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

2012-08-15 00:50何雪梅
关键词:外语大学英语教学

何雪梅,石 坚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610064)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的思考

何雪梅,石 坚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610064)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教育部从200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诸多争议和讨论。如何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使这门课程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从事多年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谈谈自己对改革走向的思考,期待抛砖引玉。

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如何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进行合理定位,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进行相关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从宏观背景来看,外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列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的战略目标[1]。这意味着大学生只有掌握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人才。其次,从个人需求的角度看,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认同精通一门外语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具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使它与时俱进,走上健康发展的改革之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们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其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由此可见,放在首位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听说教学,并且落实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这一点笔者在接触大一新生时感觉尤其强烈。他们应付笔试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大部分人无法进行较流利的口语表达,尤其是来自非中心城市的学生,他们的语音语调很不规范,羞于开口。进入大学后,他们迫切希望拥有一口地道的英语与他人从容交流,显然传统的注重读写的大学英语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另外,学生厌倦了中学那种被动地由老师牵着走的填鸭式的上课方式。这只能培养应试能手,无法造就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课程要求》里提出了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脱离中学教育的应试目的,提倡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的学习。还有一点值得重视的是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培训,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它可以帮助学生更为广泛和深刻地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形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必须围绕以上几个目的为中心,并由此决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采用。

二、大学英语应该教什么

如何进行合理、科学和有效的课程设置?这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是一个大杂烩,听说读写译都要教,蜻蜓点水,每一样都无法到位,学生抱怨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老师觉得费力不讨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更看重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把外语当做语言工具去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所以对听说的要求十分强烈。基于这个出发点,不少高校都取消了原来效率低下的综合课,把听说课单列出来,体现了“用字当头,听说领先,注重交际能力”[3]27的新思路。我校(四川大学)在这方面大胆创新,从2009级本科新生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由合格应聘的外籍教师任教的口语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反映这门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身上接触到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对提升口语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与学校定位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设计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教学大纲。《课程要求》提出将综合语言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还应该遵循三个平衡的原则,即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所提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输入与输出平衡、语言与文化平衡”[4]。我校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同时也为了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在2011级本科新生进校后将实施进一步改革计划,例如在原来听说、读写两门必修课以及其他选修课的基础上制定拔尖人才英语培养计划。这是四川大学“323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通过水平测试后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单独组班上课,制定高标准的英语教学计划,开设包括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汉口译等高端课程,力求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能用英语进行高水平交际的创新人才。这项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实际运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三、怎样选择教学模式

毋庸赘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早已过时了。新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和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正如《课程要求》所述,教学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要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少高校都已经尝试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训练,这样可使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我校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还自主研制出了网上教学系统,加上出版社提供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校还将从2011级新生开始实施探究式小班教学计划。原来的英语课堂每个班动辄50—60人,学生之间水平参差不齐,老师顾此失彼,无法组织有效的互动活动,学生也抱怨参与的机会很少,英语课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讲座课。小班教学的推行将有利于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其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否到位是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英语水平,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彻底的分类型上课,即把常用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分别单独授课,取消原来大杂烩式的综合课程。每一门课程还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级别,如阅读I,阅读II,阅读III,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个性需求。笔者完全赞同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所述的向新东方等社会培训机构好好学习的观点[5]。不少学生对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感到失望,宁愿付高价去校外的培训班强化学习,且自认收获颇大,我们难道不该反省吗?其实新东方等培训机构与高校英语教学最大的区别,也是其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分类型上课,这恰好证实了束定芳教授多次强调的观点:“从语言学习的特殊规律来看,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和集中训练学习更为有效”。[6]其实,对这一点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一线教师都有切身体会,集中精力和资源专攻一项无论在效率和效果上都会好得多,对教师和学生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启动至今,已经过了8个年头。放眼全国高校,或快或慢,都走在改革的路上。这条路通向何方?笔者不禁想起王佐良教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Some methods are useful to some people sometimes in some places;no method is useful to all people all times in all places”[3]25。如何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英语水平,同时满足国家、社会及个人的需求,这一切还有待于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完善。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3]田贵森.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7.

[4]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3.

[5]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0(5):62

[6]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011-11-06

何雪梅(1970-),女,重庆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石坚(1952-),男,山东齐河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外语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