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己”作舟
——关于“质疑问难”式的学习方式的探索

2012-08-15 00:49黄春华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差生课文教学模式

黄春华

一、教法陈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做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主动求知的精神和创造的欲望也受到严重的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效果低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摸索着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其操作如下:

第一步,准备问题。要求每位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都要设计出一至二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步,展示问题。其目的就是要把预习时准备好的问题展示出来,之前,由小组长搜集整理该组同学的不同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快速板书在黑板上,看看某一问题的学生占有数,以便把握设问的质量和设问的进程。另外,对典型性问题的首提者板书其姓名,以资鼓励。(此步骤可与第三步骤同时进行)。

第三步,讨论问题。其目的就是逐一讨论课堂上经过展示归类整理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此时老师学生融为一体。这一环节,又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老师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提纲挈领地进行点拔,也可相机叫一位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作“领入性”发言,其目的就是复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背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情感,营造课堂讨论的气氛。

第二层面:师生共同逐一解决归类整理后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之后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提问,具体操作是:某学生摆出问题后,由该生点名请另一同学回答,或者直接请老师回答(重心是请学生回答)。此时,老师也是学生集体讨论中的一员,不过,老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监控作用,当课堂出现提问的“空白”或回答的“空白”时,老师就要适时介入,充分发挥自己的“导演”角色,此时,老师的介入又能激起课堂讨论的新高潮。

第三层面:课堂讨论不能支离破碎,要紧扣与该课文有关的话题展开,不能平庸化、简单化。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老师还要留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的机动时间,此时,老师再次鼓励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有一些新意的问题,即使该生已经明白该问题的答案,但如果他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他也可以提出来。最后老师进行小结,或请能力强的学生总结。另外,老师要特别嘉奖那些发现教材有问题的同学。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驾轻就熟后,可以把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交融起来完成,以便节省时间。

二、思考

1.如何真正地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2.“质疑问难”式教学应如何围绕单元重点和课文难点进行“巧提”与“妙答”?

3.如何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员”与“导演”的双重角色?

三、分析

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实是一种情感介入问题。过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又只能等老师去评判。加上老师发问之前,心中已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只是尽量去扣合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整个课堂上,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而“质疑问难”法是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解读课文,自主设计出一个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又会集中精力去思考其他同学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使自己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氛围里保持一种高昂的情感态势。其实,这里就有一种进取心、好胜心、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内驱力驱动着他们去解读教材、思考教材,充满情感进入课堂,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的“质疑”和“问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不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提问,或者是简单粗糙、不得要领的回答;它是有一定的玄妙,有一定的用意,有一定的新颖度的。设问者必须围绕单元重点解读教材,才可设计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设问的用意玄妙、角度新颖,正是设问者灵感火花的闪现,思维才智的展示;而回答问题时,学生旁征博引,应对自如,也可体现该生处变不惊、临危受命的风度和才干,因为他们都懂得,在今天的生活中,“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于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去表现自己。”一个高质量的问题的提出或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的巧妙回答,都可表现相关同学在精神上的最大的自我认定,使该生拥有成功感和满足感。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往的教学,教师始终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学生被动接受,唯命是从,即使是启发式教学,学生也被简单地定位于被启发的层面上,也就是单一的提问式,在这种提问方式下,老师还是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们会想,这个问题我不说,老师一会儿也会告诉给我们的。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其实还是变相的灌输式。而“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则要老师既充当导演 (监控讨论),又充当演员(参与讨论)的双重角色。

先谈导演,课前老师要提出预习的准备方向,告诉学生单元教学的重点、课文的难点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背景资料,给学生自主设置问题提供知识参照,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期打开学生提问的思维的闸门,并告诉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在课堂讨论中还要把握进程,掌握方向。

再谈演员,设置问题后,解答者不仅是学生,同时老师也要积极参与 (即学生设置的问题,老师也要解答),因此老师也是“学海拾贝”者中的一个真正的拾贝者。记得别林斯基说过:“学生如果把老师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这里的“教师是演员”的意义,就是告诉学生,他们一定要把老师当作一个对手,一个真正的对手。由于学生的问题可能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全面思考,或在平时博览群书,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监控作用和扮演好教学演员的角色,用自己的才情和人格去影响学生,否则,将会给情绪高昂的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或者被我们的学生瞧不起。当然,老师也不是完人和神人,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或请求,如果老师一时难以解答,就要直言相告,并把这个问题留给全班学生,让自己与全体学生在课后去思考、去探究。作为一名热爱教育的语文工作者,我们的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保护差生参与的积极性,否则课堂教学就会被部分优生所控制,差生就只有消极对待或茫然不知所从。具体办法,除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外,老师还要对差生进行课前的个别辅导,告诉他们一些提问的技巧。同时在班上要暗示优生提问时要多请差生回答,这不是让差生“难为情”,而是关心差生的进步,这样,就可以避免优生、差生“各自为阵”的“小回旋”局面的形式,从而形成一种以优助差,优差互动的新型的课堂教学讨论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中,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后进生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求老师常常“换位体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真正的参与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看作是“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前期训练。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探究的主体不是单一的(仅指学生方面),而是多向的(师生共同探究)。在这一“探究式”过程中,我们给了学生一个空间,创设了一个条件,发现了一堆问题,挖出了一片火花。

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来说,“质疑问难式”教学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加强了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质疑问难”是学生潜能的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质疑问难”是经验的共享,视野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

让师生共同吟唱——“学海无涯‘己’作舟”吧!

猜你喜欢
差生课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