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2-08-15 00:51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沈永彬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沈永彬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时期,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从而“探究式教学”就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方法,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以便于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成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催化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几年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谈谈“探究式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明确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应在完成各学科教学大纲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为目标,指导学生去关心社会、生产、环境的高科技等有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我们一直沿袭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则无法实现上述目标,因此,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途径.

二、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有目

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探究式教学应强调结合学科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所选的探究式教学课题,要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意义,应具有应用性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其主要因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引导讨论,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应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研究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征.

三、创设“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情境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改变原来根据预先写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读”教案的现状,相反地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教师是作为上课的一个参考,不再是经典和考试的范本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出不同的探索式教学情境.例如:我在讲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穷人到地主那儿去借钱,原以为地主会不愿意,哪知,地主竟一口答应,但提出了如下的附加条件:在30天中,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借钱第一天,穷人还给地主1分钱,第二天还给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钱数都是上一天的2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地主很吝啬,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现在请你帮帮他,看是否划算.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带着一份好奇、一份疑问,带着一份帮穷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愉快地去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两种方案:A.认为接受此方案,还款远小于借款;B.认为不划算,最后一天应还229分,约为500万,但学生具体原因说不清,此时我首先对积极思考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但并不做直接的评价,而让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能否求出30天共还多少钱.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30天共还的钱数S=1+2+22+…+229,我又问:如何求出S?又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用计算器求解.此时大家都去尝试用计算器求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学生无法继续往下做了,从而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天的钱数与前一天钱数有何关系?大家发现是2倍的关系,那么我们每一项都乘以2,会变成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是:2S=2+22+…+230,从而由此式减去上式得(2-1)S=(2+22+…+230)-(1+2+22+…+229),即:S=230-1.那么我们能不能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呢?这时我请一名同学板演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了解释评估,一下子同学们就记住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唉原来如此……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课堂设计”有些走题,费的时间多,但是教学效果却很好,学生通过自身探索、研究,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探究式教学”能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收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赢的效果.

四、重视“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

“探究式教学”中的内容主要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时刻需要审视、反思探究活动,并通过经验的融合和重组来解决遇到的难题,这时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当今新教材学习中,由于主要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为了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为此教师应与学生有同样的渴求新知的心理,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新知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与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路的构思,让学生通过自身探究获取新知,并得出结论.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总结,并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者变为学生获取新知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五、运用“探究式学习”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其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要使“探究式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必须使“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处理好在“探究式教学”学习中主动求知、发现和积极实践、创新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既要使学生好奇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找到自我价值所在,又要教师应把握时机,在旁边“吹风点火”,使学生的求知圣火如借东风迅速燃烧,点亮学生的心,实现教师的梦想和希望.

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改革,为我们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并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采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教师与科技人员、专家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数学活动兴趣小组、数学科技活动、全国数学知识竞赛等,并开展制作数学教学模型等探究式教学活动.近年来,我一直尝试坚持走探究——质疑——创新的改革之路,实行课前、课中探究,课后小结的模式,并且在此模式活动下,我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教师要处理好“教、引、放”的关系,既不要对学生什么都放心不下,也不要撒手不管、放任自由.

2.应注意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探究,分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原则”,定位要准,期望不要过高.

3.为学生创设“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情境和条件,如课堂、学生阅览室、微机房等,学校、家庭、社会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支持,鼓励学校师生一切有益而可行的“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若学生上课没有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设计”作出反应,反而生出些“奇思妙想”来,这时教师要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

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目标,使学生真正认为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我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可把“探究式教学”内容分解为“四自五步”法:

四自:(1)自我假设;(2)自我探究;(3)自我归纳小结;(4)自由发展.

五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猜想;(3)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4)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和评估;(5)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改进探究方案,总结出先前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实践探究,因为这种方式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坚信: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和全面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必将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是未来基础学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之所在.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