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教材问题举隅

2012-08-15 00:45刘正兵
关键词:教程出版单位编者

刘正兵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选编的供教学用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材料。教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十分明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常被奉为教学中的“圣经”。教材具有工具性、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艺术性和发展性等属性。[1]教材编写比写专著更难。专著要求原创,但可以是一己之见,可做到“片面的深刻”;而教材则应为集人之大成,讲求普适性,讲求严谨和成熟。然而,笔者发现现阶段在我国广大高校所使用的多部翻译教材中存在着或多或少有违教材本质和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予以纠正,其结果只会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由此,结合自身多年的翻译教学与实践经验及教材研究,就现行我国翻译教材中的种种问题加以举隅,以期引起译界、编者及出版社的重视。

一、翻译教材问题举隅

总的说来,我国翻译教材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定义不科学、编校不规范和译例不美。

(一)翻译教材中的不科学性问题

教材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人类文化知识经验的精华,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教材所选的内容和对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界定首先要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发现,不科学、不严谨是不少翻译教材中常见的问题。

例1“十以下的数字一定要用英文译出”?

某经贸汉译英教程声称:“……十以下的数字要用单词译出,例如‘三本书’写作 three books,不是 3 books;‘九个人’要写作nine persons。”[2]31-32尽管该教材编者加了“这一点上只有数项列举时才可例外”的限定说明,这个表述仍然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翻该编者“十以下的数字要用单词译出”的论断。我们只需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输入“9 days”,便会得到:

(1)12 men take 9 days to build a wall.[3]

(2)After 9 days,individual reaggregate cultures were gently teased apart to liberate any lymphoid cells.[4]

不难看出,汉语“九天”并没有非得写成“nine days”,而是写成了“9 days”。 同理,“六种产品”也可书写为“6 products”。 如:6 Products not sold before this date may have to be reduced in price.[5]

例2“真空包装:≠Vacuum packing”?

有教材编者称“‘真空包装’与vacuum没有关系,可以有shrink-wrap和cling-wrap两种译法”。[2]119而事实是,“真空包装”的英译确实是“vacuum packing”。对此,维基自由百科全书(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的定义就是最好的证明:

Vacuum packing is a method of storing food and presenting it for sale.Appropriate types of food are stored in an airless environment,usually in an air-tight pack or bottle to prevent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The vacuum environment removes atmospheric oxygen,protecting the food from spoiling by limiting the growth of aerobic bacteria or fungi,and preventing the evaporation of volatilecomponents.Vacuum packingiscommonlyusedfor long-term storageofdry foodssuch ascereals,nuts,cured meats,cheese,smoked fish,coffee,and crisps.Vacuum packaging products using plastic bags,canisters,bottles,or mason jars are available for home use.①http://en.wikipedia.org/wiki/Vacuum_packing,10-10,2010.

例3“他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在例证汉译英中的反说正译法时,某教材将“他的解释不能让人满意。”译成: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6]57

同样,这一英译文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事实上,我们只要稍有些英语语法和句法知识,便可避免这样的译文错误。因为,该译文中from一词是介词,其后应接名词或代词,而satisfactory一词是形容词,而该译文又是典型的系表结构,因此,该译文应该改为:His explanation is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正是该教材上的误导,在笔者的实际翻译教学中,很多学生就是难以学会用正确的be far from 这一短语来进行汉英句子“反说正译”的翻译实践。

(二)翻译教材中的规范性问题

依据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差错率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的规定,[7]作为学生求知的主要渠道和承载传授知识的特殊图书的教材更应在印刷、符号、质量等方面严格加以要求。然而,编校不规范的问题是现行我国很多翻译教材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4“新官上任三把火=a.a new official applies strict measures”?=b.a new broom sweeps clean”?[8]119

“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是汉语民族中的一个典故,是典型的谚语,即该原谚语末应有句号“。”。而其两种英译文应为句末为句号的陈述句,如再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的“字母大小写错误的,每处记0.5个差错”的规定,[9]该谚语及其译文就已造成了1.3个差错[(0.3)遗漏标点+(1)句首字母未大写],已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属于不合格之列。

例5“通讯工程=communications engineers”?

