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元话语研究

2012-08-15 00:42钱秀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语篇态度

钱秀娟

(漳州师范学院外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元话语是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于1959年提出的,是表示发话人引导受众认知的一种方式,为解读语言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话语分析家们意识到语言不仅表达外在世界,还有很多是人的内在意向的体现。元话语可以帮助发话人将这种意向性传达给受众,从而保证自己的信息能够被受众理解。这种意向性不仅体现在言语方面,还体现在副语言、印刷、标点符号等非言语方面。因而,元话语是多种形式、多模态的。

本文对“多模态元话语”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其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者/发话人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指导读者/听众理解话语内容,从而达到顺利交际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对于言语符号的元话语研究较多,而在非言语符号方面研究较少。阿盖尔(Argyle)指出元话语也包括伴随口语信息的副语言,如音调、重音、手势、面部表情、距离等[1]。克里斯莫尔(Crismore)指出在书面语篇中,标点符号、印刷标记如下划线、大写、引号、感叹号等,也能强调语篇的诸多方面或作者对于语篇的态度[2]。海兰(Hyland)总结出了口头元话语和书面元话语潜在的非言语表达方式:副语言(语调、重音、音量、音质),空间关系学(取向、接触、身体距离)、运动学(身势、姿态、服装、外表、脸部表情);印刷(装订质量、纸张质量、颜色);语类和媒介(书、书信、明信片);标点符号(引号、划线、斜体、大写、感叹标志、表情符号)[3]。孔普夫(Kumpf)总结出了10种视觉元话语: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分量(heft)、惯例(convention)、视觉块(chunking)、外部构架(external skeleton)、连贯性(consistency)、费用(expense)、吸引力(attraction)、解释(interpretation)、风格(style)[4]。

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则更少。高健指出标点符号、排版符号(下划线、大写、箭头、数字)都可视为元话语[5]。段瑞云根据海兰和谢(Tse)对词汇元话语的分类,将标点符号分为交际类标点元话语和互动类标点元话语,并借助实例研究了各个次类[6]。周树江指出在会话过程中,非意义会话沉默体现出元话语特征,具有元话语功能。它们标示话轮的转换,行使组篇功能,同时,还能表明会话者态度,具有人际功能[7]。

但是,学者们的研究大多较零散,不系统,也没有提出“多模态元话语”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给出定义和分类。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对多模态元话语进行定义、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

二、多模态元话语的定义、识别和分类

(一)定义

海兰认为元话语是用来协商语篇中互动意义,帮助作者/说话人表达观点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成员融入读者之中的自我反省表达方式的一个全面术语[3]。那么,多模态元话语就是指作者/说话人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来协商语篇中互动意义,帮助作者表达观点以及作为特定社区成员融入读者之中的自我反省的表达方式。

(二)识别

海兰指出要根据语境来识别一个语言成分是否是元话语[3]。那么,识别多模态元话语也要根据语境。如A.It is possible that he just forgot to collect it.B.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peaks of Snowdonia on a clear day.A句中possible是元话语,因为它描述的是语篇内部发生的事情,内在关系指的是连接解释说明中的种种事件,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性质主要是交际性的。而B句中的possible却不是,因为它描述的是超越语篇之外的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体现了客观世界的经验,发话人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语境的角度分析,A句是“我认为他可能忘记搜集某物了”,表达了发话人自己的见解;而B句是“晴天有可能看到Snowdonia顶峰”,这是一种经验。可见,虽然两个句子的用词差不多,但是构建出的语境却完全不同。

在口语交流时,例如:A和B是邻居,A问B周末是否去旅游了,B微笑着说“去了”同时还点头、微笑,“点头、微笑”的行为是对言语的增强,是增强语;另一种情况,如果B只是“点头、微笑”,在命题信息内,不起增强和辅助作用,它就不具备元话语功能,不是元话语;但如果我们能确定B认为“点头、微笑”比说“去了”更容易被理解,它就是态度标记语,表明了B的态度。

在书面语中,某个标点符号是否是元话语也要根据语境来定。如:To call a patient at the Royal Free costs 39p off-peak and 49p peak-time per minute!!这里感叹号叠加,表明了发话者的惊讶或愤慨,标明了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态度,完全是发话者表达内心惊讶或愤慨的需要。但是,如果在聊天时,甲说了一件事,乙不明白,打出“?”,那么这个“?”就在命题信息内,就不是元话语。

(三)分类

本文采用海兰的分类法,将多模态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metadiscourse)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metadiscourse)两大类。引导式元话语帮助读者阅读文本,即过渡标记(Transitions):表达主句之间的关系(and,furthermore,moreover,斜线号、连字符、&、分号、逗号、破折号等);框架标记(Frame markers):指话语行为、顺序或阶段(first,then,1/2,a/b等);回指标记(Endophoric markers):指文本其他部分的信息(see Figure 2,refer to the next section,as noted above,指向其他信息的手势语、身势语以及眼神等);言据标记(Evidentials):来源于其他文本的信息(according to X,Z states,引号,圆括号等);语码注释(Code glosses):阐述命题意义(namely,e.g.,such as,括号、破折号、冒号、逗号等);互动式元话语涉及读者的介入,即模糊语(Hedges):保留评论开放对话(perhaps,possible,about,语气以及语调等);增强语(Boosters):强调确定性关闭对话(in fact,definitely,it is clear that,引号、大写体、斜体字、破折号、下划线,重音,点头,摇头等);态度标记(Attitudemarkers):作者对命题的态度(agree,prefer,unfortunately,感叹号,句号,问号,圆括号,双引号,逗号,省略号,点头,摇头,面部表情,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着装等);自称语(Selfmarkers):作者的自我提及(I,we,me,our,指自己的手势语等);介入标记(Engagementmarkers):清晰地与读者建立关系(consider,note,you can see that,问号等)。

