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研究

2012-08-15 00:42京,王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理论界阿尔都塞马克思

何 京,王 伟

(1.南京政治学院 政治理论一系,江苏 南京 210003;

2.解放军边防学院 基层政工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8)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研究

何 京1,王 伟2

(1.南京政治学院 政治理论一系,江苏 南京 210003;

2.解放军边防学院 基层政工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108)

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学生运动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陷入低潮。但一股新兴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于70年代末 “横空出世”,再次引起了西方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于这时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自然延伸与社会以及学术环境的 “左转”后碰撞的结果。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研究

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于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但据英国学者G·洛克考证,早在1956年波兰就出现了一个“语言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不过,波兰的这个学派在世界学术界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影响力远小于以柯亨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两个有着类似倾向的学派为什么会遭遇完全不同的历史境遇呢?原因就在于20世纪50年代的波兰还没有具备分析的马克思诞生及产生广泛影响的丰厚土壤,那时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早熟的、偶然的。只有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才拥有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丰厚土壤。

一、美英社会矛盾的激化奠定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使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之日起第一次出现了可与之匹敌的制度,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逐渐激化。作为资本主义阵营“带头大哥”的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50年代美国的反共、排外思想形成了以清除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借口,打击和迫害民主及进步力量为实质的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60年代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在国际上的发展,出兵越南,结果深陷越战泥潭。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加上中东战斗导致的石油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了“两高一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的“滞涨”局面,再加上战后美国社会一直持续不断的民权运动,这些事件于六七十年代动摇了人们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这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左翼思潮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柯亨在谈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回答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要灭亡以及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胜利的问题。由此可见,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英美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英美左翼思潮的兴起提供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学术环境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左翼思潮于六七十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崛起。在欧洲大陆主要表现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欧洲理论界的流行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学生运动持续高涨,在美国则体现为以大学校园为中心的理论界的集体左倾,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左翼思潮在大学校园内的流行。据统计80年代初,400多种“马哲”课程在美国各大学哲学系相继开设,大量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及读物也被各相关学科编制出来。“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等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并经常召开会议,研讨马克思主义相关问题。由于英美特殊的历史渊源及同盟国的政经关系,英国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英国于70年代末出版了一批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作品,其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柯亨的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也是这时候发表。虽然,英美这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热潮主要限于校园之内和思想界,没有像欧陆那样发展成广大群众参与的以颠覆资本主义制度为最终目的的社会运动,但从相关研究者的思想及对英美思想界上所产生的影响的意义上来说,开始于七八十年代美国大学校园的这股马克思主义热潮仍然可以称之为一场“革命”。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奥尔曼认为:“今天,美国大学里正掀起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员开始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如何发生作用(它为谁服务得好,为谁服务得差),它如何兴起及其发展趋势的解释。不过这是一场和平的、民主的革命,主要以著述和讲演来进行斗争。”[1]这样,左翼思潮在英美的兴起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环境。

三、欧陆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提供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资源

由于舆论及学术氛围的“左转”,英美在六七十年代翻译、介绍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思想。其中,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则直接导致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首先,阿尔都塞的著作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中拥有很大影响。柯亨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中说:“在那一时期,英国年轻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被阿尔都塞及其学派的著作强烈吸引,我本人仔细研究了《保卫马克思》和最初两卷本的《阅读〈资本论〉》。”[2]其次,阿尔都塞提出历史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化指明了方向,但其在具体历史理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与其所倡导的方法的差别同时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直接动力。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提出了历史理论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中首先注意精确性,即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及其含义和论证具有精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特点,以及对这些概念与它们的幻影的区别,进行精细的研究并得出精确的认识。”[3]但在柯亨看来,在具体研究中阿尔都塞并没有在著作中将这个原则贯彻到底,阿尔都塞的著作用语含混不清,这就为柯亨按照阿尔都塞所提倡的方法和原则来发现“持久重要的马克思”提供了直接动力。第三,以阿尔都塞主义为代表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衰落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道路。“阿尔都塞等人曾一度弘扬科学精神,强劲地反驳了把马克思主义‘软化’为人本主义的思想理论倾向,但抛弃一切客观性的法国‘五月风暴’却又使理论界重新转向激进的人文思潮与社会批判理论。在这之后,随着‘第三世界’问题在理论界的崛起,以及生态保护、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等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展开,主体与自由再度成为‘革命’理论的主调,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却由此滑落。”[4]这种滑落虽然使阿尔都塞的理论的影响力在它追随者中开始衰落,但为随后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者沿着阿尔都塞开辟的方向在更高的方法论层次上反省、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空间。这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大陆五六十年带来的繁荣就为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诸多直接的理论资源。

