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出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2-08-15 00:49文丨王宝丽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出版业新闻出版诚信

文丨王宝丽

关于我国出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文丨王宝丽

“人而无信,其可乎?”我国传统文化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素质。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利益诱导下,许多经济行为的参与者却忘记了这一原则,导致行业危机的出现。讲求信用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行为的基本标准,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文化信息行业,自身肩负着建立社会文化的重要责任,更是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基本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好榜样摸样作用,同时也可以建立新闻行业的权威性。但是纵观当前的出版业,却发现行业中不讲诚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出版业的声誉受到影响,甚至有人笑言“中国目前最缺的资源不是绿地、空气、矿产,而是诚信”。作为社会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出版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持以诚为本不仅是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其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出版行业; 诚信缺失; 现状; 原因; 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诚信缺失问题在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中都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作为社会经济重要产业之一的出版行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研究我国出版行业诚信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出版行业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总括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书籍出版等途径,向社会成员传播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等知识,致力于提高社会的成员的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出版业自身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其地位不可替代。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行业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新闻出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社会中的公信度也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竞争原则促进了新闻出版行业的自身优化组合。但是,在经济利益主导市场的大环境下,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尤以失信问题最为突出。有的出版商忽落了新闻出版的社会影响力,迎合庸俗趣味,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有的出版商过分注重形式,忽略了实际的文化知识传播;还有的出版商为了制造噱头,提高销售量,甚至杜撰“伪书”,欺骗读者;并且出版行业多数存在盗版的情况,加上出版行业各种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担忧我国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这些影响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的失信行为,严重的伤害了社会大众和广大的读者,使他们开始质疑出版行业的工作质量。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出版行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也遭遇了“低迷期”,销售量下降,行业萎缩,影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削弱了我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

2 我国出版行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各种诚信缺失问题,概括看来,原因主要在于行业的人才队伍、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市场经济自身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原因如下:首先,新闻出版行业的大规模发展,要求行业要有充足的人员后备。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新闻出版行业的人才队伍。行业引进的新人才,虽然技能方面有所提高,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是,这些人才普遍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思想的学习和锻炼,受新思潮的影响,对新闻行业的“党性原则”并不热衷,有时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这样一来,在新闻出版中就无法充分的传达党的正确指导,使报纸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党的“喉舌”作用,导致社会大众与党之间的沟通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发挥联系群众和党的“桥梁”作用。这些新人才普遍存在缺乏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的情况,在新闻报道和出版时,无法尽职尽责的捍卫党的先进舆论阵地,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事业态度不严肃,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当先出版行业的失信问题,与出版行业的人才队伍的素质可谓关系重大。然后,新闻出版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影响了行业的长足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出版单位受统一的指导,采取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新时期以来,新闻出版行业虽然加快了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但是长期以来的落后管理模式仍然影响着当前的出版行业,再加上我国出版行业缺乏有效的借鉴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铤而走险,采用各种方式解决当下的困境,而未分析这些行为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有的出版商利用行业法律的漏洞,为自身赢得市场利益。这样一来,出版行业的规范为得到切实的遵守,自然会衍生各种问题。最后,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后果。虽然市场经济能够极大地刺激行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行业的自身变革和创新。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主导原则,有些新闻出版行业会采取各种方法追求经济利益,片面的发展,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着的任务,导致出版行业自身的生产质量下降,不正之风流行,影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3 提高出版行业诚信度的途径

3.1 完善出版行业的各项法律规范,利用法律强制力约束出版行业的行为

出版界需要加强外在的制度化或契约化的诚信约束机制,使失信者因为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不敢不诚信。我国已制定颁布了《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法律和行政管理法规,但是有关诚信的规定却少之又少。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法行政和阳光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行业讲究有序竞争,工作有法可依。还要建立严格的违信惩罚办法, 绝不姑息养奸。同时建议将诚信原则纳入到法律法规,强化诚实信用原则的可操作性,明确出版行业的其责任,在违反诚信原则者侵犯他人权利时可以依法处罚,又使不诚信者基于法律惩罚的畏惧,改正自己的不诚信行为。

3.2 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

一是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是建立市场准入、职业准入制度。根据不同出版社的性质制定相应的规则,特别是对于教育、专业等对社会影响重大的出版行业,应当严格加强市场准入的管制,对出版社以及相应职业岗位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是建立对违规失信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制度,在行业内建立起诚信档案,填补纪律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空白,确保权力在监督下运行。使社会各界对相关行业的信用度一目了然,为消费者建立一道安全的保护屏障,不断加强诚信体制建设,使信用缺失,市场无序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加强社会监督,把消费者协会同政府专门机构的有关部门结合起来,监督社会上各行各业及出版业出现的各种不讲诚信的问题。

3.3 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股票和商业债券发行中予以优先安排,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价格;信用不好的则会被吊销营业执照,这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支持诚信,倡导诚信,惩戒失信,促进出版业和整个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就要进一步丰富诚信的内涵,各行各业诚信经营,经营讲文明,让讲诚信的业界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让不讲诚信的行业得到应有的惩处。

4 结束语

总之,出版行业是社会重要的文化传播行业,是传承文化的渠道,要规范出版行业的行为,提高出版工作的质量,发挥新闻出版行业的舆论引导作用,单靠行业自身是不行的。政府、社会和出版业三者要协调配合,社会成员自觉地监督。政府主动引导和行业自身的努力,通过建立有效地监督体系,完善行业的规范,才能使出版行业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杜绝失信现象的发生。

[1] 阎晓宏. 诚信是出版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现代出版,2011(1).

[2] 杨丽华. 试论新闻出版诚信的制度保障. 新闻实践,2009(5).

[3] 陈宏平,朱覃思. 从伪书泛滥看出版诚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6).

10.19483/j.cnki.11-4653/n.2012.14.111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哈尔滨150086)

猜你喜欢
出版业新闻出版诚信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
山东将推十个新闻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