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与适时参与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过程

王 芳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日本学者井深大曾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内容,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与同伴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1]。如何更好地、更为有效地组织和适时参与游戏,是新时期摆在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一、幼儿游戏的组织环节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

新《纲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而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它来源于观察与研究,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教师要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造之中。材料准备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与教师期望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的优劣,只有时间充足才能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场地结构等对幼儿游戏都会产生影响,游戏前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刺激、激活已有的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幼儿的游戏,才可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了解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视觉出发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接纳幼儿特有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因为这种观察针对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的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是 “艺术家学徒”、“调解人”、“监护人”、“平行游戏者”等身份参与游戏,但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当教师成为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的心灵。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享成功的经验。这种评价不是指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作出评价,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肯定,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教师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组织指导工作做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造和游戏组织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参与

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造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发现、不断表现。尽管说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活动,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充满了教育的契机,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捕捉这些机会,适时地介入、引导和参与,才能使游戏真正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现阶段,大多数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要求,但是,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如何适时参与、适当干预,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目的这一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2]通常来说,游戏的介入时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预设的目标;二是幼儿的需要。我认为,幼儿教师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参与游戏为最佳时机。

1.游戏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素时。

幼儿由于年龄小,在游戏过程中不能够察觉到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因游戏内容、身体条件、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的时候,教师必须预见,并加以预防和及时介入。如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材料存在不安全因素或幼儿的操作、完成能力存在不安全倾向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当中,制止不安全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以确保游戏安全、顺利的开展。

2.游戏过程中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

在幼儿眼里,教师是幼儿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自然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因此,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期待给以帮助的时候,教师必须立即作出回应,尽力支持幼儿的游戏愿望,使幼儿游戏自然顺畅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教师用最贴切的方式尊重和理解幼儿,鼓励和帮助其完成任务,充分体现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导者,更是一个促进者的双重身份,在潜意识下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

3.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了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有些幼儿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有些幼儿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放弃游戏,影响游戏情节的深入和游戏水平的提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如,在建构游戏中,有些幼儿,特别是平时较为内向的幼儿,由于建构技能掌握不好或没有学过,无法完成他们意想的建构愿望,如果教师没有及时介入游戏之中,他们可能就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建构活动,因此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并指导,帮助幼儿推进游戏的进行。

4.游戏过程中幼儿出现挫折和纠纷时。

由于幼儿年龄都比较小,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吵等不良行为。有时幼儿可以自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解决问题,若幼儿实在无法实现游戏的自主愿望时,教师就必须立即介入调节,以使游戏顺利进行。如在进行“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角色分配中,幼儿们都争着扮演“喜羊羊”之类的正面角色,而都不愿意去扮演“灰太狼”类似的反面角色,这时如果教师不介入的话,游戏就无法顺利开展,所以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参与。

三、幼儿教师适时参与游戏的原则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能推进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游戏质量与技能的提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体现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频率过高。特别是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指导下,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游戏,强调游戏的教育功能、把游戏看做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契机。于是,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在教室内巡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机会。这样就导致了教师的介入和参与过于频繁的现象,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体现[3]。我认为,教师适时介入和参与幼儿游戏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清晰认识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准备游戏活动的时候,一般总会赋予游戏材料与环境大致的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种预设,将孩子的行为预设在某一范围之内。一旦幼儿的行为离开了这个范围,就会引起教师的关注直至介入。所以,教师要理解已制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才能将教育目标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指南,自觉地把实现教育目标作为选择介入时机的首要依据。

2.细心观察是介入的前提。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就好像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4]用心观察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3.尊重幼儿主体是游戏的关键。

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伙伴等。因为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介入是为幼儿游戏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发展提供最基本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

[1] 陆文婷.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引导幼儿游戏[J].素质教育论坛,2010,(11).

[2] 常璐.浅议教师主动介入游戏的两种干预倾向[J].幼儿教育,2005,(12):8.

[3] 王青莲.促进教师适时介入游戏的有效性策略[J].科教文汇,2010,(11).

[4] 邱学青.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3).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过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