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文化语境下的公示语翻译

2012-08-15 00:4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汉英道菜译者

乔 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生态文化翻译学的概念是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外语系胡庚申教授提出来的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全新翻译理论。生态文化翻译理论是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与选择的哲学思想为基本原理,引入了生态环境、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文化环境的选择活动,最佳翻译应该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一、公示语翻译的现状

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几乎随处可见。笔者通过对郑州部分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而这些随处可供指摘的错误像杂乱的音符,破坏着郑州作为省会和旅游城市的美好形象。

1.错误翻译的公示语

这类翻译不一定有什么拼写、不合规范等问题,想当然的翻译转换是主要原因。把“小心坠河”翻译成“Carefully Fall To The River”,“小心碰头”翻译成“Meet Carefully”,“请勿入内,违者罚款”翻译成“Come In Is Forbidden In Case Of Penalty”,中餐菜肴“童子鸡”翻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寻人广播”翻译成“Look for Broadcast”等等。由于受母语负向迁移的影响,想当然地根据汉语意思进行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堆积。错误翻译皆表现为语法正确,但寓意滑稽、令人啼笑皆非,牵强附会地不可思议。

2.中式公示语

一些宾馆、超市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不规范的警示性公示语。例如:当服务人员清理卫生后,会在大厅、楼梯上挂着写有“Don’t Fall Down”(当心滑跌)的中英文标示牌。在中国人看来这个公示语充满着善意的提醒,我们如果仅仅从英语语法的角度来看,这个公示语的翻译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挑剔的地方。然而,语法上没有错误的翻译并不能保证就是符合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正确译法。“当心滑跌”翻译成“Don’t Fall Down”明显违背了文化语境的习惯表述。警示性公示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示公众注意潜在的危险,所以翻译为“Caution Wet Floor”或“Caution Slippery Surface”较好。类似这种中式翻译也可以在日常乘坐的公交车里发现,“先下后上,文明乘车”被翻译为“After First Under On,Do Riding With Civility”。此段莫名其妙的公示语不仅中国人看不懂,连外国人也读不明白。“先下后上,文明乘车”这则公示语富有很强的中国本土特色。在一些发达国家“乘车先下后上”已经是人们社会行为中的常识,所以在英语中找不到这样对等的翻译,建议把这个公示语翻译成“Get Off First,Get On Next”较为合适。

3.过度翻译的公示语

“过度翻译”的公示语最直接的表现是字面上通常指翻译中超出最恰当的信息量的表述形式,而采用了冗长、啰嗦的翻译形式。在一些公园有这样的公示语“小草有生命,请您脚留情”被直译成“Don’t Treed On The Grass As They Also Have Life”。这种翻译虽温馨有余,但情景不对。笔者以为英语讲求直观、明快,直接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既达到了警示作用,又符合英语语言特点。一些从事翻译的人员只要见到汉字就认为有必要转换成字面意思“对等”的英语,讲究辞藻华丽,诗情画意。公园、旅游景区的湖水边“碧水清清,却亦无情,水深危险,请勿戏水”的警示语被翻译成“So Blue Water,But Also No Goodwill So Depth Danger,Please No Play The Water”,这种依据汉语原文直译的方法显得累赘,没有用尽可能少的词汇去准确传达公示信息,对公示语的语言文化特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受中文行文写作影响,过犹不及了。作为公共提示类型的公示语,意在向公众传递信息,帮助公众了解周围环境或提醒公众注意其所在场合的特定特点。除了词语使用规范标准以外,还要具备引人注意、言简意赅、信息明确的特点。依据国内外规范公示语方法,此处只需突出提示的功能性,英语译成“No Swimming”即可。

二、生态文化翻译学的启示

生态文化翻译学本质是一种以翻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处于中心位置并发挥主导作用,并且认为只有译者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或相近的作品去翻译才容易获得成功。因此最佳翻译是译者基于翻译生态环境做出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由此可见,公示语翻译的优劣与译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那些备受苛责、丑态百出的错误公示语翻译之所以堂而皇之招摇过市,深究原因,无非是翻译者自身能力有限的缘故。

综观一些问题公示语译文,不难发现,它们无一不是出自那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对翻译生态文化环境适应与选择程度不足的译者之手。例如,郑州某超市的“一次性用品”就被译成滑稽、雷人的“A Time Sex Thing”。从英语“A Time Sex Thing”几个字中便能明显地看到这是一个字对字的生硬直译,根本没有考虑中文的意思。中文的“一次性”是说这种商品只能使用一次,但是翻译竟然将“一”译成“A”,“次”翻译为“Time”,“性”翻译成“Sex”,而“用品”一词则用“Thing”来翻译。这种按单个字取意的方法实不可取。“一次性”其实可以用“disposable”来表示。如果没有具体指出用品的种类,译成“disposable Articles”就可准确达意。

从生态文化翻译观看来,翻译就是译者置身于生态文化中的一种适应与选择行为。对于公示语翻译,译者必须在文化、语言、社会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做出判断和适应性的选择,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翻译。在某个酒店的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菜名翻译得既不达意,更难谈准确,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例如,把“罗宋汤”翻译成“The Soup of Sung”。其实罗宋汤是一种俄罗斯浓汤,浓浓的牛肉汤,再配上西红柿、卷心菜及马铃薯等。由于俄罗斯的英语为Russia,于是上海人把来自俄罗斯的这种浓汤音译为“罗宋”,此汤和中国的宋姓和宋朝都没有什么联系,在菜单上却被译成“The Soup of Sung”,让客人看了相当费解。正确的译法应该是“Russian Soup”,即说明这汤起源于俄罗斯。很显然,译者不知道这道菜的来历及做法,想当然地翻译了。译者没能够在翻译生态文化语境下做出适应性的最佳译文选择,所以说该译文就是一种错误翻译。“干炒牛河”这道菜是放了嫩牛肉片炒制的河粉,河粉是以大米磨成稀浆蒸制而成的薄密粉条。所以此道菜是牛肉和米粉两种原料,却被直接翻译成了“Cow River”,显然译者根本没能清楚这道菜是什么。正确的翻译应把烹饪方法翻译出来,然后再加上原料,其译法应该是“Fried Rice-Noodle with Beef”。这样一来就餐的外国客人就明白“干炒牛河”的奥妙了。

三、结语

基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的影响。省会郑州市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应用是中原经济区区域开放程度的直接体现。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应用是否规范,是对中原经济区国际化程度的检验,翻译是否恰当、准确是郑州大都市区区域整体素质的直接展现。笔者认为,生态文化翻译确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实践提供原则上的指导和方法上的借鉴。

[1]杨连瑞.英语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2]寸镇东.语境与修辞[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2009,(2).

[5]张美芳.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J].现代外语,2001,(1).

[6]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猜你喜欢
汉英道菜译者
动物教你做道菜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朋友圈『厨艺大赛』,吃的是哪道菜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张绍玉:五百年镇远道菜传承人的传奇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酒后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