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和思考

2012-08-15 00:51钱晓蓉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7期
关键词:研究性理论课政治

◆钱晓蓉 沈 文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修拥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就是在近年得到大家探讨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教学是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探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果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原有的一些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种弊端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研究性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改进和补充,可以让教师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观念,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批判的精神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已经变成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很强,追求个性、思维活跃、信息量大面广。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理论知识较多,教师纯粹的理论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很好的理解。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从理论出发,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开阔视野。同时,学生通过主动研究,会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的理解和看法,这种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注重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力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内涵。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情况下开展有关内容的研究,使学生在某些研究领域有更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其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较多发言权。

三、研究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各种课程的实际运用中一般表现为: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研究式、主题讲座式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1.主题讲座式,也称为专题讲座式。是在对书中某些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后打破原来的授课模式,以综合的模式讲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与课程内容的思想性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在做主题讲座前,需要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准备工作。同样,教师在上课前也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先要做一定的预习工作,了解一下基础的知识点。

2.课堂讨论式。这个方法在《思修与法律基础》中的运用较多,在教师讲授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就其中的重点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来讨论。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对于如何对待社会公德的问题,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就不是完全一致的,大部分的学生认为遵守社会公德是大家应该做的,但也有部分的学生认为,在有人遵守有人不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前者就会吃亏等等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审题——思考——回答——相互讨论——自我纠正,这个过程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的答案。

3.社会实践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一些章节的内容除了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要让学生有机会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的。其目的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深入的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转变不正确的观念,指导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例如,在《思修与法律基础》第五章中关于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学习中,通过结合学院团委爱心社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爱心活动的对象进行帮助,让参加实践的学生用行动来真实的感受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心理满足和成就感。

4.社会调查法。具体的做法: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社会实践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指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过程,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填写等相关内容的指导。最后将调查的结果PPT的形式作最后的调研报告。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体会到了社会中的各种情况。同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心中的问题,也使原来的经验逐渐的转化成了学生自己内在的能力。

四、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研究性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程中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进一步提高上课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对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内容是开展研究性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无论是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还是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这都是比较关键的。对学生而言,对研究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他花多大的精力去观察和研究,对教师而言研究内容的确定对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控制能力。在整个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的流程、具体的实施以及最后的对学生的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在每一项过程中,教师都要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来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等问题。

[1]黄瑞熊.王卉.以研究性教学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1 -7.

[2]王小红.高职语文研究性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7):68 -69.

[3]马玲.开放式教学方法在《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实践.高教论坛,2009,(8):46 -47.

[4]朱秋颍.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3):85 -87.

猜你喜欢
研究性理论课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