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研究理论综述

2012-08-15 00:51林艳艳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7期
关键词:维度价值观价值

◆林艳艳

(济宁学院教育系)

一、职业价值观的概念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操作性定义。易里哲(Elizur,1984)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个体认为某种工作结果的重要性程度。罗斯(Ros,l999)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如收入高)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合作)的信念。斯瓦兹(Schwartz,1999)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它们是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

国内的许多研究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操作性定义。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俞文钊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职业乃至整个人生所产生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廖泉文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人生道路、职业定向与选择、职业工作态度方面的根本性的观念,一般意义上,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从业问题上,或者以职业为谋生经济来源、发挥才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三项因素上不同比重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态度。余华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是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

二、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已有一些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但从1987年“工作意义研究小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把职业(或工作)当作生活的中心,从此研究者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现今,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者们已达成了一个共识: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或价值倾向)在工作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投射;也就是说,个体的价值观本身具有一个特殊的认知结构,这个特殊的认知结构派生出了具有相似结果的职业价值观。我国的职业价值及其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上都是问卷调查,理论研究尤其是职业价值观的定义与结构相对较少,个案法更鲜少。

综观国内外研究,研究者们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的重点;二是对职业价值观与其它因素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包括与个体背景因素以及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三是对职业价值观变迁的研究;四是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方法问题。

三、对职业价值观结构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采用了文献法,由于涉及的文献广度及个人的关注热点、思维角度、模式的不同,因而呈现的职业价值要素条目也很不一致。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价值观的要素呈现多元化的迹象,也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发展。

职业价值要素的组合是职业价值结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结果多是揭示平面结构,下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说明一下。

1.两分法

它是1951年由著名的职业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这种观点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且被广泛地加以应用,他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但是,许多研究者对此划分方法的全面性持怀疑态度,此种概括显得过于笼统,内还是外的区分是相对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人理解也不同。

2.三维度观点

塞普尔(Super,1970)在赫兹伯格二分法的启发下,应用实证研究得到职业价值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内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一些因素,如职业的创造性、独立性等;二是外在职业价值,是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环境、同事关系、领导关系及职业变动性等;三是外在报酬,包括职业的安全性、声誉、经济报酬和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金兹伯格(Ginzberg,1951)等人把职业价值分为三类:一是有关工作活动自身的。二是有关工作报酬的,三是有关工作伙伴的。阿尔得夫(Alderfer,1972)在二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一类,即社会价值。易里哲(Elizur,1984)则从另一个角度划分为三个维度:情感、认知、工具。

国内凌文辁等人(1999)应用科学的实证研究得出三因素结构: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声望地位。黄希庭等(1994):职业目标、实现职业价值的手段、职业评价。寸草(1988):划为表现型、贡献型和衣食型三类。余华(2000):用修订的塞普尔量表为研究工具,研究结果与塞普尔观点的一致。

3.四维度观点

这是最著名的职业价值观维度的划分方法,它是1992年由舍克斯(Surkis)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四个维度,他把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社会价值和威望价值(power)。国内赵喜顺1984年把职业价值观划分为四个维度:兴趣爱好型、社会利益型、声望舒适型、经济型。

4.五维度观点

主要有伯仁(Perron,1974):风气、冒险、自由、地位、现实。宁维卫(1991)通过对两城市青年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抽取了五个因素:进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定性、声望、经济价值。郑伦仁(1996)根据宁维卫修订的塞普尔问卷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当然,脱离不了他的大概的框架,进取心、自主性、工作安定性、声望、经济价值。余华也是以修订过的塞普尔的职业价值观为工具的。

5.多维度观点(六维度以上)

主要有荷兰德(Holland,1973):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习惯型、现实型、企业型。余嘉元(1999)按工作结果的形式分:内在、情感、工作信仰、外在;按与完成任务的关系分:资源、报酬。廖泉文于2000年根据日本田崎仁的理论把职业价值观分为独立经营型、自我实现型、志愿型、才能型、支配型、自尊型、自由型、家庭中心型和经济经营型。顾雪英(2001)十一维度,包括交往因素、义利因素、挑战因素、求新因素、成就因素、责任因素、环境因素、归属因素、体认因素、权力因素、创造因素。

[1]Elizur D,Sagie A.Facts of personal values: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fe and work values.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9,48(1):73-87.

[2]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3]卢荣远.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研究,1991,(2):34-40.

猜你喜欢
维度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