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生新闻的镜头语言

2012-08-15 00:49文丨李治成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景别摄影记者电视新闻

文丨李治成

论民生新闻的镜头语言

文丨李治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闻传媒业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在新闻的报道方式及内容上都不断追求深刻化和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民生新闻兴起并不断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接近性、实效性与重要性。笔者将简单分析如何有效运用民生新闻的镜头语言,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民生新闻; 镜头语言; 运用

近年来,民生新闻凭借其人文化的表达方式、平民化的视角、亲切活泼的语言等特点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喜爱。电视新闻的主要优势就是“视听兼备,图文并茂”。电视是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视觉感是人们看电视的一种主要形式,而画面就成为电视新闻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所以,有效运用镜头语言对于民生新闻来讲十分重要。对电视新闻来讲,画面是主要的传递要素,如果没有良好的画面,那么无论多好的解说词都表达不出相关的内容。对民生新闻来讲,镜头语言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整条新闻的优劣,并且对整个节目的质量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 拍摄中注重细节性和特点性的镜头

要想做出一条比较好的民生新闻,除了要选择比较好的题材之外,还需要拍摄人员运用镜头将新闻事实真实而连贯的展示给观众,使观众通过那些有特点和细节的画面来真实的感受新闻,这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新闻达到让人回味无穷,起到匡正人们对日常生活导向准绳的效果,相关的拍摄人员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对于真实而连贯的镜头,新闻业内的认识通常都比较认可“长镜头”。长镜头所记录的电视新闻相应事件发生时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运动的过程,有效的记录这一完整过程,就可以让观众从相应事件的本身和其所展示的意义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所谓的长镜头,简单来讲就是对一段较长的画面进行不间断的拍摄。在这当中没有进行人文的组接及镜头顺序的重新安排,观众对这种镜头效果更加的相信,而且这种镜头可以使新闻现场的气氛更为浓烈。要想拍摄出质量比较好的长镜头,一定要满足反映相应新闻载体本质的需求,然后拍摄一些具有个性细节及明显特点的典型性画面。没有细节及特点的镜头,不仅难以打动观众,更无法震撼人们的心灵,相反,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拖沓的,而且还会降低民生新闻的可视性。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拍摄过程中注意镜头的逻辑性,景别变化的时候要有顺序

通常情况下,民生新闻画面所包含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因而要求摄像记者要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受到新闻时间限制及人眼接受图像信息限制,一个电视新闻画面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或者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而电视观众也不可能像看报纸或者美术作品那样进行多次而反复的看,所以拍摄人员在进行选取画面的时候,必须选择能够充分反映新闻内容的画面,从而使观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通过相应的画面了解新闻内容。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和被摄体因为不同的距离,形成在画面中呈现出的不同范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景别可以细分为五种,从近到远分别是特写(人体的肩部以上)、近景(人体的胸部以上)、中景(人体的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的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的环境)。确定景别是摄影记者进行创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景别的运用,可以充分体现摄影记者的主题思想的明确性、思路的清晰性、对景物理解的深刻性。例如,在拍摄芭蕾舞演员的舞姿的时候,如果不远不近恰巧去掉演员的足尖;需要强调人物的神情但是又远得看不清人物面貌,需要强调现场的气氛却没有比较舒展的空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摄影记者的思路不清问题。有些摄影记者不做好事先的景别构思,只是先将新闻事件拍摄下来,然后再根据相应的需求进行剪裁,从而降低了画面的质量及新闻的表现力,所以要获得高质量的画面,最好在确定景别的情况下进行一次性拍摄。虽然很多民生新闻的拍摄时间都很短,对镜头的要求也不高,可是适当的景别镜头更能提高新闻的质量。

3 有效运用空镜头和关联镜头

空镜头氛围写景和写物。一般情况下,写景的多用全景和远景,也叫风景镜头;写物的多用特写和近景。空镜头是电影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通常起到三个作用:介绍相应故事发生的环境,例如华灯初上的马路,炊烟缭绕的村庄,寂静的山林,表现相应故事发生的时间;例如夕阳、朝霞、月夜,表现人物的情绪。一个优秀的空镜头,利用形象的画面,可以充分唤起观众的联想,进而借景抒情,对人物的内心及情感进行有效的烘托及揭示。利用空镜头可以对电影的节奏进行相应的调节,例如利用短促、动荡的空镜头,可以使观众形成一种心理上的紧迫感,而舒缓、稳定的空镜头则能使整个节奏变得稳定。在新闻类的电视节目中,如果可以有效的运用空镜头,那么就能起到很好的锦上添花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新闻中运用空镜头,可以介绍相应新闻发生的地点、环境,深化新闻主题。另外,空镜头的象征、说明、比喻等特点,如果运用得恰当,不仅可以深化新闻的主题,更能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和论述力度。例如,在制作一期揭露某贫困县区违规购置大量高档轿车的节目中,拍摄者先将镜头对准政府大门前的一片豪华轿车,然后又将镜头对准政府楼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上,二者形成一定的并置关系,起到了很强的讽喻效果,有效的传达了媒体的新闻立场,增强了电视新闻的论述力度。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但拍摄者不能只局限于这些主要对象,因为每个主人公都同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效利用空镜头就能使相应的新闻表现得更加客观、立体和丰富。

4 有效拍摄暗访镜头

很多电视的民生新闻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就会拍摄一些暗访新闻。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大家都相信“拍到就是硬道理”。通过暗访和偷拍,不光可以向观众展示一些通过正常渠道拍摄不到的内容,还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可是,拍摄人员一定不能滥用暗访手段,否则就会大大降低观众对新闻的公信值,还有可能会激化矛盾的双方,使事情陷入僵局,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大多数的民生新闻都具有发现问题、服务民生和缓和矛盾的宗旨,而不是将矛盾激化,使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5 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环境下,媒体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民生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为了制作出更加优质的新闻栏目,相关的摄影记者必须有效运用镜头语言,不断深化民生新闻的主题。

[1]李学渊,肖俊德.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新闻传播,2006(1).

[2]张亚芬. 如何规避同质化倾向—浅谈《民生大参考》的栏目尝试.新闻爱好害,2006(1).

[3]黄工华. 民生新闻莫变味. 声屏世界,2006(1).

[4]罗以澄,詹绪武.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未成年人的良性互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6).

[5]王征.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镜头处理. 魅力中国,2010(21).

[6]孙伟. 浅谈民生新闻新闻的镜头运用时间. 新闻传播,2010(6).

(河源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广东河源 517000)

猜你喜欢
景别摄影记者电视新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桎梏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爆破瞬间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