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审美视角下俊逸才情的永恒性

2012-08-15 00:50陈会丽
关键词:潘岳尚美魏晋

陈会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 郑州451450)

多元审美视角下俊逸才情的永恒性

陈会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 郑州451450)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魏晋时期;审美标准;潘岳;创作思想;永恒性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小字檀奴,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貌比潘安”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之语,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也成为俊美男士的代称。在滚滚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潘岳作为一位旷世美男,顽强地活在诗词曲赋、成语典故、古今小说之中,频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国历史上不乏美男,魏晋尤盛。潘岳之前之后,包括和他同一时期,也有着数不胜数的俊男美士,为什么只有潘岳能够成为美男符号?潘岳姿仪俊美,又有才气,是西晋顶尖的文学家;对母至孝、对妻至情、对亲友感情真挚;对百姓同情、政绩斐然、受百姓爱戴。所有的这些,都成就了潘岳的美名。潘岳成为美男符号,既有其生逢尚美时代的社会审美价值因素,更有其多才、重情、性善、为民等诸多的个人因素。

一、生逢尚美时代,契合社会审美标准

(一)魏晋时代特有的尚美之风

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从汉末建安开始,至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历时393年。基本上是战乱不断,各种势力互相攻伐。东汉末年,先是群雄逐鹿,再是三国争锋;晋代之后,八王之乱,各地诸侯王乱政,割据势力互相征讨。晋亡之后,南方宋齐梁陈江山不断易主,北方魏周朝代更换频繁,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动乱的年代。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让整个社会产生了对性情的放任、对享受的向往、对感观美的狂热追求,魏晋文人更是成为追求美的特殊群体。

魏晋时期,文学与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士族手中。门阀世家贵族们左右朝政的社会现实,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同,他们的言行也受到时人的推崇与模仿。然而,在频繁残酷的改朝换代中,在不可预知的一次次党争之中,何晏、嵇康、陆机、陆云、潘岳、谢灵运……一位位具有“自然美与人格美”的文人名士被送上刑场,死于非命。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党争祸事的此起彼伏,让这些中上流社会的文人名士无所适从。他们在放任性情的个人生活之中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从享受生活的观念出发,形成了“追求美的极致”的整个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气,从而导致整个时代尚美之风的盛行。

魏晋时期统一王朝消失,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政局变幻不定。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让当时的文人名士出仕而不得,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他们的言行对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所展现出的魏晋风流却在弃彼任我的超越中羼杂了执着于世情的别一番的美感[1]。正是这种执着精神使文人名士中甚至出现了男人涂脂抹粉,追求外貌女性化的畸形社会现象。

魏晋时期社会政权的动荡使秦汉以来封建集权思想束缚开始缺失,玄学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传入与影响,使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得以自由发展,魏晋的名士都在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魏晋士人身上那种放诞不羁、任性而为、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不仅成为魏晋士人特有的气质,也成为魏晋士人所有的魅力特征。魏晋风度、魏晋尚美之风更是成为这一时期所专有的社会风尚。因此,中国历史上的美男大多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更诞生了“貌比潘安”的美男符号,这种历史现象的产生和魏晋时代的尚美之风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审美趣味的雅化,审美标准的多元化

在隋朝实施科举制度以前,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对人物进行品评之后进行举荐。秦汉以前,人物品评就十分流行,尧舜禹时期推行的禅让制依据的就是对人物品行的考评。汉代开始对人物品评加入政治因素,把人物品评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时实施“九品中正制”以来,豪门世族或者名儒名士将人的品德和才能分为几个等级,然后对其进行品评,将品评出的优秀人士向朝廷举荐,朝廷主要据此来选拔地方官员。汉代四百年的封建礼教秩序崩解之后,因为思想上的极度开放,当时品评人物的眼光非常开放多元。如,晋代太尉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对郗鉴说:“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2]后来,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坦腹东床”的王羲之。郗鉴选婿的审美标准是“洒脱旷达”。多元的审美标准使各种“美”的现象和行为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以放浪形骸为美、以任性妄为为美、以涂脂抹粉着女装为美的现象。西晋士人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情趣的雅化,审美标准崇尚秀丽[3]。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更加注重人物的外形、言行所显示出的内在精神,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风度”就是魏晋时期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映,同时也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

