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3黎浩郝儒杰贾雪芬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农村

黎浩,郝儒杰,贾雪芬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黎浩,郝儒杰,贾雪芬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2)

近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课题,学界对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以及基本路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认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在任何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我国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政治、法律、医疗、科技、教育等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进入新时期,我国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加速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及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领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文化领域日益呈现出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课题。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含义的研究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含义,因此,对文化含义进行科学界定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文化含义方面,大部分学者都从文化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含义方面,学界一致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在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实践中,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有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上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除了具有文化建设所共有的社会历史性、综合系统性、自觉创造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最高价值目标;主体的人民性;发展道路、建设方法的独特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3〕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的研究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该时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阶段呈现出异彩纷呈、灿若星辰的发展局面。当前,学界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值得深思的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我党实际工作的日程上;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论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设和谐文化就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和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4〕这些都证实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些学者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域出发,提出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初步建议。有学者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建设所需人才匮乏;没有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应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高校要加大培养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人才的力度,建立先进文化下基层的长期帮扶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5〕也有学者认为: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存在认识偏差;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文化事业经费不足;农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够健全,不良文化大肆侵袭。因此,要加强领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调动农民参与热情,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搞好硬件设施;打造农村文化建设人才队伍。〔6〕

有的学者紧跟时代步伐,提出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中国面临严峻的文化认同危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7〕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巩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处理好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如何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可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多方面进行研讨,在社会各个领域对其予以重视。

三、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的研究

在梳理了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含义和内容的研究状况后,以下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分析。在这方面学界的意见大体上是趋于一致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斗争并实现民族富强的历史进程,证实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的革命斗争才会看到希望;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有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才会成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为我们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指南,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学者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调整,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冲击,决定了当前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都不可能单一化,因而当前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并且不可避免地呈现一些混乱和无序。因此,我国当前的社会思潮在社会性、群体性、政治倾向性、时代性、复杂性等一般特征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一些突出特点,即多样化、结构失衡和混乱无序。”〔9〕从国际方面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和平演变及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使得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就业观、学业观、事业观发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上的扭曲。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我们的青年一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当前社会的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一个社会的稳定、一个国家的繁荣,主要决定于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在我国农村、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财力和政策等的困境,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的文化投入,有助于缓解城乡的就业压力,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繁荣城乡文化,促进城乡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地方的文化特色,如山西左权民歌、山西左权小花戏、陕北安塞腰鼓等;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调动人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长期的历史性工程,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加大财力、物力、智力等多方面的投入,振兴基层文化产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积极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洪流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游学民.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2〕张翠莉.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沧桑,2011(2).

〔3〕刘志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4〕傅新禾,廖红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探索〔J〕.人民论坛,2010(35).

〔5〕田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3).

〔6〕刘巧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7〕王立洲.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其重建——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J〕.求实,2011(4).

〔8〕胜令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挑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9〕王培芝.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理论视野,2007(9).

Summarition of Studies i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Hao,HAO Ru-jie,JIA Xue-fen
(The CPC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Chengdu 610072,China)

In recent years,studies in developing socialist culture have been made in domestic academia.Scholars hold that to develop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tudies must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dapted to Chinese conditions,use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integrate various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increase financial input in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 so as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socialism;development of culture;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D616

E

1009-1203(2012)01-0028-03

2011-12-25

黎浩(1987-),男,贵州六盘水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郝儒杰(1985-),男,山西左权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贾雪芬(1988-),女,山东菏泽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 周荣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