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研究

2012-08-15 00:45胡绿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理论课考核

胡绿叶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研究

胡绿叶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31)

科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更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作用;特点;构建

“考核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体系上,它是由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要素构成的。”[1]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贯彻实施,也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要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目标考核、教学反馈、课程导向作用,就必须适应其抽象性、多元性、延续性的特点,转变考核理念、丰富考核内容、扩展考核主体、优化考核方式,构建科学、公正、客观、可行的考核体系。因此,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作为课程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有效反映课程教学的效果,并进一步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考核体系的作用主要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目标的实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成长差异的检验来体现。

1.1 目标考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建设必须围绕课程功能目标的实现而展开。这主要通过实现课程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来体现。

第一,宏观目标。课程考核体系所要检验的首先就是国家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否实现,也就是国家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如果离开这个宏观目标,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失去自身的思想性、政治性,而等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点。我们的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既要合格又要可靠,既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第二,中观目标。这主要是指各个高等学校根据宏观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而制定的具体目标。这包括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学校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这就要求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必须要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进行改革创新,凸显自身特色。

第三,微观目标。这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在宏观目标和中观目标的指导下,是否实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否做到了知、信、行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最终目的和最终体现都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逐步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引导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1.2 教学反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不仅是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检验。通过考核,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扬长避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考核,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改革创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3 课程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通过考核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导向,影响其对课程的认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首先,学校如果重视课程的考核并且保证公平公正,学生相应就会重视这门课程。其次,在考核内容的安排上,如果是注重知识的考核,学生就会加强记忆;如果是注重行为的考核,学生就会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再次,在考核的难易度上,过于容易则会引起学生的轻视,敷衍了事;过难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引起排斥心理。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特点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硬性的指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具有抽象性,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这就决定了课程的考核体系呈现出抽象性、多元性、延续性的特点。

2.1 抽象性

大学专业课程的考核比较重视学生所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明确的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考核的标准和依据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包括学生在政治和道德方面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信仰、理想、行为的发展。这些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需要将其量化,使之具有具体性、可测性、可操作性。

2.2 多元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目标、考核内容的多元性决定了考核体系的多元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核主体的多元性。一是学校的考核,这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检测。二是社会的考核。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帮助其走入社会融入社会,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的考核。三是国家的考核。我们的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既要合格又要可靠,既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第二,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对学生知、信、行的教育和培养,主要包括学生在政治和道德方面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信仰、理想、行为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停留于通过考试、考查检查学生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程度,更要考核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的意志,考核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程度、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考核学生是否树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考核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三,考核方法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内容的多元性决定了考核方法的多元化。课程考核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使考核具有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2.3 延续性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灌输和技能传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引导性教育。它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认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的逐步纠偏和引导,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大学教育中,也能延续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就决定课程的考核具有延续性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的考核不能仅停留于对知识概念掌握程度的检验,更应体现对学生思想认识进步的评估,正确判断能力的检测,健康人格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判定和鼓励上。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要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就必须要适应其抽象性、多元性、延续性的特点,转变考核理念、丰富考核内容、拓展考核主体、优化考核方式,构建科学、公正、客观、可行的考核体系。

3.1 转变考核理念

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考核理念,是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的前提。要改变为了考核而考核的传统理念,树立考核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不是将考核游离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之外,而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有效发挥考核的导向性功能。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单向性考核理念,明确考核是双向性的,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有效发挥考核的反馈性功能。要改变传统的偏向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结果性考核理念,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都应纳入到考核中,发挥考核的发展性功能。

3.2 丰富考核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整个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知—信—行。”[2]知,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信,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掌握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行,主要是将理想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知是前提,信是关键,行是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要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片面性、阶段性考核,不断扩展考核的内容和时空,加强对学生知、信、行的全面性、全程性考核。

3.3 扩展考核主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建立复合式的考核主体。所谓复合式考核主体,就是成立一个包括任课教师、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和社会在内的考核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辅导员、学生、社会都是考核的主体,但承担的任务不同。任课教师要独立完成对“知”的考核,同时要参与对“信和行”的考核。对于“信和行”考核内容,由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表现进行考核,学生则在班委会的组织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互相考评,社会则根据学生暑期实践、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等进行考核。共同体在共同参与的考核活动中,达成了对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理解,并在追求目标时形成了考核的一致性程序和过程,改变了传统的考核关系,使考核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教育的过程。

3.4 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和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3]

第一,细化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也叫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的考核来实现。

(1)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专题讨论、作业完成。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及时领取学生成绩记录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进行打分并记录在册,对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进行打分并记录在册,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开设几个专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的能力,并进行打分记录在册。

(2)校内表现主要包括班级参与、社团活动等,主要由辅导员和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协助完成。校内表现主要通过学期结束时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来体现。

(3)校外表现主要包括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校外实习等形式,主要通过社会相关单位协助完成。对学生校外表现的考核主要是以学生校外实践的相关单位出具的评价报告和学生的调研报告为依据。

第二,量化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果性考核,体现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之后。期末考核可以采取卷面考试、口试、学期论文、社会实践报告形式进行。

(1)卷面考试。通过试卷考试,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相应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建立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但是也容易使学生偏重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这就要求要不断优化试卷试题结构,既能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因此,可以实行闭卷开卷相结合的方式,闭卷部分主要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核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开卷部分可以采用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等形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值的分配上,开卷部分所占比例可以多一些。

(2)口试。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有效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连续追问问题,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避免作弊之嫌。

(3)学期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几个专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专题撰写学期论文(调研报告)。这种考核方式能督促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社会,有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三,优化成绩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成绩总体上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在考核成绩的分布上,各学校和各课程可以有所不同,但为了加强对学生“知、信、行”的综合考核,有效发挥考核的导向功能和发展功能,平时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应占60%以上。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课堂表现占40分,校内表现和校外表现各占30分。期末考核采用百分制,根据所采取的形式进行有效打分,占课程总成绩的40%。

[1] 杨现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2007(6):77.

[2] 周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功能缺失与体系重构[J].文教资料,2005(36):55.

[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S].教社政〔2005〕5号.

Study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HU Lvye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31,Chin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of evaluation’s target assessment,feedback of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guid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e have to adapt its abstractness,diversity and continuity,change evaluation idea,enrich evaluation content,extend assessment main body,optimize assessment methods,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impartial,objective,feasible evaluation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evaluation system;role;characteristic;construction

G 641

A

1671-7880(2012)05-0026-04

2012-06-03

胡绿叶(1981— ),女 ,安徽黄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建设。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理论课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