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育研究的特色之作——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回眸与前瞻》

2012-08-15 00:42郭声健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钢琴研究发展

郭声健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由曾晓安、杜学元两位教授合著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回眸与前瞻》(以下简称为《回眸与前瞻》)不久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钢琴教育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40多万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钢琴教育的学术性专著”,“试图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作一回顾,分析现存的问题,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为搞好当前的钢琴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①

通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本特色鲜明的关于钢琴教育研究的学术专著,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既是钢琴教育的通史著作,又是钢琴教育的现实读本。

《回眸与前瞻》的作者对该书的定位是“一部钢琴教育通史性著作”,它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即民国之前的钢琴教育、民国时期的钢琴教育(1912—1949)、快速发展的钢琴教育(1949—1965)、遭受挫折的钢琴教育(1966—1979)、恢复与飞速发展的钢琴教育(1980年至今)。这样的历史分期,既符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又尊重和体现了包括钢琴艺术在内的整个艺术和艺术教育的自身发展特征。值得肯定的是,该书客观、全面立体地回眸我国钢琴教育发展历史,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追根溯源,注重探讨钢琴教育的不同发展时期与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它“以时间为线,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回顾,力图还原当时钢琴教育的具体状况,并把钢琴教育的发展、变迁等放在社会发展的时空中加以分析,力图探讨影响钢琴教育发展的内外动因,揭示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规律性”。②

与此同时,《回眸与前瞻》一书也是一部客观描述我国钢琴教育现状的钢琴教育现实读本。它“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钢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剖析,对未来发展作了预测”。因为作者“相信这种既重视历史、又重视现实、还关涉未来的研究,更能看清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本质与内在逻辑”。③可以说,该书前瞻未来直面现实,提出改革创新思路,使其在具有重要史料研究价值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专门研究了“我国钢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提出和分析了我国钢琴教育所存在的学习目的功利性、教学方式单一性、教学内容封闭性、教材缺乏系统性、师资素质差异性等五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或富有启示意义的我国钢琴教育未来改革发展思路,其现实价值值得肯定。

二、既是钢琴教育的发展溯源,又是钢琴教育的思想沉淀。

《回眸与前瞻》既是一部钢琴教育发展史,又是一部钢琴教育思想史。作为一部发展史,它富有创建地侧重研究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源流;而作为一部思想史,它富有胆识地专题研究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该书对我国钢琴教育历史的回眸是从西方钢琴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回顾开始的,它追溯了西欧钢琴教育的萌芽活动和到巴托克时期钢琴教育的逐渐成熟、直至东渐引入中国的全过程。如此的追根溯源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视野和良苦用心,让读者对中国钢琴教育的起源及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有一个全景性的观照。而该书对于中国钢琴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的描述与分析同样也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纵向发展的脉络理顺清晰,而且每一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丰富立体。从学校钢琴教育到社会钢琴教育、从普通钢琴教育到专业钢琴教育、从钢琴教材建设到钢琴师资培养、从钢琴课程设置到钢琴教学方法、从钢琴教育科研到钢琴教育实践,等等,关涉钢琴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书中一一呈现,使读者对我国钢琴教育发展的历史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把握。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钢琴教育的发展史必然是与钢琴教育的思想史交融在一起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回眸与前瞻》一书,不仅在回眸我国钢琴教育历史的过程中对钢琴教育思想的分析和阐释给予了关注,而且辟出专章“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点研究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位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这本书也是对我国钢琴教育的一次思想沉淀。书中对朱工一、周广仁、郑曙星、应诗真等四位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和智慧内容翔实、内涵丰富,包括了钢琴教育目的论、钢琴教育方法论、钢琴教师素质论、钢琴教育师生观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钢琴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既是我国钢琴教育领域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又是我国钢琴教育未来发展的思想指针。

三、既是钢琴教育的指导用书,又是钢琴教育的资料宝库。

尽管作者将《回眸与前瞻》定性为一部“钢琴教育通史性著作”,一项钢琴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但在我看来,这种定位并不全面,还未能充分体现该书实际所体现出的现实价值,因为它还是一本钢琴教育的实践指导书,一个钢琴教育研究的资料库。

正如前面已经谈到的,这本书在回顾历史和审视现状时,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钢琴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如关于学校钢琴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法探究;关于不同层次类型的钢琴教育方面的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钢琴教育特色与规律;关于社会钢琴教育方面的考级指引、教学模式、钢琴赛事;关于钢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教师素质、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关于钢琴教育学术交流方面的学术刊物、学术机构、学位点建设,等等。上述各个方面,应该说都是与钢琴教育实践和钢琴教育的改革发展息息相关的,而这些内容在书中都有专门研究。也正是因为如此,该书才能够在最后一章顺势提出我国钢琴教育的未来改革设想,包括:钢琴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钢琴教育改革的方式与内容。可以说,作者对于我国钢琴教育的前瞻,是建立在对钢琴教育的历史回眸与现实审视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该书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该书还收录了与钢琴教育相关的大量文献,以及关于钢琴教育院系与专业布局、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丰富数据和统计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我国钢琴教育提供了难得的资源。

四、既是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又是教育研究的全新视界。

钢琴教育学可以说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钢琴教育,无论是研究其历史还是现实,是研究其理论还是实践,只懂钢琴艺术不行,只懂教育同样也不行,最为理想的研究范式是音乐专业人士和教育专家通力协作,构建钢琴教育研究的共同体。在这方面,《回眸与前瞻》一书做出了有益尝试,并获得了明显成效。

这本书是两位作者的合作成果。作者之一的曾晓安教授,是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期从事钢琴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钢琴教育经验。另一位作者杜学元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教育学者,他也长期关注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曾主编《中国音乐教育通史》。正是因为两位不同领域的学者的协同合作,才使得《回眸与前瞻》一书既能体现出钢琴艺术的专业特色,又具有较浓郁和扎实的教育理论意味与功底。

包括钢琴教育在内的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相比音乐艺术自身的研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尤需夯实。钢琴教育,既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加强和深化钢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仅对钢琴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而且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内涵,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学者来关注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来加盟音乐教育研究队伍,给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宽音乐教育的研究视界,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①曾晓安,杜学元.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回眸与前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1.

②曾晓安,杜学元.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回眸与前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1:2.

③曾晓安,杜学元.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回眸与前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2.

猜你喜欢
钢琴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