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12-08-15 00:49胡庆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世界观诚信价值观

胡庆银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主法治,二是公平正义,三是诚信友爱,四是充满活力,五是安定有序,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党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以前强调社会稳定到现在的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都印证了这一点。将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执政的一个重要目标,体现了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战略认识与时俱进和不断深化的作风,是对马克思理论的重要贡献。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其性质决定了高校不仅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还要成为和谐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在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和谐建设——和谐校园的构建。它是高校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是伦理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伦理观方面,主要体现为忠、孝、仁、义、信,即强调对国家要忠心,对父母要孝敬,人与人相处要仁爱,为人处事要义气、诚信;在价值观方面,主要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强调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律己修身、在集体组织上要尚群为公、在生活上要崇尚节俭、在事业上要自强不息;在世界观方面,要切实体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归纳:一个是和而不同,二是求同存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里所指的和谐并不是完全的统一的意思,主要应该是指事物的协调、均衡及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具体到和谐校园来说,主要就是指学校的协调、有序和均衡发展,学校内部的各种要素需要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状态中,也就是说校园组织结构之间的各种要素的一种和谐、学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和谐,还包括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的一种和谐均衡。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知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主法治,二是公平正义,三是诚信友爱,四是充满活力,五是安定有序,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必然应该体现和谐社会构建所具有的六大特征。当然,这也是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比较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谐校园是传统文化的延伸,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和谐校园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其成员(教师与学生)在伦理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要求。因此,要搞好和谐校园建设,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本清源。

二、加强传统文化伦理观教育,展现和谐校园的文化底蕴

(一)以“仁爱孝悌”教育为媒介,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校园的核心可以说就是人际关系。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和谐校园的内涵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人际关系和谐也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前进的前提,如果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事业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校园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另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仁爱孝悌”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这对树立良好的尊老爱幼的优良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全社会的凝聚力。再者,通过不断加强“仁爱孝悌”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还可以凸显大学生们在激烈竞争中的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和诚心诚意的目的,实现师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在学习、生活、工作及思想等多方面得到共同的进步,让全体大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二)以诚信教育为手段,弘扬“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传统美德。诚信不但是每位师生的立身之本,而且也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在诚信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学术造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学生国贷违约造成银行死账也时有耳闻,等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尤其是要大力宣传开展诚信教育,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广大师生的诚信意识。另外,领导干部更要做到诚信服务,明确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和加强自我修养的意义,坚决改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全体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和诚信育人,树立师德师范榜样;具体到学生来说,要培养自己诚实做人和诚信做事的优秀美德,特别是要强化和增强自身的信用意识。

三、加强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树立和谐校园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律己修身”是根本,建立心灵道德防线。民主、公平、正义是和谐校园的显著特征,也是其本质内容。这要求其中的成员能律己修身、洁身自好,有高度自觉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影响下,各种外在的诱惑开始侵蚀校园文化,所以一定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很多的事实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通过律己和修身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社会道德要求尽快成功转化为个人的内心信念,然后又可以将这种信念继而转化成实际的道德行为。这样不但改造了外部世界,而且也改造了主观世界,从而使得人性都表现出善良的一面,让道德理想成为一个人的心灵基础,这样就可以在任何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以保持住人应该具有的气节和人格。一旦师生对道德理念的追求缺失,就必然失去精神支柱,或者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走向了沉沦。从这个角度看,校园内的师生必须修身律己,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起自身心灵中坚定的道德防线。这是和谐校园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尚群为公”是关键,增强凝聚力。如上文分析,和谐校园强调的是诚信友爱和安定有序,其实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弘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价值观就是以国家和集体为本。在当前高校中,部分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具战斗力或战斗力低下,这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高校师生更应该弘扬“尚群为公”的思想,要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然后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则可以有效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明确学校是一个集体、学院是一个集体、班级是一个集体、宿舍是一个集体,增强师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把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好,还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及适应能力。

(三)“自强不息”是手段,树立和谐典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表达了勤奋的重要性,也告诉每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必须做到自强不息。和谐校园强调的是全体师生的和谐发展、成才。而高校师生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之间,要想成材和发展,要想有所作为,除了依靠外在的条件外,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那些自强不息的古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广为宣传和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实现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树立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先进个人典型,来引导、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和谐型校园建设的积极性。

(四)“平天下”是目标,实现校园和谐。古人“平天下”,其实就是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是个人价值观的最高层次。而对于在现代社会中,在校园建设中,实现和谐型校园是主要目标。实现和谐型校园其实是形成和谐校园所要求具备的伦理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展“平天下”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让师生能更进一步领会其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地树立和谐型校园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确实推进和谐型校园构建的进程。

四、加强传统文化世界观教育,坚持和谐校园的发展方向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们的世界观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人们改造世界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是典型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强的指引作用。校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需要有传统文化的引导,这样才能尽可能少走弯路,这是校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构建的是有社会主义特色、有中国特色、有地方特色、有专业特色的和谐型校园,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还要学习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结合我们国家、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和谐型校园特色的世界观。

总之,我们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谐校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就自然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及独有的行为规范。构建和谐的校园和和谐社会都不能离开中国传统的文化,都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阈下构建和谐的校园和和谐的社会,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创建。

[1]闵洁.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17-18.

[2]王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0-112

[3]闰春娥.论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13-15.

[4]高东洋.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J].工会论坛,2006,(5):71-72.

[5]孟宪华.刍议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06,(4):5-8.

[6]韩俊秦.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J].太原大学学报,2006,(27):26-27.

[7]李远贵.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6-3):91-95.

[8]郑小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13.

猜你喜欢
世界观诚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世界观—雕塑遗产》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