颈,晋中农业现代化的率先发展才有可能。

晋中市土地流转情况是:截至2010年年底,流转土地面积63.6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2%,其中转包12.48万亩,占19.6%;转让14.63万亩,占22.98%;出租15.81万亩,占24.83%;互换15.28万亩,占24%;入股2.89万亩,占4.53%;其他形式2.58万亩,占4.06%。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农民疑虑重,担心土地流转后生活不稳定、没保障、没退路而不敢流转;流转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流转中的口头协议比较普遍,流转合同签订率只有30%,还比较低;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信息不畅。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加快土地流转。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设立县、乡土地流转交易大厅、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同时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主体、载体。二要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市、县(区市)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土地流转补贴和支持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对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市、县两级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规模经营主体优先享受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等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三要创新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这是治本之策。目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最大的顾虑是没有稳定预期,因为他们的土地权利受限,土地承包权类似债权有被收回的风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权(仅是用益物权),特别是土地不能抵押,成为影响流转的经济原因。农民很理性,虽然他们在土地流转中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和土地增值的巨大利益相比还是少得多,同时考虑到进入城市的巨大门槛——不确定、不稳定、不平等、边缘化、高成本等,权衡利弊,他们对土地还是难言放弃,也就缺乏土地流转的动力和热情。农民在城市得不到平等的待遇、稳定的保障、体面的生活,就不会轻易放弃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

我们课题组认为,进行土地资本化改革探索,应赋予农民充分、完整、长久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赋予农民在土地流转特别是土地征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政府应对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进行确权、颁证,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发挥农民土地的“物权”效应和“最大财产”作用,可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银行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实现农民土地资本化,既能解决土地规模经营的难题,又能避免农民失地的风险,也能减少银行农业贷款的风险,可谓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大创举。

四、关键点:制度创新

欲实现“率先”,四平八稳、按部就班,是不可能的,唯有突破常规、大胆革新,才有可能。我们必须在体制改革方面走前一步、率先趟路,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平等的权利。应尽快拆除体制藩篱,打通城乡“通道”,打开城镇大门,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实行居住证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彻底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转型为市民,实现“人”的城镇化而不仅是“物”的城镇化。二要创新金融制度。目前的四个融资渠道都不能解决农民的资金难题:政府资金,杯水车薪;农民自有资金,数量很少,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唯一具有抵押价值的就是土地,但是目前农民的土地却无法用来抵押贷款;城市投资商的资金,一般是为了圈地;银行资金,门槛高,手续繁琐,“贷款难”,联户担保只能贷到小额资金,而且期限短,大额贷款又必须有抵押,多数农民从银行贷不到多少款。为此,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尽快开展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工作,每个县至少应建立一个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试点,尽早全面推广,重振晋商雄风,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要创新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变唯GDP论,增加社会民生、幸福指数、绿色低碳、长远发展等方面的指标,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标准全面考核干部,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不同的地方干部考核,标准应有所区别。

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循着既定目标路径,政策扶持优惠,体制改革到位,晋中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课题组组长:魏晓洸。课题组成员:聂文丁、温艳燕、许德顺、李旭辉、赵建鑫、郭静芳。执笔人:聂文丁、温艳燕)

Focus on Taking the Lead in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Jinzhong City

Question Study Group of The CPC Jinzhong City Commitee Party School
(The CPC Jinzhong City Committee Party school,Jinzhong 030600,China)

Jinzhong Cit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has developed agriculture,and that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aking the lead in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To achieve the goal,Jinzhong City should develop agriculture like developing industries,taking“one village producing one type of product,one county engaging in one trade”as the start point,land transfer as a breakthrough,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s the key.

Jinzhong;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industrialized agriculture

F323

A

1009-1203(2012)01-0006-04?

2011-12-22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晋中现代农业土地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我爱这土地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现代农业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