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策划

2012-08-15 00:49文丨林召玉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策划受众

文丨林召玉

论电视新闻策划

文丨林召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现代传播技术与传播手段不断更新,就电视来说,受众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要求不断提高,受众强烈的参与意识逼迫电视人重新选择报道方式,改进报道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策略。策划制胜成了做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全新理念。

电视; 新闻; 策划; 真实性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它具体包括新闻选题的策划,报道方式和角度的策划,组织形式的策划,报道时机和规模的策划等一系列环节。

新闻策划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或目标对传播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指导传播活动有效开展,其目的在于把新闻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影响受众。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可以催生出一组高质量的稿件、吸引一批新的观众,而且还可以参与社会,发挥新闻单位的社会功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当然,也要避免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制造新闻,弄虚作假。

1 电视新闻策划是打造名牌电视栏目的手段

新闻究竟应不应该策划,当初也是有很大的争论。而中央电视台第一批电视策划人的出现,使电视策划越来越受到各大电视媒体的重视。

在电视理论界有“逢三变革”之说。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巧合。

1983年,国家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加之县一级行政力量的的介入,促使全国县级广播电视蓬勃兴起。1993年,中央电视台实行了制片人制。涌现出了孙玉胜、梁建增、袁正明、时间等一批电视策划人,他们利用早晨7:20到8:00这段没什么填满的时间,策划推出了《东方时空》栏目,里面包括《东方之子》、《时空连线》、《百姓空间》等板块。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只有晚上看电视的收视习惯。后来又策划推出了新闻评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脱口秀节目《实话实说》等。全国各地电视台都纷纷效仿。2003年,本土化新闻开始出现。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民生新闻登上舞台。

在1993年、2003年两次变革中,策划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策划丰富了电视荧屏,策划也加剧了各个电视台、电视频道的竞争,它结束了电视界过去“传播为王”的时代,进入了“内容为王”时代。而以电视内容为竞争主体,电视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如何进行电视新闻策划

多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其实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提高收视率来运做的,近几年,又出现了提高“绿色收视率”之说。这是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必然选择。我们通过新闻策划工作,把电视节目作精彩了,才会被受众所欢迎。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条新闻,每一个题目进行独到的策划。

2.1 确定新闻体裁

得到一个新闻线索,一些素材,你想把它作成一条什么样的新闻?短消息、长消息,现场报道,深度报道,还是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是评论性专题,还是纪实性专题,还是纪录片。这要求记者能够根据得到的素材情况决定。

2.2 拟定采访提纲

新闻在进行采访之前,应该沉下心来列出采访提纲,应该尽量准备书面的采访提纲,否则在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很容易漏掉采访内容。尤其是深度报道,连续、系列报道,专题,新闻评论,更应该根据已有的素材,写出采访提纲。

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这方面推出了设计提问的辅助公式。这个辅助公式基于以下理论:凡制造新闻事件的个人和组织总具有某种目的和目标,并且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实现其目标的障碍,新闻制造者已经找到或正在寻找某种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然后再返回目标,追问这一目标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的意见开始的。公式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1)目标—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贵组织的目的是什么?(2)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3)解决—你们是怎么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4)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2.3 谋篇布局

电视新闻报道采编完成后,是否紧凑、顺畅,关键在谋篇布局。布局谋篇是从采访到拍摄到写作到编辑制作始终都要思考的问题。前期采访和构思,不仅仅是思考材料和主题,同时还要进行总体的“结构性”构思: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如何结尾;新闻片的开头、中间、结尾各用什么镜头画面。这就叫“过电影”。反反复复地“过电影”,就是对电视新闻的结构性构思,就是布局谋篇。

递进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事物发展或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层次。采用这种方法谋篇布局,可以使整个节目有明显的发展线索,并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是以内容的深入程度为顺序,内容随着节目的展开逐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犹如层层剥笋,不断深化节目主题。

总分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既有多路出击的发散型思维,即从某一个中心出发,向多方面展开;又有聚合式思维,即从不同的方面将思维结果指向某一个中心。先总后分:这种结构形式大都以典型的新闻事实为由头,点明总的观点,再分成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印证观点。

对比结构:把两个性质相反或差异较大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谋篇布局。这种结构形式可以采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对比,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比;不同时期同一事物之间的纵向对比;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的横向对比等,形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力大,说服力强,发人深省的效果。

列结构提纲:深度报道、连续系列报道、专题节目等,写稿前一定要先列结构提纲,围绕主题,理清思路和脉络,下笔有的放矢。在列结构提纲时,发现缺少采访的内容也可以及时补采。

3 在新闻策划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3.1 选好角度 巧妙立意

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完全取决于新闻编采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在新闻报道活动中,主题被视为报道的灵魂,因此,报道确定什么样的立意角度,即选择什么主题,是关系到给报道铸造什么灵魂的大事,是确定什么导向的重大问题。独特、新颖的角度,离不开求异思维。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某件事这样认为时,记者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观察,独辟蹊径,想他人所未想。如:好新闻《珠龙乡喜办“托牛所”》,通过放牛娃重返课堂,乡里建起“托牛所”的事例,反映出偏远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3.2 抓住现场 先声夺人

现场声是电视新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现场声往往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专题《看守岁月》开篇运用了看守民警早晨点名和在押人员晨训、做早操的大量现场声。

3.3 制造悬念 讲好故事

悬念是艺术创作中造成受众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受众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看下去的艺术效果。

在电视叙事越来越注重故事性的今天,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也被电视人所关注,并成为电视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

1、倒叙式:借助于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种方式往往先将最重要的结果直接呈现在你的眼前,来刺激你的好奇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就这样呢?这种方式在各种新闻节目中被广泛采用。

2、问题式: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它将一个事件全部的原因过程结果完全打破,也摒弃了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四元素排列组合的叙事方式,它首先是将各个阶段中最异乎寻常的现象挑出来,整个的叙事节奏也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释——再发现”的方式中一起一落地进行,整个节目的气氛就好像带领着观众在一个满是门的迷宫里探索,打开一扇门却发现里面的房间里还是一扇门,就这样不断地打开,直到最后一扇门。例如:连续报道:《我要找到你》每篇开头先制造悬念。故事:《福建小朱毅 莱州遇救记》,在每个段落设计了悬念。始终叫观众处于兴奋状态,不至于看的腻歪了,看疲劳了。长篇的报道尤其要注意设置这样几个兴奋点。

3.4 重视细节 凸显主题

细节是新闻的血肉。细节让一个新闻更生动更真实,让新闻带来的感受和记忆更持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力度和效率。例如:有的影视作品刻画农村的母亲勤俭持家,在往锅里倒酱油时,会舔一下瓶子边,再放回原处。

(山东莱州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部,山东莱州 261400)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策划受众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本期策划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