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的公德塑造

2012-08-15 00:42邱坚毅李宏哲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培育

□ 文/邱坚毅 李宏哲

社会公德是一个时期以来形成的一般道德准则,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承诺和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社会公德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上,提倡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包涵宽容等;在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共关系上,要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利益等;在反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讲究环境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等。在社会公德面前,没有社会阶层之分,没有贫富之别,都有维护与遵守之责。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成员中间长期自觉遵守中形成的产物,作为企业而言是员工最基本、最简单的个人素质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日渐富裕,企业经济实力强大。但这些年由于过分注重了物质财富的创造,在社会公德层面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社会公德进步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不注意公众场合言谈举止规范,对社会公益事业行为冷漠,唯我独尊,抱怨埋怨多、互助助人少,对身边的他人缺乏关爱等现象,归根还在于一些企业和员工把社会公德教育和管理视为社会的责任,或者简单地列为个人行为。

企业文化中公德教育存在简单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现象:一是公德的内容固化,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二是宣扬的公德代表人物前期的“历史痕迹”很重,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主旋律的不足影响了先进性,而先进性的欠缺削弱了导向力,得不到员工的认可。三是公德的培育方式缺乏创新,说的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培育方式老三样:演讲、开班、竞赛,没有新形式、新思路、新方法,使公德培育的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对员工公德管理也存在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员工公德实施的良好氛围。如企业内部公共体育、环境和生活设施硬件一流,但管理不到位,软文化不到位。二是对员工禁令多、以罚代管多,产生员工与干部之间的对抗意识。三是力度不够,企业内部员工公德培育缺乏体系,流于自发的、散漫的状态。

员工公德的培育是一项提高企业软实力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认识理念,把提高公德水平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树立培育社会公德就是提升员工素质的新理念,既是“企业人”,又是“社会人”,用社会公德培育员工,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水平,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国有企业不仅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还能向社会输送具有素质高、品德好、行为规范的员工。

员工的公德标准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不密不可分的,必须从社会公德的特性入手,把社会公德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鲜明性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局中来,抓住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经常性对员工公德的基本内容、行为准则、表达方式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用“扬弃”的哲学态度把新的内容“扬”进来,把落后的内容“弃”出去,保持企业公德的新鲜活力,使员工公德方面有具体标准、有吸引力、有示范性。企业党政工团妇齐心协力,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多管齐下,实现企业公德水平的深度发展,提升企业文化的水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备一种引导示范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树典型,立标尺,引导示范,打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心中有信念、口中有文化,行为有尺度的全新形象,既是员工公德培育的目标,也是企业管理高境界、高标准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员工公德最终凝结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成果结晶,凝聚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凝聚在员工的道德高地,塑造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个人的和谐的、发展的、有吸引力的国有企业。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德培育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认知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
太没公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