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2-08-15 00:51刘丽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7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项目田径

◆刘丽霞 代 斌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体育运动的新高潮,使学校体育工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影响最大,在此,笔者就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体育项目的意义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田径教学提出建议。

一、田径运动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田径是大家较为熟悉的运动形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和锻炼方式之一。经常地、科学地参进行田径运动健身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和调理人体机能,提高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竞走可有利于锻炼腿部肌肉的发展,增大腿部肌肉的力量,可以锻炼髋关节的灵活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有利于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赛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耐力;跳跃运动有利于激发骨质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增强体质;投掷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上下肢、肩带和腰腹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训练学生的灵敏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其次,田径运动有效消耗体内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体内因脂肪囤积而诱发肥胖,从而减少肥胖症的发病率;同时增强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此外,很多田径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和约束,运动强度可以自由掌握,锻炼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效地减缓高校体育器材不足和场地狭窄的弊端。

二、高校田径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田径运动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娱乐性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相对比较单一,田径运动课程内容往往是传统的走、跑、跳、跨、投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主要也是沿用竞技项目及传统的训练方法;无论是体育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时数不足,还是教材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以及陈旧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娱乐性,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现为学生对田径运动课失去兴趣,甚至厌烦,最终导致体质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2.对田径运动项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

一是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吃的营养,喝的讲究,身体很棒,不需要田径体育运动和锻炼;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学好数理化,体育卫生摆花架;何况又不是学的体育专业,没有必要去刻意的进行田径运动课的学习,甚至认为天天上下楼梯就替代了田径运动和锻炼。三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普遍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顽强意志品质,从心里就认为田径体育运动条件艰苦、活动量大且累,不喜欢更不情愿去参加田径体育活动。

3.新兴体育项目的兴起与实施,使得传统的田径课教学被冷落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特别是亚运会和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以及各种球类“世界杯”大赛的举行和电视转播,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很多新颖的、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逐渐走到大学生当中,如网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还有一些刺激的体育赛事,如健美操、攀岩、散打、跆拳道等,正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相比之下,田径体育项目的枯燥和辛苦自然会受到大学生的忽视和冷落,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昔日高校田径项目教学占体育教学的主导地位现状已荡然无存。高校田径体育课设置内容逐步减少,甚至有的高校干脆取消,以至于导致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减弱、灵敏度降低、协调性减退、运动能力大幅下降。

4.传统的体育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田径体育教学的厌学

多年来,传统的田径运动体育评价机制往往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强身健体,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竞技能力的教学目标相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要领与运动规范,忽视体育锻炼的健身作用;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因地制宜,不是多把尺子,而是一把尺子过分追求“达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田径项目课的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

三、改革高校田径体育项目课的建议

1.寓田径体育教学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娱乐游戏与田径体育教学相融合,把田径体育项目内容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参与田径体育运动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进行长跑项目的训练,改编成爬山越野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爬山涉水越野的运动中,学习长跑的知识,掌握有关的技能,实现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认识

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加强田径体育锻炼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开展田径体育活动的认识。如开办田径体育专题广播,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组织有益健康有趣的田径体育比赛活动,开展田径体育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和收听收看大型田径体育比赛等,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田径体育活动的内动力,激发主动上好田径体育课的兴趣。

3.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上好田径体育课的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克服高校扩招带来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滞后的弊端,加大场地设施器材所需经费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善田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现状,优化体育运动场馆环境,提高体育设施器材的使用率,确保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顺利实施。

4.改革田径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考核内容要围绕能够激发学生田径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体育锻炼的目标;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基础差异,考核内容要多元化;三是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感、认知与体质提升等方面的权重,真正把田径体育锻炼变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自觉行动。

[1]关锦鹏.浅谈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9,(4):105-107.

[2]吕金丽.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3):56 -58.

[3]周文夫.普通高校体育田径运动课的发展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12 -115.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项目田径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