同样在该教材的第145页,[8]145编者也出现了由于漏字造成的编校差错。

原文:本文所讲的内容对通讯工程来说是很有趣的。

译文 a.The content that this paper talks about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communications engineers.(文中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b.What this paper discusses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communications engineers.(文中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根据编者所给的两个译文,我们得知,编者所给的原文中的“通讯工程”应为“通讯工程师”。该原文中漏掉了“师”一字,造成了1个差错。

例6“精神文明=socialist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vaules”?

某教材在讲解“精神文明”的英译时,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指出“精神文明”的英译文为“socialist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vaules”。[10]6我们姑且不谈其观点正确与否,但将values一词错误拼写为vaules对学生极具误导性。

字母大小写差错和标点符号差错在某经典英汉翻译教程中尤其突出。[11]单在该教材的第160页、161页、167页这3页就有多达54个英语短语习语的首词首字母用了不该有的大写形式,如Armed to the teeth,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To be on thin ice等。还有8个英语谚语及其汉语译文一共少了16个句号(8个“.”和8个“。”)。如例7: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A boy is a boy,two boy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有水喝

尽管该教材一直被奉为我国高校英汉翻译教材中的圭臬,但如按我国现行图书允许的1/10000的差错率来看,该教材已属不合格。

(三)翻译教材译例中的审美性问题

作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支持工具,教材应当有利于学生认知,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因而教材在语言表达上要求符合审美特性。毫无疑问,翻译教材中的语言表述,尤其是其所用译例的译文更需符合翻译美学的审美要求。不过,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翻译教材中译例译文不美的现象并不鲜见。

your letter and read it with delight.=我收到了你的信,愉快地读了。”?[11]

原文句子是英美人事书信往来中的套话,语言较为正式和真挚,读起来具有强烈的句式美感,而编者所给译文虽意思准确,无任何语法和句法错误,但缺乏相应的美感。事实上,在汉语书信往来中也有类似的寒暄句式:“来信收阅,甚为高兴。”这一表达不但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内容,更传达出了原文的形式美。这个汉语表达中主语和宾语的缺失正符合该句翻译中所需采用的省略译法,再有,该表达简洁对仗,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和音韵美,而原译文虽准确地传达了原句的意思,但句式显得松散、拖沓。尤其是译文中“了”字的两次出现更是该译文具有过浓的流水句印痕,从而降低了译文的美感。因此,笔者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来信收阅,甚为高兴。”要比“我收到了你的信,愉快地读了。”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内容和形式美。

例9“When Philip missed the last bus,he was at a loss to know what to do.=菲利普误了最后一班公共汽车,茫茫然不知该怎么办。”?[11]

原译文后半部分因对原文中的“at a loss”这一短语表达处理不当而显得十分别扭。因为汉语中虽有“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怎么办”等表达,但却不说“茫茫然不知该怎么办”,因为“茫茫然”与“不知”属于语法上累赘的同义重复。因此,“茫茫然不知该怎么办”这一表达既显得罗嗦,又有违汉语表达习惯,故显得不美。原文可改译如下:菲利普未赶上最后一班公共汽车,不知如何是好。

例10“她备好了课开始写日记。=Having prepared her lessons,she began to write up her diary.”?[18]

用短语“write up one’s diary”来翻译汉语中的“写日记”这一动宾短语,在口译中是可以为英美人士所理解的。但在书面语篇中,这一表达是不符合语用规范、欠美学色彩的,因为英美人士在日常文书中根本不使用“write up one’s diary”来传达汉语中的“写日记”这一概念。“keep a diary”才是汉语中“写日记”的对应表达。因而,原文应改译为:Having prepared her lessons,she began to keep her diary.

例11“As a demanding boss,he expected total loyalty and dedication from his employees.=他是个苛刻的老板,要求手下的人对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11]

原译文为了做到语言工整对仗而将“total loyalty and dedication”译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可谓用心良苦,但这样做的结果恰好违背了本句话前面关键词“demanding”的贬义取向。试想,本身就是一个“苛刻”的老板,其怎可要求手下员工对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呢?殊不知,在汉语中,“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乃褒义取向,多形容个人为党或人民努力工作,奉献一切的忘我精神。因此,要求员工对苛刻的老板做到“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这既不现实,也有违新形式下的和谐劳资关系的精神。总之,用“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来传译“total loyalty and dedication”违背了翻译美学原则。根据写作中的句子前后成分连贯(coherence)的原则,原句可改译如下:

他是个苛刻的老板,要求手下的人对他忠心不二,竭尽全力。

例12“In the long run,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body would be better off if smoking were banned altogether,but people are not ready for such drastic action.=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十分清楚(毫无疑问),如果完全禁止吸烟,那么每个人的境况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对于采取这种极端措施,人们尚无准备。”?[10]169-170

到底是该用“反说正译法”将原英文中的插入语“there is no doubt”译为“十分清楚”呢? 还是用“反说反译法”将之译成“毫无疑问”?教材编者并没有加以交代。实际上,我们很难说以上的“反说正译”与“反说反译法”哪个更好。翻译本句的关键,是插入语的位置。虽说汉语句子中的插入语与英语句子中的插入相似,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即可“分布自由”,但就“毫无疑问”这个增强话语语气的汉语插入语而言,其位置则较为固定,多出现在句首。教材所给的译例无论是“十分清楚”还是“毫无疑问”都按原句法结构放在时间状语“In the long run...”之后,句子显得失衡,读起来十分别扭,因而有违句子结构美学的原则。因此,原句应改译如下:

毫无疑问,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如果完全禁止吸烟,那么每个人的境况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对于采取这种极端措施,人们尚无准备。

二、翻译教材问题分析

我国翻译教材中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个中原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编者的责任。大部分翻译教材的编者是高校的翻译教学教师,而他们的肩上扛着沉重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们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还要接受各种考核监督。于是,不少翻译教学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在未作足够多次的自我校对和请他人校对的情况下,便将有关文字成果交给出版社出版发行也就不足为怪了。未经自我多次校对,尤其是他人的多次认真校对就出版发行的成果其问题的出现肯定在所难免。

其次,编辑出版单位的责任。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编辑出版单位大都需自谋出路。为了生存,他们也不得不尽量多而快地出版各种书籍,而至于作品出版前的送审、编辑、校对做的可能就不尽到位了。而作品正式付梓前的编辑和原作者的共同校对做得更是不理想。

再次,未足够重视读者的反馈。我们发现,很多教材一经出版,编者与出版单位便觉一了百了,他们要么根本没有意识到其教材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么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要么对读者的善意指正感到不满,要么不予理会,这也是许多教材虽每年都出版修订本,但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直未加以改正的原因。

三、减少教材问题之我见

教材不同于普通读物,它的知识性、逻辑性和说理性应更为严谨。为减少教材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编者、出版单位与读者都应共同行动起来。

首先,教材的编者应是第一责任人。教材中的很多问题,比如概念和知识界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文字、标点、拼写(英文字母的大小写)、语言表述的准确与美学等问题应由编者负责,因为其他任何人和单位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此做到事无巨细。

其次,编辑出版单位应强化编辑付梓前的编辑校对工作,编辑单位应保证用充足的人力来完成有关的编辑校对工作。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编辑出版单位应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业务能力,尤其是针对翻译教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由相关的具有专业背景的编辑人员来负责编校,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编辑错误。

再次,重视读者的反馈意见。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编者和出版单位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而教材的使用者即读者却可能意识到了。因此,编者与出版单位应达成共识,鼓励读者提供反馈意见。目前个别教材在教材末尾施行的“纠错悬赏”是一种值得称赞和推广的做法,但既然是“悬赏”就应有一些物质鼓励,而且还要兑现诺言。

翻译教材是学生翻译理论与实践知识习得的最重要来源,是翻译知识传授中的“圣经”,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与其他任何教材一样,翻译教材应在内容上做到表述和界定正确、准确、严谨、符合美学原理,因为粗制滥造的教材不但遭到诟病,而且最有可能的是误人子弟。

[1] 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12-13.

[2] 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Blair,Lorne.Ring of fire[M].London:Bantam(Corgi),1988:9-127.

[4] Vickers,Brian.Returning to Shakespeare[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 plc,1989:19-134.

[5] Leach,Helen.Retailing:a manual for students[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89:45-160.

[6] 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7] 李琪.现代读书编辑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8.

[8] 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张定天.图书出版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74-277.

[10] 范勇.新汉英翻译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169-170.

[11]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程出版单位编者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挽碧制作教程
编者语
编者语
中国最美的书
高效渲染教程