三、模态之间的关系

人类在交际时,只用一种模态不能、或者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其他模态的辅助、补充、强化、调节和协同,从而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地表达意义,让听者理解话语的目的。张德禄指出模态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和非互补的[8]。互补关系表现为用一种模态来补充另外一种模态,从而使得交际者顺利表达意义。非互补关系表示一种模态对另一种模态表达的意义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但仍然出现了。互补分为强化和非强化。强化包括突出、主次和扩充;非强化包括交叉、联合和协调。非互补分为交叠、内包和语境交互。交叠包括冗余、排斥和抵消;内包包括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语境交互分为独立和依赖。

四、口语中的多模态元话语

在面对面的交流时,着装、面部表情、身体距离、语音、语调等都可看作元话语,表达了发话人对话语内容的态度、体现人际意义。以下是根据课堂实录转写的文本,授课者是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刘玲。

(着装正式、面带微笑)Distinguished studies,my fellow colleagues,dear students,good afternoon(重读)!Whata great pleasure tomeet you here!(面带微笑等候学生反应)Well,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too!Exactly,I'm also very fortunate to be the one sharing the next twentyminuteswith you.Luckily,I'm the last.All right.And you'll be set free.And Inotice at themoment you come from different rooms.But you are actually the best fifteen students ever.Are you not?Are you not?Yes or no?Yes,of course,you are(重读).

上例中的划线部分都可以归入多模态元话语范畴。“着装正式,微笑,great,luckily”属于态度标记语。“着装正式”表明发话者清楚自己的教师身份,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微笑”表明自己友好的态度;great表明自己见到学生时愉悦的心情;luckily表明自己作为最后一名参赛者的心情。“重读,exactly,also,actually属于增强语,第一个重读表明发话人愉悦的心情,第二个表明发话人对于学生的肯定;exactly表明自己很幸运能与学生在一起呆二十分钟;also也强调自己的这种好运,actually是对学生们优异成绩的强调。“well,distinguished studies,my fellow coleagues,dear students”是介入标记,引起听者的注意,融洽与听者的关系,激发听者对话语作出积极反应。“and,but”属于过渡标记,主要发挥组织联缀语篇的功能,but之前的话语说明学生的情况,随后引出另一个话题“你们是最好的学生”,从而使得话语连贯而没有突兀之感。“I”是自称语,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引起听话者的共鸣。这些言语元话语和非言语元话语一起表达意义,它们之间是互相辅助、补充、强化、调节和协同的作用。如:着装正式、面带微笑和distinguished studies,my fellow colleagues,dear students一起表明自己在学生、同事和专家学者面前不同的身份,缺少一个,另一个就不能充分表达发话者的意思。

五、书面语中的多模态元话语

在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排版方式、下划线等都体现了作者说话的语气,对交流内容的态度,从而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1)One“today”is worth two“tomorrows”.(2)Read could be sighted on the squareminutes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test receiving deliveries from James Anderson(remember him?).(3)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aper will be as follows.Chapter 2 is a review of Hong Kong air cargo industry.Chapter 3 is a literature review.Chapter 4 is a model measuring themultiplier effects brought by the air cargo industry to the Hong Kong labor market.Chapter 5 concerns the drivers and constraints for future growth of this industry and the last Chapter offer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1)句中的双引号使得“今天”和“明天”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强调作用,是增强语。(2)句问号是转向读者来提供帮助或个人的评价,显示作者正在跟读者互动,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是态度标记语。(3)句中的Chapter2,3,4,5是框架标记语,帮助读者理解语篇的结构。

六、结语

本文借助语料分析了交际过程中的多模态元话语,并尝试着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指出识别多模态元话语的标准是根据语境。模态之间是互相辅助、补充、强化、调节和协同的关系。另外,由于语言的模糊性,某个语言成分可能具备多种功能,到底属于哪类元话语要根据它的主要功能来定。但是本文没有涉及非言语符号的元话语之间的语法联系,也没有涉及多种模态的元话语是如何辅助基本话语表达信息内容,这些都是本文的不足,希望留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1] ArgyleM.Non-verbalcommuni cation in human social interaction[A].RHinde.Non-verbalCommunic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2.

[2] Crismore A.Metadiscourse in persuasive writing:a study of texts written by American and Fin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Written Commucication,1993,10(1):39-71.

[3] Hyland K.Metadis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28,25,37.

[4] Kumpf Eric P.Visual metadiscourse:Designing the considerate text[J].Technic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0,9(4):401-424.

[5] 高健.元话语研究—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1.

[6] 段瑞云.英语标点元话语的功能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2009,(6):103-106.

[7] 周树江.论非意义会话沉默的元话语功能[J].外语教学,2010,(3):11-14.

[8]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语篇态度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