“尚美”的魏晋盛产美男,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潘岳。在黑暗、动乱的“尚美时代”里,文人名士享受眼前,放任性情,追求一切美的东西。甚至有人提出“重美不重德”的思想主张。魏晋之际,自然美与人格美同时被发现。在这个“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自觉”的时代,则倾向于崇尚女性美,如何晏与曹植都喜欢敷粉。这种趋势到西晋发展为一种普遍的审美趣味。如潘岳、裴楷、王衍,因其洁白秀丽而被时人认为是玉人般的美男。中牟大潘庄潘氏家谱中潘岳的图像上,有着秀气的小嘴和细长的眼睛,如女子般秀美。中牟潘安故里的潘岳塑像,高大、俊秀、洁白。在潘岳曾任县令的古河阳县(今孟州市),现代人创作的《植柏图》中的潘岳是个秀气、漂亮的官员。由此可知,潘岳其貌是非常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的。

针对人的思想与精神领域来讲,这个时代又是极自由、极解放、极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极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于是,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篇中论述俊男轶事的文章竟达39篇,其中记述潘岳的就有3篇。还记录有嵇康等人的事迹,嵇康“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2]嵇康的英俊是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4],后演绎为成语“掷果盈车”、“挟弹少年”;“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4]演变出成语“连璧接茵(茵指车上的垫子)”。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如此描述丑男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4]魏晋著名文人左思的“东施效颦”,则进一步扩大了潘岳的美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俊男不胜枚举,尤以尚美的魏晋为盛。在魏晋那个特殊的时代,潘安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既是个体的又是普遍的,《世说新语》等作品的描述,让读者眼中的潘岳英俊无比又才情横溢,更加上潘岳性善、至情、至孝,以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使其各个方面都非常符合当时多元化的审美标准,中国老百姓最终将其抽象为美男符号。

二、至孝至情,性善多才

(一)弃官奉亲,至孝至情

潘岳50岁时,“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2]父亲潘芘去世后,潘岳就将母亲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因母患病,就辞官奉亲。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出现在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中。其侍亲至孝的行为成为时人争相学习的榜样。故事中还附诗赞道:“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辞官以后,失去了俸禄,潘岳就以耕田种菜为生,其《闲居赋》这样记载此时的生活:“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5]后来,因受贾谧提携,潘岳被迁为著作郎。又三年,贾谧集团垮台,潘岳被诛三族,母亲也被杀害。“弃官奉亲”的美丽故事竟如此黯淡收场。

(二)嫉恶如仇,性善多情多才

《晋书·潘岳传》载:“初,芘为琅玡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2]潘岳少年时,因本性善良,厌恶孙秀为人,常常“挞辱之”。及至赵王伦辅政时,孙秀是中书令。潘岳问孙秀曰:“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答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以致潘岳最后被夷灭三族。由此事也可以看出潘岳本性中嫉恶如仇的一面。

潘岳以挚情对待亲友。无论是对看重自己、以女相配的岳父杨肇,还是对赏识自己、提携自己的贾充、贾谧,还是自己深爱的子女亲人,还是令自己或敬佩或同情的名人义士及友人,他都能够真情相待,为他们写作大量的流传至今的哀、诔、吊、祭、碑文、墓志等。《晋书·潘岳传》如此评价:“(潘岳)辞藻绝丽,尤善哀诔之文。”[2]潘岳以真心对待朋友,甚是笃于友情。《晋书·潘岳传》载:“初,谯人公孙宏少孤贫,客田于河阳,善鼓琴,颇属文。岳之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2]后来,在党争之中,公孙宏感恩于潘岳当年的河阳相遇之恩,倾力相助,使潘岳暂时免于一次灭族之祸。

潘岳之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方面,更体现在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方面。史书记载,潘岳在河阳县当县令时,“频宰二邑,勤于政绩。”[2]在今日河阳故地,关于潘岳美政的故事与传说繁多而美丽:河阳一县花、花县令、花果满县、浇花息讼、浇花井,栽树立誓,转枝柏……

魏晋时期的士人群体,为求保全自己,在行为上问世务,在职而不尽责。当时所流行的官场之风是“所有行政官员以不过问行政实务为荣,地方官员以不过问人民疾苦为荣,法官以不过问诉讼为荣,将领以不过问军事为荣,结果引起全国性空前的腐烂。”[6]与当时的清谈与纵情山水的所谓贤士相比,潘岳的务实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创作思想的多元化与悼亡诗派的开创

