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间音乐视域下的高师学前音乐教育

2012-08-15 00:42黄春蕾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广府粤剧舞狮

黄春蕾

(肇庆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相对来说独特的民间音乐资源。广府民间音乐是岭南音乐文化的表率和典范。广府地区(泛指整个操粤方言的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包括南海、中山、番禺、顺德、台山、开平、恩平、新会、粤西肇庆、湛江,以及南路之钦州、合浦、北海、防城和广西南宁、梧州、玉林等地区)的居民一般都集中在江河的两岸,丰盈的江水滋润了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使得广府民间音乐带有明显的江河水乡的特点。其中,广东音乐的轻快婉转、民间歌谣的丰富多彩、舞龙舞狮的活泼欢快等都使广府民间音乐带上明显的地域烙印。因此,在广府地区的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利用广府民间音乐资源开展教学,能加速学生的专业成长,使他们获取更多的广府民间音乐理论知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民间音乐教育能力。

一、确定广府民间音乐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民间音乐教育对于弘扬和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高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肩负着为幼儿园输送优秀的民间音乐教师的任务,应注重以《纲要》的理念和精神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广府民间音乐为重点,制定出适宜的教育目标。目标的确立应包括:1.学生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2.通过学习,具备民间音乐教育能力。包括实施幼儿民间音乐教育必备的知识素养、课程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等。3.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过程,重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共享,真正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精选有代表性的广府民间音乐教育内容

广府民间音乐古老而年轻,丰富多彩。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西文化的碰撞,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每一种民间音乐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从本地的实情出发,精选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学习的对象,能使学生较快抓住广府民间音乐的内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学习中主动地挖掘更多的广府民间音乐教育资源。

1.粤剧和广东音乐。

粤剧民间俗称“大戏”,是最大、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剧种。唱腔丰富,有星腔、虾腔、女腔、乞儿腔等。伴奏乐器结合了二弦、小提琴等中西乐器。剧目十分丰富,计有3000多个。服装和道具方面也颇具特色。历代著名的演员有李文茂、马师曾、红线女、罗平超、文觉非、新马师曾等。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有粤剧粤曲茶座、私伙局等具有广府民间音乐特色的表演场所和组织。粤剧是广大学生较熟悉的剧种,里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例如:演唱粤剧的选段;欣赏传统的粤剧剧目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设计、表演、游戏等活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粤剧艺术的喜爱与理解。广东音乐以广东民间曲调和粤剧音乐曲牌为基础,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动地反映了广东地区丰富的民俗风貌,里面蕴藏着良好的教育契机。例如:广东音乐《扒龙船》,音乐形象地表现了广东地区端午赛龙舟的热闹情境。此乐曲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韵律活动等活动中都能进行设计,能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爱家乡的教育。

2.民间歌谣。

粤人好歌,岭南自古就是诗歌之乡。历代文人迁入广东后,诗歌文化传入,与当地文化融合,致使民间歌谣盛行,诗风长盛不衰。在诗风熏拂之下,文人诗风对民间歌谣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日常生活一事一物,一举一动皆可入歌,有些村镇,如广东新兴的高村(旧称歌村),粤西郁南县的连滩镇是远近闻名的“西江歌乡”,形成人人会唱歌,事事皆唱歌的民间文化习俗。各类体裁,半文半白的民间歌谣兴起,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在音乐教学中,精选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广府民间歌谣素材,进行欣赏、评价等实践,能培养学生尊重和自觉保护民间音乐,自觉深入了解并掌握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的民间音乐素养。

3.民间游艺竞技。

广府民间游艺竞技活动种类繁多。其中最受男女老少喜爱的是“舞狮”。它象征如意吉祥,又熔武功、体育、舞蹈和音乐于一炉。舞狮时,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另一人扮大头佛。锣鼓响起,舞狮开场,随着鼓点的变化,表演“狮子出洞”,“窥测方向”,“过三山”等套路。千姿百态,生动形象。学生对舞狮这一传统民间习俗的了解,能帮助他们在其中找到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的教学元素。如利用舞狮中的套路设计适合幼儿进行的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按照舞狮锣鼓节奏组织打击乐活动等。另外,广府民间游艺竞技中的舞火狗、乌石蜈蚣舞、雄鸡舞、舞纸马、舞春牛等其他动物舞,都是学生设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优秀民间素材。

三、培养学生开展广府民间音乐教育的能力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观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对教学本质和价值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施教者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和目标的确立,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影响着教学的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树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教学观。使他们认识到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要大力弘扬本土优秀的民间音乐,通过引导幼儿学习本土民间音乐,可让幼儿充分了解本地区民间音乐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

2.培养广府民间音乐教育能力。

广府民间音乐资源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合理安排这些资源,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应重点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进行培养。幼儿园常见的教学形式有歌唱、韵律、打击乐演奏、欣赏、音乐游戏等。在学生课堂试教阶段,从熟练掌握单一教学形式的课型为主到尝试进行几种教学形式的综合应用。在学生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应根据广府民间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从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特点出发,提出合适、具体、操作性强的层次性活动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幼儿、教学情境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广府地区特有的材料、环境和事物,使民间音乐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强民间音乐教育与语言智能、科学智能、运动智能等的相互联系与整合,优化民间音乐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广府的人文资源和民间民俗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参观、访问活动;对话民间艺人,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真实的民间音乐体验,拓宽民间音乐经验视野。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能使广府民间音乐教育信息更加丰富,展示更加直观,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网络的合理运用,则使学生为广府民间音乐教学储备了大量可利用资源。

3.重视教育实习,提高教育反思能力。

教育实习,能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和提高从事民间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检查他们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教育实习,能在实践中考察到学前教育阶段广府民间音乐教学的现状;密切关注幼儿对广府音乐的兴趣和反应,学习如何适时地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策略的实效性;发扬主动学习的精神,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和调整,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实习中的这种教学,我们称之为“反思性教学”,它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教学中思考,自觉地运用理论去研究自己的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在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反思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由单纯的施教者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

四、薪火相传——传承广府民间音乐文化

薪火相传的意思是: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就永远不熄。喻义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广府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当前,不少的广府民间音乐文化面临受众“断层”、濒危的状态。怎样保护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都关心的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唤起学生对广府民间音乐学习的兴趣,注重广府民间音乐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建设起广府民间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库。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学习广府民间音乐文化,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继而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幼儿园一批又一批的幼儿,让广府民间音乐文化呈现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繁荣景象。我相信: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力推广,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不断吸取现代元素对广府民间音乐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让朝气蓬勃的“新生代”为古老的广府民间音乐增添新的活力,必将使广府民间音乐在年轻一代中得到发扬光大。

[1]叶春生,施爱东.广东民俗大典[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2]赵玉兰等.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1).

[3]霍磊.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1).

猜你喜欢
广府粤剧舞狮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SINGING THE CHANGES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舞龙舞狮进校园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