四、“九月小组”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发展提供了组织平台

柯亨于1978年出版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一书一般被认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85年在英国和法国推出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理论》大型丛书则是标志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一个新的学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终结、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西方学术界陷入低潮后,在并不算长的8年时间里从出场走到了成熟,也算一个小小的成就。这除与英美特殊的社会环境外,也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成立的一个定期讨论相关问题的组织即“九月小组”密切相关。《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后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左翼理论家或关心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开始阅读这本书,作为曾经参加过坚定的左派的挪威社会主义运动组织的埃尔斯特也被这本书吸引,非常巧合的是当埃尔斯特阅读这本书时,柯亨也在阅读埃尔斯特给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型原本》,两个不同地区素不相识的学者在阅读对方著作时,都发现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倾向,即都主张以分析方法来探讨马克思,即通过分析使概念、命题以及论证过程清楚明了,结论经得起逻辑的检验。与此同时,埃尔斯特也发现“不同国家的同仁们也在从事类似的工作”。志趣相投使埃尔斯特首先联系了柯亨,并在柯亨的帮助下于1979年9月在伦敦召集了一次来自欧洲国家的12个马克思主义者或准马克思主义者参加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主要讨论了剥削问题。1980年9月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决定每年聚会一次,论题不仅是剥削问题,还包括分配公正、恐怖主义、国家帮助儿童的责任等诸多问题。这样,一群坚持以所谓分析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左翼学者组成的小组就正式诞生了。由于会议一般在9月进行,所以这个小组又被称为“九月小组”,而柯亨对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作为“九月小组”形成过程中最初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柯亨成为了这个小组的核心并拥有“九月小组”的徽标。作为一个平台,“九月小组”一方面使很多具有分析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走到了一起,坚定了他们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奉,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及人员保证。另一方面,“九月小组”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直接展开讨论的机会,方便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能更好地取长补短,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迅速走向成熟提供了智力支持。

五、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是马克思主义内在发展逻辑自然延伸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在其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短短几十年间,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留下的浩如烟海般的文本发展出了几十乃至上百种有一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由于缺少共同的方法论或对于方法论理解上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这些流派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指向、实践策略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理解,另一方面,这些不同也无法构成良性竞争,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局面类似于黑格尔去世后的欧陆哲学界:有竞争而无良性竞争、有发展而无深入发展。但从理论需要上讲,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流派正处成长阶段,发展空间仍然较大,没有面临类似黑格尔哲学体系崩溃后欧陆哲学所面临的急需理论突破的相对成熟的“碎片化”局面。从现实层面看,20世纪初期直到80年代以前,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世界国家此起彼伏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等一系列的成功。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实践上的巨大成功掩盖了其理论上面临的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分析,此时马克思主义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方面,欧陆马克思主义已与各种西方思潮进行了结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在欧陆也得到充分发展,面临着又一次的理论突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政治上的不成熟以及右派势力的镇压,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生运动于60年代末的失败,使西方马克思主义遭遇了实践上的重大挫折。这在西方左派理论家看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马克思主义都面临着发展上的又一次瓶颈,需要更深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者更具代表性的方法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指导下一步的实践。而此时,分析哲学氛围浓厚、个人主义盛行的英美社会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发展趋势发生整体性“左转”,以英美左派理论家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就产生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是否可以引进分析哲学、方法论个人主义等方法论原则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甚至引起马克思主义史上的“语言学转向”的疑问。当然,这是值得尝试的,他们也进行了尝试,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1]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5.

[2]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94.

[4]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0.

Analysis of the rise of M arxism

He Jing1,W ang Wei2
(1.First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eory,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Nanjing 210003,China;
2.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 of PoliticalW ork for Grass-root Unit of the PLA’s Academy of Border Defense,Xi’an 710108,China)

With the failure of the students’ movement in the late 1960s,the research into Marxism didn’t remain a heated field in the West.However,a newly-emerging Marxist thought-analytic Marxism came into being in the late 1970s,which drew much attention to Marxism once again in the western theoretical circle.The rise of analytic Marxism at that time is not an accidental event,but the result of natural extension of logical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nd the left-turn collision of society and academic environment.

analytic Marxism;rise;research

A1

A

1673-8535(2012)02-0046-04

何京(1981-),男,安徽肥东人,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

王伟(1982-),男,陕西西安人,解放军边防学院基层政工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军队思想道德建设。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2-01-11

猜你喜欢
理论界阿尔都塞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跳频序列的理论界
阿尔都塞接受“毛主义”概说
跳频序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