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

2012-08-15 00:54潘雪晖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专科医生急救车监护

潘雪晖

由于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无线网技术逐渐成为了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也因此被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国内外不少医院结合该技术,逐渐发展起了各种各样的院前急救模式,但是这些院前急救模式也要分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等不同的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急、救、转”这三大院前急救任务,也就是说能够在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的所在处,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同时能够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到相应的医疗机构[1]。我院通过借鉴优秀的院前急救模式,构建起了依托于综合医院急救中心的、专业化的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并将其称之为MICU系统。到目前为止,我院采用该系统对227例高危患者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救治,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至2009年成立重症监护单元系统以来,在院前急救转运中共收治了227例高危患者,其中男性152例,女性75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7日~90岁之间,年龄为52.6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当地医院转送至我院,并通过救护车转运,在每次的转运中均有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或二名司机共同参与。227例患者的转运情况主要有:心电监护222例、气管切开15例,鼻导管或面罩给氧106例,气管插管34例,持续胸腔闭式引流6例,保持筋脉通道196例,留置腹腔引流管11例,肢体引流管6例,三腔二囊管4例,留置胃管15例,留置尿管43例,留置脑室引流管9例。

2.方法

(1)重症监护单元系统的建立

MICU系统主要是由院内急救单元、调配单元以及MICU单元组合而成。调配单元主要是由急诊科在岗的护士和全科医生来值守,主要负责及时接听到急诊转运的电话,并将患者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同时对急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急救物品进行补充,与此同时通知24小时待诊的MICU小组做好准备,并及时向出诊医生交接患者当前的情况,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调派医院内部其他专科医院共同参与到转运中。

MICU单元通常是由经过急救专业培训的急诊科护士和全科医师各一名,司机同时兼任担架工一名或者二名,重症监护病房模式改装急救车一台组合而成。重症监护单元系统急救车按照相关配置标准,装置各种急救药品、供氧系统、急救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口咽通气管、除颤监护仪、Y006型气压止血带、简易呼吸器、气管切开套装、清创手术包、气管插管装置、四肢固定支具、颈托以及铝合金铲式担架等基本物品,并根据所掌握的患者情况配置负压真空担架、休克裤以及笔记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

院内急救单元则主要由医院内部自愿参与急救工作的专科医生组合而成,并在院内建立起专科医生库,将所有医生的联系信息、所属专科等情况收录其中,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与相关专科医生取得联系,听取相关专业意见,或者邀请其共同参与到急救转运中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2)MICU单元的工作

重症监护单元系统的运作可以说是整个转运系统的工作重心。主要负责MICU急救车在日常工作的维修保养,同时及时添置各种常规的急救物品,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等均属于其重点工作,以确保救护车时刻待命,随时出发。当救护车到达目的地之后,相关救治人员会在转运前、中、后这三个不同的时段进行相应的处理。在转运前首先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确保患者的生命特征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后再进行转运。并且在对所有患者建立一份转运病历,其中能够详细记载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在其中附有一份急救转运知情同意书,并尽可能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转运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除此之外,还必须为家属做好宣教工作,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够积极地配合对患者的救治。在227例患者在转运中,采取平卧位的患者共194例,采取坐位的共16例,另17例均采取半卧位。同时在转运过程中按照患者的病情所需为44例患者提供了筋脉追加用药。227例患者中,实施间断吸痰16例,心肺复苏6例,紧急气管插管3例,心电监护222例,冰帽或腋下冰块物理降温6例。并且降压药持续泵入3例,升压药持续泵入20例。当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刻通过移动电话将患者的相关情况告知专科医生,并对其采取进一步的抢救。

结 果

227例高危患者转运的出车距离在3-1491km之间,平均出车距离为166公里,从接到患者到回到医院时间在0.5~19.0小时之间,平均时间为2.5小时,其中有2例患因抢救无效而死亡,6例患者出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2例通过现场复苏抢救,并在成功后将其随之转运,其余患者均在平安的状态下将其送至医院,227例患者无任何一例有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讨 论

我院根据优秀的院前急救体系进行全面的改进,并形成了专业化的急救转运体系,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该系统属于医院院前急救转运体重的急诊科的一部分,并且急救人员均由受过专业急救培训的医护人员来担任,同时为其配置专门的急救车和司机,统一又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科值班医生对其进行统一的调度,使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3]。

该系统主要强调急救理念,并注重一个“救”,严格按照“先救治后转运”的基本理念来进行作业,在对患者进行转运前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和整体的处理,并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能够保持稳定,这时就可以实施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尽早预知容易发生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患者有脑外伤,并且其GSC评分低于了8分的情况时,应当为患者提供气管插管,防止其气道出现了阻塞或者是误吸的情况。对ICU模式进行重点改装,为患者提供一个设备精良、装备齐全的重症监护单元系统急救车,并注重对急救车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及时为其补充相应的必备物品,确保每次的急救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强调院前急救与院内处理的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要使重症监护单元系统能够在院前急救转运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一个专科力量强大的医院时必不可少的后盾。为此,实施院前急救首先面对的是医院间的患者转运,这类患者多是病情非常严重且复杂的情况,往往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专家意见,这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保护。为此,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相应的专科医生应当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对转运提供更多的专业意见,确保患者能够更好的处理,为到院后的急救做好准备。

1 谢钢.院前急救体系构建策略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06.129-135.

2 费国忠.浅议上海市院前急救建设目标和方向[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0.198.

3 赵霞,李小华,田燕,等.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6):54 -55.

猜你喜欢
专科医生急救车监护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患者”结合模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刘晓华:热工设备的“专科医生”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120急救车空驶的现状分析及处理对策
抗心律失常 防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