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 00:51湖北黄石市十六中甘胜平
中学数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课堂

☉湖北黄石市十六中 甘胜平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黄石市十六中 甘胜平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特别在“五严”背景下,减负、增效、提质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的追求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新课堂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但是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策略.

第一、小组合作的时机要适当

适时,是指适合时宜,不仅是指合适的时机,还包括合适的内容.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不是每节课所有的探究内容或探究环节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组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好象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就将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异化成了一种表面的形式.其一、不能提出问题接着就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只有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才带着自己不太成熟的结论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这样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你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连题意还没弄懂,能交流什么.其二、不要任何问题都要求小组合作交流,须讨论的内容要有合作的价值.比如,在讲解“数轴、绝对值、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时,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去小组合作讨论.只有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时,才要求学生小组探究合作.

第二、小组合作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片面追求,提出问题后,经过短短几分钟的讨论,就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教师,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什么成果来.有时学生还没完成合作任务或者甚至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匆匆结束了.比如,在中考一轮复习讲解动点型压轴题时,这当中涉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时探讨到某个点在二次函数的抛物线上运动,试问是否存在一个P点,使它与已知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又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讨点的存在性,单凭教师的直接解答,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必须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应该留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使每位参与者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己,而且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会接受别人.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

第三、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要明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产生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对合作学习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合作探究任务.提出一些对突破重难点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都要简述该小组合作的学习目标和合作的要求.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准确完成合作任务,教师才能让学生明白“你要他们做什么”.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问其正反两面朝上的概率.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在各组测得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明确了学习的问题、内容、目标后,学生的合作才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学有所获.否则,任务不清,方向不明,学生会象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收效甚微.

第四、小组合作要有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存在这样的假象:教师在提示教学主题后,即组织同学们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听不清楚谁在说什么;有的是小组长一个人唱独角戏,其他同学谁也不插言,不参与,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随后,小组长站起来说“我怎么怎么想的”,“我的意见是……”很明显,合作之后的汇报,仍然是个人思维的结果,并不是集体的结晶,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困难,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的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教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

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把全班学生按成绩好差,分成人数基本均等、各层次平衡的几个小组.同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中,为他们把握方向、提供帮助、解决困难、协调矛盾,调控积极的合作学习过程,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教学方式,其优越性也越来越大的得到体现和发挥.但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还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做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