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9文丨杨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校园文化师生

文丨杨 锐 夏 红

微博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文丨杨 锐 夏 红

在微博时代背景下,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一系列的新变化、新情况。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高校; 微博; 校园文化; 建设

1 微博时代的到来

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榜上有名,其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更有学者将2010年确定为“中国微博发展元年”。何为微博呢?其全称微博客(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获取、分享、交流的平台,属于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通过手机、IM软件(QQ、MSN、Gtalk、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方式向自己的微博主页发布简短的文字信息(字数通常限定在140字以内)、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信息,并与其好友或粉丝群体实现即时分享与交流。自微博登陆我国以来,微博用户以井喷式的快速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在高校中使用微博的群体也日益增多,其生活方式、人际交流和活动范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微文化”。这对现有的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了不小冲击和影响。

2 微博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素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受到微博时代的影响,校园文化存在以下表现。

2.1 微博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性更高

微博为个人信息发布、阐发个人观点等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聚拢、吸纳社会舆论的公共信息平台,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这样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更容易被追踪,甚至引发就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激烈争论,从而大大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同时,微博内容主要是以简单的文字形式来发布,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极大地催生了个人的表达欲,使得更多的师生能够就校园文化建设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更多人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2.2 微博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环境更加复杂

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其辐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给原本复杂的校园文化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表现在:一是受关注程度高。各种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通过微博的传播,如同置于显微镜下,受到最广泛的关注。二是信息内容的真实性难辨。微博在人气聚集的过程中,一些虚假、夸大的内容也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影响着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使在面对微博所传递的内容时必须要进行筛选和鉴别。三是社会影响大。如“李刚门”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是通过微博的传播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足可窥见微博的社会影响力之大。因此,校园文化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展,就必须克服微博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微博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微博时代的到来,使社会群体面临新的精神危机。微博传播中信息的丰富性和随意性使许多没有经过过滤的信息直接进入,尤其是微博传播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特别是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流文化推崇的高尚的价值追求背离,这使大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中感到困惑、迷茫。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势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校园文化一贯倡导的价值目标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复杂的微博时代背景下,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辨识是非的能力。

3 微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微博时代给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也使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更加多样化。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兴载体,趋利避害,牢牢抓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确保微博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3.1 高校应设立官方微博,架起与师生沟通的新桥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民主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如今高校作出的重大决策或出台的重要制度,必定引发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进一步畅通学校与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是维护高校稳定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微博的影响力,通过设立高校官方微博,在学校与师生间实现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师生可以就任一问题向学校质询,学校也通过微博平台就师生关心的问题给以答复,逐步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在学校与师生间有效地搭建互动、沟通的桥梁,更好地维护师生参与学校建设的话语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也进一步促进高校科学民主管理。

3.2 合理引导微博发展,净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微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信息发布的便捷引起大量信息的冗余,及时性和个体性增大信息的监控难度,交互性和随意性加速不良信息的传播等,都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所以,我们要合理引导微博在高校的发展,使之成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一是强化管理,采取完全实名制。为有效的防止弥漫性、渗透性信息的不良传播,净化校园环境,对微博注册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同时,学校在保证师生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健全微博管理办法,及时过滤不真实的信息,避免在师生中产生消极影响。二是加强微博监管,组建微博管理机构。成立由熟悉网络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的监督和运行团队,加强信息把关,把握博客的舆论导向。三是加强技术安全保障。通过“防火墙”、数字签名、加密、信息追踪等技术净化微博空间,在微博时代背景下为师生提供了一方纯净的天空。

3.3 充分挖掘微博的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面对微博在高校师生中影响力日益扩大的这一现状,高校应充分发挥微博的育人功能,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新阵地。依托微博开展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能够做到“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时给予师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总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探索新的途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微博时代背景下,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利用微博的特点,把握微博时代带来的一系列的新变化、新情况,使微博成为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

[1] 姜皓. 从微博发展看校园微博开通的意义与问题. 学理论,2011(4).

[2] 张雯. 浅析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管理. 文教资料,2010(11).

10.19483/j.cnki.11-4653/n.2012.14.080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校园文化师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