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摄像用光

2012-08-15 00:49文丨刘天卫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用光布光逆光

文丨刘天卫

论电视摄像用光

文丨刘天卫

电视摄像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光影的艺术。在电视摄像中,光能影响被摄体再现的形状、影调、色彩、空间感以及美感、真实感。对于电视摄像来说,最常用的有三种光:自然光、演播室灯光和人物专访用光。在一般情况下光线分为三种:顺光、侧光、逆光。这三种基本光线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摄像师运用不同光线来表现拍摄对象,根据笔者多年的拍摄经验,论述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摄像用光。

电视; 真实感; 光线

电视摄像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光影的艺术。在电视摄像中,光能影响被摄体再现的形状、影调、色彩、空间感以及美感、真实感。对于电视摄像来说,最常用的有三种光:自然光、演播室灯光和人物专访用光。在一般情况下光线分为三种:顺光、侧光、逆光。这三种基本光线各自有着不同的要求,摄像师运用不同光线来表现拍摄对象,根据笔者多年的拍摄经验,论述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摄像用光。

光线分为,顺光、侧光、逆光的含义,顺光:光线在被摄物体前方、镜头的后方,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镜头与被摄物体成15度左右的照明光线,统称顺光。顺光较容易全面揭示被摄场景和人物的外表特征,景物或人物的色彩还原、色彩纯度和色彩饱和度较为正常。顺光能取得画面平和、清雅、明快、高调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顺光也存在着光线重点不突出,缺乏光影变化及景物远近、亮度接近等不足。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用光平淡,缺乏立体感和景物深度感。侧光:光源同镜头构成一定的投射角度,常在被摄物体左或右侧的前侧方向,约45度左右投射出的光线称为侧光。侧光是把富有表现力的阴影部分保留在被摄体的表面,构成了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得到了较好的表达,弥补了顺光的一些不足。侧光能够较夸张地突出或强调物体的表面质感,但是,侧光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运用不当会使被摄物体表面产生明暗各半相互对峙的光影姿态。逆光:光源在被摄物体后方、镜头的前方,这种光线称为逆光,逆光能勾画出被摄对象的部分或全部轮廓,形成一道外缘轮廓,在影调上把被摄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同时还可以塑造出被摄对象的形状,表现出边缘轮廓。这种光线通常能给画面造型带来特殊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抒发某种情感,使画面造型产生某些特殊的效果。如:逆光拍摄水或洒过水的马路会有强烈的反光,使画面显得更生动。

自然光下的拍摄。自然光是所有光线中最富有变化的光线,它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变化。在外景晴天拍摄时,光线主要有太阳的射光,既可作主光,也可作轮廓光。选择、运用光线主要取决于太阳的方位和创作意图。对于电视摄像来说,自然光线每天有几个关键的时段,我们仔细观察每天这几个时段的光线,便可对自然光的运用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每天的清晨和黄昏是光线变化最为丰富的两个时段,在这两个时段拍摄的景物层次最为丰富,特别是人像拍摄也最具质感和艺术感染力。这两个时段,阳光对地面的投射角度在15°以内,光线比较柔和悦目。清晨和黄昏的光线能投射出较长而且清晰的阴影,被摄像师视为“黄金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段的光色特性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气氛。阳光与地面成15°~60°夹角的这段时间,通常称为正常光摄像时间。这时的阳光入射角度适中,地面景物垂面和水平面都受光,阴影部分也能得到地面反射光的辅助照明。这时拍摄的景物清晰、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表达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如拍摄风光和情节性的主题,能获得色调分明、层次丰富、线条刚劲的效果。太阳与地面成60°~90°夹角,也就是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刻,被称为顶光时间。此时阳光近乎垂直下射,光线生硬干涩,景物明暗反差极大。若拍风光,因反差大,空气透视效果不好,会造成景物不滋润,画面层次不丰富的效果。

演播室灯光。演播室的灯光照明能够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光影、明暗和色调配置,以及照明范围的大小,入射角度的高与低,照度的强与弱,来增加画面的形式表现力,并在造型上形成完美和统一,真实地再现生活。演播室的布光主要分为主光区、辅光区和逆光区三大区域,有些还会增加修饰光。一般而言,演播室的布光主要以柔和、清爽、干净为目的,并配合主持人和栏目的特点进行布光。

新闻演播室的灯光系统在新闻节目制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作中所设计的光线,塑造形象,表现的影调、色彩、气氛要合情、合理、合意。新闻演播室的布光一般是先布主光,再布逆光,再次是辅光,最后是修饰光。主光:场景中的主要光源,有明确的方向性,对准被摄主体用光。为了防止影子,往往斜射,在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形成一条轴线,主光的角度偏离这条轴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均成30°~45°。主体为两人时,可使用两个聚光灯交叉投射。人物再多时,用远射大功率聚光灯。辅助光:抵消影子,与主光对称,架设在摄像机的另一侧,光比根据需要定,一般主光与辅助光比为1:1,2:1。轮廓光:有助于勾勒主体轮廓,使之与背景分离。轮廓光沿摄光轴从人物的背后以强光投射,架设在主体后方高处,角度为60°为好,一般主光与逆光比为1:1。布景光:用来照亮背景,靠明、暗差异取得远近不同的距离感。眼神光:专门用于勾划局部特征的用光方式。一般用聚焦的小灯,靠近摄像机,与眼睛等高,目的是使眼睛看起来闪闪发光。总之,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布光既要符合电视美学想像,又要符合对新闻本质的要求,是增添新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人物访谈布光。人物访谈布光和演播室布光在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人物访谈会根据采访人物和制作条件有着不同的用光手段。对于人物访谈,一般布光方法是“三点布光法”:主光、辅光和轮廓光。背景光和修饰光会根据情况设置,并不常用。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而言,对于光线的要求也不一样。除了调度拍摄角度外,摄像师还可以运用灯光拍摄出理想的效果,如对于非常瘦的采访对象一般可采用稍稍仰拍的镜头,主光位置应降低一些,副光与主光异侧,采用小光比,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侧光修饰一下。也可以通过增加主光受光面积使用平光照明来使其显得较胖。修饰光一般都在特殊情况下临时用于局部修饰,如采访对象穿着深色服装时,在服装的颜色、质感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有余光散射到面部,最好用反光板把余光挡干净。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或是节目风格的需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摄像是光影技术,电视画面的构成离不开光影,所以我们应在日常的摄像工作中锻炼个人应变能力,进一步加强构图和用光的修养,学习先进经验,这样才会拍摄出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

(重庆市合川区广播电视台,重庆401520)

猜你喜欢
用光布光逆光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流量用光了
对光
浅谈电视布光与舞台、电影布光的区别
布光者
一种布光技术在客车渲染设计中的应用
用光打出电影质感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上期主题完美逆光效果 获奖作品
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