(一)创作思想的多元化

正是潘岳善良、重情的性情,才写出为后世所传颂的不朽作品,才为其赢取为后世所称颂的不朽美名。潘岳的作品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他的创作基调独特,悲而不怆,哀而不怒。内容上不仅体现出他大济苍生的入世思想,也不时体现他在艰难时世中的归隐之心。他在《藉田赋》中谈到治国之道:“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劝穑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表达出他内心深处所具有的汉魏以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在其代表作《西征赋》中提出了自己“‘既富而教’,使‘鳏夫有室,愁民以乐’;以诚信化天下,使民风得以纯净”的政治主张。《闲居赋》则描述了他官场失意后的退隐生活,作品表现出潘岳离官隐居、逍遥自得的人生情趣。从艺术形式上看,他的语言华美而明畅,用典浅近,感情真挚。潘岳的创作从体裁、内容、形式与思想等方面均充分体现出魏晋多元化的审美特征。

(二)对妻专情,开创悼亡诗派

潘岳被抽象为美男符号,除了其自身拥有俊美姿仪和卓越才情之外,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其对妻的专情,更因为其为亡妻所创作的永具生命活力的悼亡诗作。爱情本来就是文学领域永久的话题,不朽的悼亡诗作品促成了作者不朽的美名。“西晋纵欲之风大盛,士人社会存在一种寻欢作乐的浓烈气氛。道教养生术之一的房中术在当时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这给纵欲提供了理论根据,或者说提供了一种借口。”[3]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岳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因稀少而显得越发可贵。潘岳12岁时因才奇貌俊,深得父亲挚友杨肇赏识,把长女许配与他为妻。潘岳和妻子两情相悦,感情极好。潘岳一生为爱情写下《内顾诗二首》等不少诗作。丧妻之痛使潘岳空前地摧心断肠,写出了出色的一组悼亡诗赋文章,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六篇,丧妻之痛被潘岳表现得空前的哀伤痛绝,这是魏晋时代重情思潮之下,才华横溢的潘岳用真心和真情写就的祭献亡妻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创作了最多也最感人的悼亡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首创出悼亡诗题材。

潘岳生逢其时,生活在一个尚美时代。对于潘岳之姿容,《世说新语》多有赞辞描述,对于“檀郎”玉貌,历代文人多有颂扬,唐朝无名氏的《菩萨蛮》曲:“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南唐后主李煜的《一斛珠》:“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潘岳本人不仅玉树临风,潇洒风流,而且才华横溢,文采卓然,在当时就有“潘文如江”、“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7]之誉,无论是其《藉田赋》,还是《西征赋》,还是令他成为悼亡诗开创者的《悼亡诗》,都令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另外,潘岳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

[1]章桉.魏晋风流与《世说新语》[J].求索,2007(9):175.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83.

[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27.

[4]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06.

[5]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72.

[6]柏杨.中国人史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151.

[7]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12.

Handsomeness and Brilliance's Permanence Under the Viewpoint of Multi-criteria for Beauty

CHEN Hui-li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Zhengzhou 451450,China)

Wei and Jin dynasties are a time of appreciating beauty,and political unrest,frequent wars,difficult and dangerous official career,unexpected death are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ime.Therefore,many talents were disappointed at their future,and their ideas were snuffed out.Consequently,they pursued immediate fame and recognition,especially various beauty.As Metaphysics and Buddhism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the criterion of beauty had been diversified,and paid more attention to evaluate human being's personality,emotions and abili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beauty.Pan Yue,a talent of Western Jin,was in accord with the criterion of beauty at that time both in his appearance and literacy talent.Additionally,Pan Yue was kind,filial,constant in love,emotional to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and he was also incorruptible and responsible as an official,what are still told from mouth to mouth with approbation.There were many talents with both wit and beau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but handsome men like Pan Yue,who lived in a time of appreciating beauty and was in accord with the criterion,could be counted on the fingers of a hand.Thus,no matter how the beauty criterion changes,Pan Yue will be a symbol and criterion of handsomeness in China.

Wei and Jin dynasties;Beauty criterion;Pan Yue;Creation ideas;Permanence

I206.2

A

1001-6201(2012)01-0150-04

2011-11-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2010GGJS-267)。

陈会丽(1971-),女,河南西平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树武]

猜你喜欢
潘岳尚美魏晋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关于潘岳婚姻的论争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美男子潘安是谁
苦涩的蜜月
欧华尚美能否华丽转身?
魏晋书风的形成
“潘安”貌美心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