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2012-08-15 00:45徐洪强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泰州无锡总量

徐洪强

(无锡市统计局,江苏 无锡 214131)

201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徐洪强

(无锡市统计局,江苏 无锡 214131)

2011年长三角经济增速呈现回落态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服务业发展较为稳定,投资、消费、出口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水平稳中趋于回落。

长三角;经济发展;特点

2011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多变的一年,长三角地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全年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物价水平逐步趋稳,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全年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再上新高

2011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突破80000亿元,达到82022.92亿元,增速均值为11.1%,比上年回落1.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4%,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江苏板块总量占比为47.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上海板块总量占比为23.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浙江板块占比不变,为29.3%。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9个城市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9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增速,其中江苏8市增速均居前8位。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19195.69亿元)、苏州(10716.99亿元)、杭州(7011.80亿元)、无锡(6880.15亿元)和南京(6145.52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镇江(12.3%)、常州(12.2%)、扬州(12.2%)、南通(12.1%)和泰州(12.1%)。

二、三产结构持续优化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实现三产增加值38144.06亿元,增速均值为12.0%,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江苏板块总量占比提升,占比达到44.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上海、浙江板块占比下降,占比分别为29.1%和26.8%,比上年下降了1.3个和0.3个百分点。分城市看,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三产增加值总量超过1000亿元,6个城市总量超过2000亿元,9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5的城市依次为:上海(11111.06亿元)、苏州(4581.50亿元)、杭州(3453.58亿元)、南京(3220.91亿元)、无锡(3029.05亿元);增速前5的城市依次为:湖州(13.5%)、南通(13.2%)、扬州(13.2%)、泰州(13.1%)、舟山(13.0%)。从三产占比看,16个城市三产占比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占比前5的城市依次为:上海(57.9%)、南京(52.4%)、杭州(49.3%)、舟山(45.0%)、无锡(44.0%)。

三、工业生产较为稳定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742.93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回落7.2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江苏板块占比提升,占比为53.4%,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上海、浙江板块占比下降,占比分别为19.3%和27.3%,比上年回落1.1个和0.9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3个城市总量超过5000亿元,有6个城市总量超过10000亿元,有11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31987.44亿元)、苏州(28212.78亿元)、无锡(14813.18亿元)、杭州(12230.29亿元)和宁波(11848.16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扬州(33.4%)、镇江(30.1%)、泰州(28.3%)、常州(26.8%)和绍兴(26.3%)。

四、社会投资稳步发展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19亿元,同比增长16.9%。分板块看,江苏、浙江板块占比上升,占比分别为55.5%和30.2%,分别比上年提升0.7个和0.9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为14.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8个城市总量超过2000亿元,14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5067.09亿元)、苏州(4279.98亿元)、南京(3757.25亿元)、无锡(3169.18亿元)和杭州(3105.16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泰州(26.2%)、绍兴(24.8%)、舟山(24.3%)、镇江(22.2%)和扬州(21.9%)。

五、工业投入持续增加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工业投入15080.35亿元,同比增长15.2%。分板块看,江苏、浙江板块占比上升,占比分别为65.1%和26.4%,比上年提升0.2个和0.9个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为8.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3个城市总量超过600亿元,8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南京(1836.43亿元)、苏州(1734.52亿元)、南通(1538.79亿元)、上海(1282.91亿元)和无锡(1252.12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南京(25.7%)、舟山(25.6%)、常州(22.6%)、泰州(22.2%)和镇江(20.6%)。

六、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投资10236.01亿元,同比增长27.5%。分板块看,江苏、浙江板块占比上升,占比分别为43.8%和34.0%,比上年提升0.9个和3.2个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为22.2%,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7个城市总量超过500亿元,12个城市增速高于平均增速。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2273.86亿元)、杭州(1302.27亿元)、苏州(1199.13亿元)、南京(896.73亿元)和无锡(877.78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舟山(102.6%)、台州(64.1%)、泰州(48.4%)、无锡(43.3%)和嘉兴(42.3%)。

七、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738.76亿元,同比增长16.4%。分板块看,江苏、浙江板块占比上升,分别为44.9%和30.7%,比上年提升0.4个和0.5个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为24.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0个城市总量超过1000亿元,15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其中浙江7市增速包揽前7位。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6777.11亿元)、苏州(2797.83亿元)、南京(2670.30亿元)、杭州(2548.36亿元)和无锡(2122.72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杭州(18.7%)、嘉兴(18.7%)、舟山(18.4%)、宁波(18.4%)和湖州(18.2%)。

八、对外贸易增长趋缓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出口总额6874.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上年回落16.8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浙江板块占比上升,占比为26.1%,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江苏板块占比43.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不变,为30.5%。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1个城市总量超过100亿美元,13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2097.89亿美元)、苏州(1672.33亿美元)、宁波(608.32亿美元)、无锡(423.12亿美元)和杭州(415.20亿美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南通(27.9%)、泰州(27.2%)、湖州(25.5%)、常州(24.4%)和南京(24.0%)。

九、利用外资增速提升

2011年长三角地区到位注册外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0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分板块看,上海板块占比上升,占比为25.0%,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江苏、浙江板块占比下降,分别为52.7%和22.3%,比上年回落了0.1个和0.5个百分点。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9个城市总量超过20亿美元,5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126.01亿美元)、苏州(90.16亿美元)、杭州(47.22亿美元)、南京(35.66亿美元)和无锡(35.05亿美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南京(33.3%)、常州(24.9%)、宁波(20.9%)、上海(13.3%)和镇江(12.0%)。

十、财政收入稳步提升

2011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422.72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江苏板块占比提升,占比为39.1%,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上海板块占比为36.4%,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浙江板块占比不变,为24.5%。分城市看,长三角16城市中有13个城市总量超过200亿元,12个城市增速超过平均水平。总量前五的城市为:上海(3429.83亿元)、苏州(1100.88亿元)、杭州(785.15亿元)、宁波(657.55亿元)和南京(635.00亿元);增速前五的城市为:镇江(31.7%)、扬州(30.0%)、南通(28.5%)、嘉兴(28.0%)和泰州(26.8%)。

十一、物价水平逐步趋稳

2011年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值为105.2,物价上涨5.2%,涨幅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比三季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分板块看,江苏板块物价上涨5.1%;上海物价上涨5.2%;浙江板块物价上涨5.4%。分城市看,各城市物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16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物价涨幅高于涨幅均值。涨幅前五的城市为:台州(6.3%)、舟山(5.8%)、嘉兴(5.5%)、绍兴(5.4%)和南京(5.4%)。

总体看来,201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运行良好,尽管部分指标增速出现回落,但也有各地主动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在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2012年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看,都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长三角地区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经济领先的地位,必须更大力度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4.001

高萍萍)

猜你喜欢
泰州无锡总量
无锡一棉
幸福水天堂——泰州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泰州古韵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