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视角

2012-08-15 00:43钱燕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钱燕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视角

钱燕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手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求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共同基础”引领思想方向,二是“四个主题”尊重个性成长,以努力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上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曾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不断加剧,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大学生群体,是否认同并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和主导价值的传承。因此,从打造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来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认同并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认同的基础,是统率人们思想的粘合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在民间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内化为人们的信仰,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使之落地生根。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将担当重任的群体,而要把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调动社会各个群体的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调动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大学生有益的或无害的思想意识,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找到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正确思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教育培养和自我锻炼发展起来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切实有效地克服各种错误观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需要。可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二者在现实中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和强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内在关系体现出目的同一性、内容贯通性等主要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起到了整合与强化的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本质反映和理论表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凝聚和整合社会力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普遍存在着特定的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能够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的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强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改进、提升和完善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是如此,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和强化,做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全球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处于优化阶段,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各种形态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借助发达的现代传播手段涌入我国,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强大的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显得至关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行为规范的导向功能;具有实现政治共识性、思想一致性、行动统一性的保证功能;具有提高、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育人功能及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发掘人内在潜能的开发功能。高校教育的对象是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群体,这些群体的可塑性强,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当前,为了防止其他意识形态势力危及现存主导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高校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接受并认同主导意识形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我们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本质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充当传播和强化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坚持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两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特定意识形态服务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两者虽然目的一致,但在意识形态功能体系中却处于不同位置。总的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领与被统领、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居于理论统领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者在现实中的有机结合,也是两者本质关系的体现过程。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一元政治意识形态为统领,更强调主导性、先进性和社会需求,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神圣化、悬置化、受众面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整合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进一步实现了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共同基础”引领思想方向

“共同基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核心教育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持续开展教育引导,奠定大学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高校要结合学校特色,在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实施“思想必修课”工程,如为学生设置社会观察课、师魂教育课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以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教育内容,通过集体学习、逐条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成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其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四个主题”尊重个性成长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的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阶段性等特征,通过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第一,因“时”制宜,通过“三向六段式”教育实现循序渐进。高校要以理想导向、职业定向、毕业去向为基本教育方向,把一年级和四年级各分为两个教育阶段,与二、三年级一起作为“六段式”教育的基本时段,依次侧重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职业价值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始终。总之,高校要通过实行“三向六段式”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大学生成长的不同发展阶段。

第二,因“专”制宜,探索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高校要以学院为依托,分别成立学院专业导师和学生工作组全体成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组织召开“学院特色学生工作论坛”,针对各学院学生特点、培养模式、文化氛围等,多维度开展理论研究及调查研究。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实践、感性认知能力强等特点,确立“显性的美育、隐形的德育”的工作理念,探索实施“德艺双馨教育”的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针对理科专业学生严谨细腻、操作能力强等特点,确立“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工作理念,探索实施“多元化实践”的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第三,因“群”制宜,尊重学生成才的群体性规律。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所在的组织群体是影响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寝室、班级、党团支部等传统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自主创建、自主参与的项目型组织、兴趣型组织已悄然兴起,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基于此,高校在实践过程中要以“打造先进群体促培优育优,引导个性群体促正确发展,支持困难群体促自立自强”的思想为指导,以不同类型学生群体为教育载体,实现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针对性教育引导。

第四,因“人”制宜,确保因材施教。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为每一名新生制作规划书手册,包括学生规划、教师指导、规划反馈、期末对比和成果反思等。每名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前,都要在规划书上即时记录自己的思想动态,包括成长目标、成长规划、成长困惑、成长感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个性化成长的过程中。

总之,“一个基础、四个主题”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范围,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人人喜欢、终身受益的“必修课程”,实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先进性与广泛性、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统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途径和操作平台。

〔1〕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G645

A

1009-1203(2012)01-0126-03

2012-01-08

钱燕娜(1982-),女,安徽安庆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讲师。

责任编辑 芳晔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