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问题研究

2012-08-15 00:48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职称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尚 漪

(安徽大学 党委统战部,安徽 合肥230039)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作为新鲜血液补充到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

青年教师刚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换,精神风貌、情感表达、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年龄大小与在校大学生大多相仿类似,就是在校大学生的大哥大姐,大学生很容易和他们接近,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更容易成为大学生模仿的榜样,对在校大学生各方面有着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认识和信仰追求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值得欣慰的是高校中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基本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但毋庸置疑,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中仍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信仰宗教、个人本位、权力至上主义、无任何信仰等等,总之,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这就很难胜任教师的“教书育人、率先垂范”的作用,也将对在校大学生的成才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的成因探析

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时代的变革,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坚定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这必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交换法则极容易导致一些马克思主义修养不足、道德意志薄弱者见利忘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现象,高校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刚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虽然他们中间的大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有明确的信仰,但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中的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中国传统中的各种剥削阶级尤其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消极思想,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思想等仍然在或隐或现地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中部分青年教师由于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致使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发生一定的困难,以致于这部分青年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上课时有时会“一脑袋的困惑去面对一大群的困惑”[1]。

(二)教育信仰缺失,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教育信仰是信仰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对于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教师来说,它是教师对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之人及对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价值的信服和尊崇,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人自身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2]。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信仰,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道德。但是近些年由于高等教育的扩张,需要大量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因此使一些高校在新进教师时的资格要求、准入门槛方面放低,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省、内化教育,使有些青年教师教育信仰比较模糊,缺乏使命感。思想上认识不足觉悟不高,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失当敷衍。有些青年教师连最基本的教师职责、任务都不能胜任,但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对课酬高低、津贴等级以及职称评定这些与自己利益紧密相关的方面则斤斤计较,过分关注,从而让教育的功利色彩加重,淡化了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本来价值的认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风气,从而也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思想状况。部分青年教师教育信仰、职业道德的缺失,使教育实效性大受影响[3]。

(三)高校体制公平性缺失,影响了青年教师对科学信仰的追求

在许多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问题,以下方面比较突出。其一,重“用”不重“养”,对人才进行“杀鸡取卵”式地掠夺使用,缺乏可持续的科学观。高校引进人才时往往是从缓解师生比压力的角度出发,急功近利,因此降低了准入门槛,忽视对新进人才的敬业精神和教育信仰的考察;人才引进之后,缺乏对其进行敬业精神和教育信仰的继续教育和培养,不能及时“充电”。甚至有的青年教师一进入高校,特别是在一些社会办学的高职院校中,为了节省教学成本,新进的教师连流于形式的培训都没有进行,便马上上教学第一线,承担了与其身份和能力不相符的繁重教学任务。其次,很多学校还出现了“欺生”现象,单位在分配教学任务时,高职称的老教师少上课甚至不上课,而低职称的青年教师担纲主要教学任务,还美其名曰年轻教师年富力强,能者多劳,要勇于挑重担,教学任务分配不公。其三,高校“行政化”现象影响严重。高校是教学科研单位,教学科研活动是最为基本的活动,教学一线的教师承担的是学校的最基本的教学科研任务,但是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职称评定时,教学一线的教师职称评定时条件苛刻,而在学校行政单位的“官们”有着种种的便利条件,一方面担任着“官职”;另一方面又轻而易举地获取“职称”,所以职称的评定标准不一,从而对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有些年轻人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而是刻意钻营,趋炎附势,巴结领导,获取官职;还有一些青年教师既不愿走前者的路,晋升职称又难,前途灰暗,因此积极性大受影响,工作中敷衍塞责,甚至躺倒不干等等。由于种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使年轻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异,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产生了一些不良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近些年在我国包括高校青年教师中,市场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教师干脆得过且过,几乎没有什么信仰追求。

(四)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难有远大理想和信仰

高校青年教师资历浅,收入低。但却正处在人生关键期,面临的各种压力是高校各年龄段教师中最重的。工作上,是教学技能的培养期、理论水平的提高期、同事和领导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形成期,这都是青年教师必须重视和小心应对的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压力,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甚至时刻要面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青年教师在这方面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生活上,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转折时期,面临婚恋、生育、住房、赡养父母和抚养小孩等多方面的重大人生问题。许多青年教师在此多重压力下疲于应付,不仅谈不上敬业精神和教育信仰的培养,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职业倦怠和生活倦怠心理[4],几乎无暇顾及到崇高理想信仰问题的思考和追求。

二、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以上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原因的探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信仰,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包括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危害是极大的。没有信仰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所以首先人应有理想、信仰,为人处世对未来总要有所追求和向往。常言说得好: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追求的,理想信仰是人生的追求目标,没有理想信仰的人生将会是盲目的人生,只有黑暗,没有光明。

高校青年教师没有信仰以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害极大,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探讨对策:

(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杜绝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侵蚀

人不仅要有信仰,而且要有科学的信仰,科学的信仰就是理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所以我们应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未来才能充满信心。其他的信仰包括宗教信仰,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内容和积极作用,但其迷信和消极的方面更多,是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内容和积极的作用相比的。因此,我们要杜绝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度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在社会上包括高校中一度流行“告别理想”、“告别信仰”、“告别崇高”、“告别革命”的思潮,以及“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论调,使现实中出现了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的低俗现象,以至在有些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宁在宝马车中哭……”一类的言论,在青年包括青年大学生中流行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话。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迷失人生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最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方向的,因此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奋斗目标、精神支柱、前进动力。尤其是对我们高校的青年老师和在校大学生的成长意义特别重大。

(二)加强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承担起教育使命

2001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得道德的底蕴,并与传统道德相承接,紧密地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其中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中共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等也一再地予以强调。职业道德是所有的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作为高校的教师更应该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单位,从事教师职业,对于教师本职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要遵循的职业准则还有很多困惑,因此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从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岗前培训开始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高校青年教师一定要坚定马克主义的教育信仰,要把教育事业真正当成夸美纽斯所讲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认真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使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高校青年教师重视职业道德,将对大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所以高校青年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职业信仰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高校体制,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性

马克思主义给人的价值作了科学的阐述:人的价值一方面在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和付出,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学校一定要尽可能地给教师包括青年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轻他们的压力。学校制度建设方面力求要做到公平正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公平正义,不平则鸣,将会破坏学校的安定和谐。如青年教师最重视之一的事是职称的评定,晋升了职称,名利双收,也是对青年教师价值的承认肯定,所以职称的评定一定要客观公正、公平合理。评定职称的条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高不可攀,使人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调动积极性;过低,很容易获得,不需要做多大的努力,也很难使人的积极性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另一个方面还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不适当地经常变动,使人难以适从。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科学,公平合理,这也是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理由。社会主义的学校必须贯彻好马克思主义,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青年教师,自然就能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青年教师更要模范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排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干扰,因为他们更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和国家的未来。

[1]刘国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1-73.

[2]叶文梓.论教师的教育信仰[J].浙江社会科学,2004,(2):112-116.

[3]程现昆,周万春,李秀华.高校教师的信仰现状及其重建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0,(21):86-87.

[4]闫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9):53-54.

猜你喜欢
职称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